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建设主题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初探*

2013-01-30曹达全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化领域核心

曹达全

(江苏省行政学院法政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09)

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过程。而现代化理论则“是对人类社会转变过程、进步过程的系统认识,是关于世界、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规律研究成果的统称。”[1]现代化理论涉及范围广泛,人们对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也不尽相同。[2]从总体上来说,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等基本范畴,且形成对现代化发展目标和道路是选择西方化还是独立自主发展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现代化理论中有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现代化建设主题理论。作为理论工具,该理论不仅可以用来分析解读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且可以为选择现代化道路和发展战略提供新的思路。

一、现代化建设主题的基本范畴及其重大意义

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现代化建设一般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或领域),这些方面(或领域)构成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面(或领域)。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各国或地区总是将其中的某些方面(或领域)作为其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或特别关注点,这些方面(或领域)可能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或者是其他。在具体建设领域(如经济领域),现代化建设也会有必须特别重视的问题或关注点。当然,同一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特别关注点也会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面(或领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现代化建设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特定历史阶段,现代化建设应当包括哪些基本领域(或方面)、哪些领域(或方面)应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以及现代化建设各领域(或方面)之间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如果说,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化是要达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全面发展的话,那么,提出现代化主题理论的意义就在于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直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发展不平衡性问题;以及回答为什么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或是在具体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总是集中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某一个领域或某几个领域(或方面),而不可能始终保持全面发展;该理论还在于回答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建设应当包括哪些基本领域(或方面),以及如何处理现代化各领域(或方面)之间关系等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谨对现代化主题理论作以下基本界定:现代化主题是指在特定历史背景或社会环境下,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面、重点领域或特别关注点。其中,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领域我们称之为现代化的一般主题,而重点领域或特别关注点,我们则可称作现代化的核心主题。现代化主题也可以作历史主题与现实主题之分,前者是指已经完成的现代化建设基本方面、重点领域或特别关注点;后者则是指当下所面临的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面、重点领域或特别关注点。

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与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模式、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表述如下:科学把握现代化主题,尤其是核心主题,是正确选择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也只有科学把握现代化主题,并正确选择现代化的道路和发展战略,才有可能顺利到达理想的现代化目标。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现代化主题,对确立现代化目标模式和选择发展道路以及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没能科学把握现代化主题,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就有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相比较之下,现代化主题更具有客观性,是由其所处的历史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而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的选择则更具有主观性,可能会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实际上,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是把追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就是将全面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但中西方国家却选择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究其根本原因,不无与各国所面对的现代化主题尤其是核心主题存在差异有关。换句话来说,是因为所面对的客观现实不同,也就是现代化主题的不同,决定了各国不可能选择同样的发展道路。当然,现代化建设主题存在差异,并不影响各国追求现代化目标一致;但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则必须符合本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现实,尤其是要抓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

建构现代化主题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对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现代化主题之间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处理好西方化、全球化与中国特色之间的辨证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化建设主题的历史变迁及其基本规律

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依据现代化主题理论加以分析,也可以说是现代化现实主题不断向历史主题转化的历史过程。

一般认为,世界历史上的现代化运动始于18 世纪70 年代,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历史产物。在近代社会,人们所共同追求的现代化目标模式基本是工业化,所确定的现代化核心主题则为发展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至于是否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并没有引起人们充分的关注。换句话来说,人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讨论现代化建设一般主题和核心主题问题的重要性。在实践中,由于各国所选择的现代化主题较为单一,很多国家虽然实现了发展经济和工业化的现代化目标,但却以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发展不平衡作为代价。很多国家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有了长足发展,但却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只是到了后来,伴随人们对现代化建设主题认识上的进步,西方发达国家才开始加强社会建设,也就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社会建设应该与经济建设同步,也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纷纷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榜样,兴起了新一轮的现代化建设浪潮,但由于走效仿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将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从而也遭遇到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同样问题。伴随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才慢慢意识到,简单走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并不能解决本国的诸多问题,因为,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主题,尤其是本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这也促使很多新型国家选择了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而不再是简单模仿或依循西方发达国家。由此可以看出,也只是伴随人们对现代化主题多元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才产生了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理论构想和大胆实践;在此之前,人们对于全面建设现代化应当把哪些主题、哪些方面或领域作为核心领域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当然,如今人们所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在若干年后是否会更加丰富,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是否会发生变化,答案是肯定的。换句话来说,如今的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主题,尤其是核心主题,在若干年后必然会被新的主题作替代,从而转变为历史主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般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自明末清初开始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也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力量,无论是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均提出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发展道路的主张。而只有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最切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其中包括在政治上选择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经济建设方面选择了先发展农业,再发展工业的现代化道路,等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尤其是在土地政策上采用了“打土豪分田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抓住了中国当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为最广大的劳苦大众的生计问题,从而把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开始把现代化建设主题扩展至涉及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建设等四大领域,并以国家整体实力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以及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也是十分符合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的实际发展需要。1954 年9 月召开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当时在开幕词中就已经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3]1958 年5 月5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报告中,这个提法则进一步提炼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4]周恩来1964年12 月21 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正式宣布:“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5]在这段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尤其表现为中国基础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科技力量的提高。这与我国政府科学把握现代化主题,尤其是正确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不无关系。当然,后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也经受了挫折,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政府却没能真正落实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经济建设问题。在政治领域由于追求不切实际的现代化目标,倡导极端的民主,这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反而抑制了民主的正常发展。在文化领域,由于对部分知识分子的不正确对待,更是阻碍了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进程。而改革开放30 多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国不仅将经济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而且把现代化建设的一般主题扩展至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和方面。直至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综观历史可以看出,不仅现代化主题在不断变化,而且,能否正确把握该问题也直接影响到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顺利进行。

三、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题,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

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所面临国际和社会环境也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如何科学把握现代化建设主题,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事业,笔者认为尤其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现代化主题问题。现代化首先意味着社会要向前发展,要根据人类的需要不断向前发展,向更高层级发展。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压力等问题仍然存在,而且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地域发展不平衡,各领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可以断定,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并不可能实现全面现代化。因此,要做到科学推进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处理好全面现代化与某个领域(或方面)现代化之间关系问题,以及各领域(或各方面)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处理好全面现代化与现代化主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核心主题与一般主题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要充分意识到现代化建设现实主题向历史主题的转化问题,尤其是核心主题的转化问题。根据前文分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变迁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早期解决人民的生计到后来追求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再回归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在当下中国,伴随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现代化总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对历史主题的关注(如经济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更加关注当下所产生的新的现代化发展主题,尤其是核心主题。具体来说,在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则应当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则应当转向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化阶段已经走过的今天,我们则应当更加关注信息化建设;等等。应该说,只要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那就必然是一个现实主题不断被更迭为历史主题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只有这样,现代化建设才有可能不断向更高层级推进,最终实现全面现代化。

第三,在追求全面现代化的同时要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和各方面之间发展的协调关系问题,以及各领域(如经济领域内)内部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在充分协调好经济等各领域现代化之间协调关系的同时,尤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经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一直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近年来,伴随人们对我国社会建设短板认识的不断加深,也有人提出要尽快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到“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的观点,[6]笔者赞同以上观点。因为,经济建设在目前情况下并非是要放松,仍然应当作为我国现代化的主题之一,而当前我国更需要重视社会建设问题,也就是当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问题。在社会建设领域,则要以民生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主题来抓,这不仅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阶段所决定,而且因为民生建设本就应当作为经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四,在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突出人的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这两大核心主题。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中国的经济总量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转型升级,如何将中国的经济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层级,首先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和不足就是人的现代化程度的不高。无论是从教育的投入,人的素质提高等,都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并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当今社会,无论是物质方面的现代化,还是制度方面的现代化。无论是经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均离不开人的观念上的创新,人的能力的提高。人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占领世界现代化至高点的关键要素和实现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将制度的现代化建设作为现代化的核心主题来抓。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文化的现代化如果离开制度建设,都将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只有在制度层面上实现现代化,才能够保证现代化的成果得以巩固;也只有实现制度本身的现代化,才有保证具体领域现代化的根本实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的过程。在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现代化也已经处于一个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规范和巩固的攻坚阶段。因此,加强制度的现代化建设必将推动中国现代化水平向更高层级的目标迈进。

[1]现代化理论发展简介[EB/OL]. http: //www. cas. cn/jzd/jdj/jllyj/200305/t20030515 _1722546.shtml.

[2]朱荣贤. 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J]. 学术论坛,2005,(10) .

[3][4]毛泽东选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33、366.

[5]周恩来选集( 下)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132-144.

[6]陶文昭. 社会建设如何定位[N]. 学习时报,2012-04-16(3) .

猜你喜欢

现代化领域核心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