APP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2013-01-30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误诊率基层医院典型

罗 金

基层医疗机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原因分析

罗 金

目的通过观察我中心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该疾病误诊情况与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症状表现以及误诊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发生误诊,误诊疾病有胆囊炎症、肺部感染症、胃肠炎症以及癫痫等,误诊率为 40.00%。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率高,提高医疗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保持临床诊断时高度的警惕性,才能降低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英文简称AMI,患者由于心肌出现急性血液供应缺乏引发缺血性坏死,最终形成AMI相关症状表现,由于不典型症状患者诊断难度较大,且基层医疗机构冠脉照影技术以及其它治疗条件等水平有限[1],造成临床上诊断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较高的误诊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与治疗质量。因此,探讨分析该疾病误诊情况与原因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我院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为(64.82 ±6.0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其中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7例,胸闷、气喘5例,心血管异常表现6例,暂时性休克、血压水平低2例。

1.2 方法对2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症状表现分别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操作包括常规扩张血管、促利尿、保障供氧、保护心肌以及常规抗感染治疗等[2],所有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出院,定时到市级或省级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动态检查,注意观察心电图演变情况,此外,对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Ct-羟丁酸脱氢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改变,检查是否符合AMI不典型症状改变标准[3]。

2 结果与分析

2.1 误诊结果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中8例在就诊前8小时内出现误诊,误诊率为40.00%,其中误诊为胆囊炎症3例、肺部感染症2例、胃肠炎症2例以及癫痫1例。8例患者在病房治疗后均得到正确诊断并予相关治疗,正确诊断疾病具体包括急性前壁、下壁心梗塞、右室心梗塞以及心内膜下心梗塞。因就诊时间延误死亡1例。

2.2 原因分析

2.2.1 缺乏疾病认识对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患者由于临床症状与其它类疾病相比表现不显著,若无足够的临床诊断经验,缺乏对不典型症状的认识,误诊率则高。由于患者在临床上受到诸多因素干扰,症状表现在就诊前后变化较大[4];此外,冠心病、胆囊炎、胃肠炎症以及癫痫等相关疾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均具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患者例数也相应随之有增无减,容易对疾病表现初期产生混淆,加重临床误诊率。若AMI患者属于典型症状,尚且为诸多临床医师所熟知,但由于该疾病不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以昏晕、呕吐、恶心、上腹疼痛等消化道异常以及肩背、面颊、头部、右胸、右肩关节等部位疼痛为代表,此外,还伴有心功能异常、呼吸功能障碍、血压水平降低等,且症状表现多样化与复杂化,易出现疾病认识偏颇最终引起误诊。

2.2.2 病史迷惑针对于有腹部疼痛、不适等相关腹部患病史的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症状如呕吐、恶心、上腹疼痛等相关表现相似程度大,容易造成诊断迷惑、误认为是既往病史的复发,导致误诊情况发生。

2.2.3 检查未及时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测设备缺乏,大多数患者的确诊需至较高级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动态检查,对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Ct-羟丁酸脱氢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改变是否符合AMI不典型症状改变标准的核对,均需要一定的时间,造成检查未及时,影响了诊断正确率。此外,基层医疗机构治疗环境的限制,对病症不明确的患者需要进行长途转诊[5],该特点决定了检查所需时间与非基层医疗机构相比更多,延误了诊断与检查时间。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不典型症状诊断难度较大,且基层医院冠脉照影技术以及其它检查、治疗条件等限制,造成临床上对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误诊的情况较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与治疗质量。近年来,由于患者就医观念的改变,对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基层医院有限的诊断质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要求,必须努力提高医疗人员诊断、治疗等相关业务水平,加大早期诊断时症状观察的敏感性与警惕性。

复查过程亦要掌握心肌酶学检查知识,观察心电图不典型患者动态表现,方能有效降低临床误诊率,因此对基层医院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且不同学者研究后均得到相似的研究结果,例如高龄患者往往会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在疾病发作时极易掩盖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患者的临床表现[6]。基层医院诊断条件限制,对于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胸闷、气喘、心血管异常、暂时性休克以及血压水平低等表现,做出初步诊断时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且记录早期表现,并送至其它医院转诊,行心电图检查和必要的心肌酶学动态观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研究收治的 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症状表现以及误诊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疾病认识水平、病史迷惑以及检查未及时等对患者临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在早期诊断的结果中得到本次研究出现误诊的患者例数为8例,误诊率为40.00%,其中误诊为胆囊炎症3例、误诊为肺部感染症2例、胃肠炎症2例以及癫痫1例。说明及时把握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查时间,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与医疗业务水平,尤其是对机械通气相关知识的过硬掌握,对有效降低患者临床误诊率是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率高,提高医疗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保持临床诊断时高度的警惕性,才能降低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情况的发生。

[1] 吴冬梅.急性心肌梗死38例临床误诊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24):86-87.

[2] 岳长国.基层医院17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3):17-18.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4] 路晋通,左锋.基层医院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16):39-40.

[5] 袁五一.基层医院不典型急性心梗的误诊原因附9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23(11):215.

[6] 牛静,王庆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表现与早期诊断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

R542.2+2

A

1673-5846(2013)09-0096-02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淮安 223300

猜你喜欢

误诊率基层医院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典型催开百花香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