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公安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以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为例

2013-01-29吕会民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分局公安民警

□吕会民

(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浙江金华 321000)

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公安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以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为例

□吕会民

(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浙江金华 321000)

近年来,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延伸基础工作触角,主动回应百姓呼声,推动警民见面牵手连心互信,借力情报体系建设,改进警务运作模式,推动群众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用足资源激活内力,做强打防管控主业,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与时俱进追赶潮流,抓住数据时代特征,持续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发展,积极探索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安群众工作;动态化;信息化;警民关系;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

信息化是公安工作的制高点,谁掌握了信息化,谁就抓住了主动权。基层公安机关既要零距离联系群众,还要有超视距的信息发现能力,反应更快、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地回应群众的期盼和要求。近年来,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以下简称“婺城分局”)积极探索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构建符合公安职能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警务,在警力近乎零增长的情况下,连续3年保持案件警情大幅下降、打击破案大幅上升的强劲势头,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婺城分局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模范公安局”称号、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被省公安厅连续9年评为“全省公安执法质量优秀单位”、连续2次被评为“全省公安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打防控、队伍正规化建设、执法质量考评位居全省、全市公安机关优秀行列,多次被评为全市公安工作综合考评、区岗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涌现了“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法制大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胡生跃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一、延伸基础工作触角,主动回应百姓呼声,推动警民见面牵手连心互信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只有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动态掌握民情、听到真实民意,公安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近年来,婺城分局积极践行“民意警务”理念,建立和完善了一线警力为主力、常态走访为载体、便民利企为重点的警民互动体系,初步解决了群众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等关键性问题。

(一)建立“警民信连心”走访机制,实现群众工作常态化。按照“群众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2011年3月,婺城分局在总结“大走访”开门评警、“三访三评”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以“警民连心大走访、群众建言大整改、警民互动大讲堂、群防群治大建设、基层基础大夯实、公安工作大宣传”等六项内容为主的“警民信连心”常态走访机制。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治安形势,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将工作举措、防范常识、征求意见表印制在明信片上,由各单位领导和民警上门送到群众手中,面对面宣传公安工作、征求意见建议,现场解决不了、考虑不到的,可以写在明信片上寄回分局。对反馈的意见建议,由政治处收集、录入“民情数据库”,从中分析出主要问题,为党委决策和责任单位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将关心、支持公安工作的群众纳入“民智库”,加大走访频率,使其成为婺城分局的监督员、信息员和宣传员。两年多来,先后开展反盗抢、扫毒害、群防群治等8期活动,累计发放明信片11万张、评议表5万张,基本覆盖辖区社会单位和百姓家庭。这项活动得到辖区群众的积极回应,每期反馈率都在30%以上。根据群众意见,2011年,婺城分局出台了二代证速递送达、企业风险防范帮扶等“十二条利民举措”,2012年出台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便民利企九项举措”,切实将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每年春节前夕,婺城分局还要举办一台“警民信连心”报告晚会,邀请党政机关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加,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回顾一年公安工作,展示先进典型风采,表彰治安积极分子,增强公安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探索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实现群众工作专业化。群众工作,根植在基层,重点在一线。近年来,刑事案件高发、社会矛盾凸显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婺城,派出所任务日益繁重,民警忙于接处警、执法办案、安全保卫等事务性工作,基础工作、社区警务出现边缘化、表面化的苗头,影响了公安工作协调均衡推进。针对这一现象,2012年初开始,婺城分局党委决定进行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围绕“有及时消化110警情的警力、有从事打击破案的专业队伍、有常态化深入警区开展基础工作的专门力量,业务相对专业化、警种部门有机合成化、作战单元最小化”的“三有三化”总目标,对3个派出所管辖区域作出调整,使布局和承担的任务更加合理;各派出所对应行政区划,设置若干个警务区,加大责任区民警比重,除值班备勤外,一般不参与办案和保卫任务。为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出台刚性的“责任区民警下警区”制度,明确社区警务的内容、方法,规定城区责任区民警每人每周至少下警区2个半天、1个晚上,农村至少2个白天、1个晚上,工作计划全部挂网公布,对旅馆、网吧、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实行积分考核。为调动工作积极性,在部分乡镇试行责任区民警进管理处班子制度,既提高了基层民警的政治待遇,又前移了工作端口、整合了信息资源、强化了综治合力,特别是在及时发现、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中取得的效果尤为明显。

(三)依托互联网打造虚拟公安局,实现群众工作多元化。群众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极为广泛,但部分群众对民警上门走访心存疑虑,或是因为作息等原因,民警常常走街串巷绕一圈,结果还是找不到人、迈不进门、说不上话。互联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群众表达意见诉求提供了开放环境。婺城分局积极参与省公安厅、金华市公安局“公安服务在线”网站群建设,经过3次改版,网站专栏由2010年的12个增加到31个,内容也由单一的公安宣传、警务公开转向警民互动、网上办事为主,上网提供线索、参与微博互动的群众不断增多,单月浏览量在2万人次以上。2012年,婺城分局承担了全市户政业务网上办事试点任务,至今已拓展到治安、禁毒、网警等四大类84项,其中,引入快递服务的有23项,随着网站知晓度、网上办事熟悉度的提升,“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往返”成为公安机关实施管理、服务群众的重要目标定位。

二、借力情报体系建设,改进警务运作模式,推动群众工作信息化智能化

社会基础信息、群众反映的情况需要经过梳理分析,才能成为影响决策指挥和现实斗争的依据。近年来,婺城分局一手抓信息采集、一手抓技术处理,对系统重组、资源整合进行了全面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研发“一点通”警务管理系统,基础信息化跨越发展。经过20多年的积累,全省公安机关可应用的信息系统已达282种,由于种类繁杂且相互独立,数据标准严格,群众工作中掌握的信息大多要靠“笔写脑记”,造成信息生成碎片化、流转复杂化、传递断层化、应用复杂化等瓶颈问题。在金华市公安局党委、省公安厅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婺城分局于2011年4月启动金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2012年5月通过金华市公安局专家组验收并投入运行,2013年2月更名为“一点通”警务管理系统并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应用。该系统以警用地理信息技术(英文缩写为PGIS)为核心,兼顾电子地图的直观特征和计算机大规模数据处理优势,以恒定不变的经纬度坐标点为轴心,实现多样数据一点聚合、实战应用一点操作、信息管理一点贯通。系统由6大模块组成,其中,地理信息模块是基础,支撑社区警务、实战应用、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等4个业务模块,根据5大模块运行情况,最后生成绩效评估。与其他业务系统相比,“一点通”系统具有4个突出特点。一是有机融合。使用跨平台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架设系统间数据流通管道,避免基础信息重复采集,提高行政效率。截至目前,系统已经关联21个公安业务系统,整合了车辆GPS等9大类社会信息。二是非标操作。信息产业界普遍认为,适用传统数据库的框架性数据,仅占数据总量的5%。为使95%的非框架性数据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民警日志和通俗语言,在系统中存储大量基础性、动态性的非标准化信息。配套研发新一代移动警务终端,利用拍照、无线传输等功能,使信息采集、比对应用同步进行,对责任区民警摆脱办公室束缚,下沉警区开展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亲和直观。在电子地图上,地形地貌、建筑结构,人、车、物、案信息,建筑物中有哪些单位或住户,是常住人口、暂住人口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有没有前科劣迹等信息一目了然,民警通过地图了解情况、侦查办案极为便利。四是持续积累。电子地图的每一个点上都能无限扩展信息种类和数量,每个点上都种上一棵“信息树”,最终就能营造出一片相互关联、覆盖面广、永久保存的生态信息林。目前,系统入库数据已达300多亿条,任何一个业务系统都不具备如此大的规模。2012年12月,笔者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公安机关代表,应邀参加第二届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应用技术交流会并介绍系统研发应用情况,与会领导和专家认为系统初步实现公安与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代表了较高的技术应用水平。2013年6月,浙江省委常委、公安厅长刘力伟,金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陶诚华等领导先后到婺城分局视察调研,高度肯定系统建设取得的成果。

(二)开展“蜜蜂行动”,信息基础化真正落地。“一点通”系统效能的发挥源自丰富、准确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又来自于已有资源的整合以及群众工作中的点滴积累。我们形象地将基层民警比作“工蜂”,不间断地为信息深度加工提供原材料。2012年3月,“一点通”系统主体功能研发完成,随后,婺城分局7个城区派出所先期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在地名办、房管所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的配合下,对辖区所有街路巷地址进行确认并标注在地图上,对照建筑物外观和内部结构在地图上进行虚拟建房,通过系统比对、上门核实将实有人口关联到虚拟房间中,之后不断地将走访排查情况补充到系统中。2013年开始,系统应用延伸到农村派出所,并将信息采集模式固化为“蜜蜂行动”,全体社区民警、协管员从摸清底数、服务实战出发,按照大量采集、持久采集和有用采集的要求,通过核查、补充、修正,确保各类数据鲜活、真实、完整,推动信息采集范围由部分向全面转变,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内容由粗浅向深入转变。截至目前,婺城分局已采集标准地址12.3万处,虚拟建房12.3万幢、房间36.3万间,采集建筑物照片5.4万张,纳入系统管理的实有人口46.3万人、社会单位1.2万余家,建立了与现实社会近似的虚拟婺城。

(三)推行“二维码”管理模式,基础信息掌控顺势而行。社会管理具有双向性,公安机关需要掌握情况、提高效率,人民群众希望管理更加人性化。二维码作为获取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以其储存量大、抗损性强(破损50%仍能正常使用)、成本低廉、编码唯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广告推送、网站链接、电子凭证、定位导航等领域。婺城分局在基础工作中引入了这一技术,为辖区旅馆、网吧、出租房屋逐一编写二维码并制成信息牌,粘贴在建筑、房间的适当位置,民警、协辅警使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够快速进入二维码对应的后台管理界面并激活相关应用,获取信息的时间由过去的三四分钟缩短到一二十秒;房东、业主扫描后,可进入“公安服务在线”门户网站,了解治安管理法律规章,网上申报相关信息。婺城分局正在研发专门的基础信息申报平台,房东、业主通过绑定手机卡号,能够随时核实、报送流动人口等信息,并直接导入“一点通”系统,便于社区民警和协管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核查,解决以往书面登记随意性大、群众申报主动性低、服务管理脱节等问题,使警民由社会管理的矛盾体转为共同体。

三、用足资源激活内力,做强打防管控主业,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婺城分局将新技术研发、新系统建设与新战法研究、新机制推行结合起来,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打防管控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2012年全区案件总警情同比下降19.9%,打处数上升40.8%;2013年上半年,总警情同比又下降23.9%,打处数上升12.2%,护卫百姓安居乐业的屏障更加坚固。

(一)信息技术助力添翼。侦查破案是利用线索、分析数据的过程,以往完成这些工作,要在现场勘查、排查访问、阵地控制、跟踪守候上花费大量精力。在“一点通”系统建设中,婺城分局重点开发了实战应用功能,数据总量大幅扩张,工具模型不断升级,变蹲点守候成网上布控,现场排查为网上排查,现场访问为短信征集线索,分析研判、布控追踪在办公室就能完成。“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网上办案、图上破案”逐渐成为侦查员的工作常态,不仅降低了作业强度,还使效率翻倍提升。如2013年3月开发的“新增逃犯自动预警工具”,获取逃犯线索比“重点人员动态管控系统”提早12~48个小时。截至目前,已向全市公安机关发布预警信息319条,抓获223人。利用信息工具研判案情,只要掌握基本侦查思路和工具运用技巧,哪怕是新民警也能很快学会。

(二)专业方阵打造铁拳。由分管局领导领衔,职能部门牵头,将不同单位从事同一专业的人员组织起来,组建了信息作战、治安管理、社区基础、纪检等16个专业方阵。在局域网上开设交流论坛,方阵成员可以随时发布群众工作信息、上传群众工作资料、交流群众工作心得,通过集体讨论、业务培训、跟班锻炼等形式,推广技术战法,解答疑难问题,“面对面”“键对键”地互动提高。论坛自2012年3月开通以来,累计发帖8200余条,浏览数达12.8万次。2011年底,婺城分局以合成作战、信息技术方阵成员为骨干,分批抽调各派出所有侦查潜力的新民警,组成打击侵财犯罪“猎狐”行动队并保持至今。行动队每季开展一个月的集中攻坚,采取“以战代训、战训合一”的方式,划分若干个作战小组,骨干民警手把手传授侦查思路、研判技巧、信息应用技能,相互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协同,将压发案、强打击与练精兵、选能手结合起来,为派出所培养了一批懂侦查思路、会信息研判、善审讯突破的业务尖子。2012年,派出所打击处理侵财犯罪嫌疑人502人,占全局打击处理数的75.6%,同比上升36.8%,全局侵财类警情下降23.4%;2013年上半年,打击处理数同比又提高了14.3%,警情下降30.4%,专业方阵合成作战已经形成“狼群效应”。

(三)案件回访剑有所指。2013年3月,婺城分局把发案区域作为关注重点,推行可回访性案件回访制度,作为非标信息应用的一种尝试,以及大数据采集的起始点。要求辖区发生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以及盗窃、抢劫、抢夺、诈骗、敲诈勒索等常发侵财性案件后,责任区民警、办案民警要在规定时间内(城区4天、农村3天),逐起走访当事人及其亲属、邻居、小区保安、村居干部、目击证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扩大排摸线索,提出防范建议。利用警务通重新定位、确认发案地点坐标,采集案发地周边有用信息,在日志中记录回访情况。实行积分管理,每月对回访数量、时间、质量、警情防控、关注度、服务实战等6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倒逼责任落地。对回访信息“被检索率”进行自动排名,引导民警采集高附加值的增益信息,促进基础工作与打击破案的紧密衔接。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已回访案件1370起,累计记录工作日志5.3万条,被检索率达26%。

四、与时俱进追赶潮流,抓住数据时代特征,持续推进群众工作科学发展

有专家指出,信息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对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运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可估量。这一判断为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婺城分局就大数据采集、处理、应用作了研究和思考,将其融入情报体系建设,努力使其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新要求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由探求事物因果关系向关注相关关系转变。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问题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了公安机关战斗力、决定着群众满意度。过去在信息获取力有限、基础数据量少、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维护稳定、侦查破案侧重于事件背景、作案动机的分析,耗时也相对较长。通过大数据处理,能够快捷地分析出哪类案件高发、哪个领域不安定因素突出、多个案件存在何种关联,以此预测案(事)件的发展趋势,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更加精确地实现信息导稳、信息导防、信息导控、信息导侦。2013年2月,“一点通”系统中的情报平台开发完成,民警收集到的情报信息除本单位初级研判外,还直接汇总到情报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利用时效。

二是由应用抽样数据向应用所有数据转变。群众工作,不仅是上门走访拉家常,更要体现在保护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具体实践上。大数据时代下,信息聚合呈几何量级递增,加上高端技术、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的支持,能够对掌握的一切数据进行全面、动态分析,获取精度更高的信息成果。婺城分局将这一优势运用于绩效考核中,对全局民警履行职责、完成任务以及各派出所治安防控、打击破案等30种工作指标进行动态统计排名,通过综合分析,从新的视角反映群众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打破以往周期性抽查造成评估片面、结果滞后、监督执行难等问题。

三是由重视框架性数据向采集非框架性数据转变。婺城分局研发应用“一点通”系统,既牢牢抓住5%的框架性数据,还想方设法把雪藏在民警脑袋、口袋、笔记本中的95%的非框架数据收集、利用起来,动态、立体、完整地反映事物全貌。为实现数据综合利用最大化,对当前急需的数据种类进行调查,梳理出284类公安和社会资源整合、采集目录,积极争取上级公安机关开放更多的数据源,通过全市推广应用该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基础工作不间断地采集各种信息。系统建设引起金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提出由政府牵头,以公安为主力,规划、建设、教育、工商等部门共建,建设政府层级的应用平台和“大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和业务分片盲区,有机聚合行政资源,为构建金华智慧城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源头活水。可以预见,各种非框架性数据将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浪潮中展示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1]王和,寿远景.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浙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研究——第三届“平安浙江论坛”优秀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辉忠.公安民警“三懂四会”群体工作能力实训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蒋国长)

D631

A

1674-3040(2013)05-0035-04

2013-08-20

吕会民,中共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委常委、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区分局局长。

猜你喜欢

分局公安民警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一分局简介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2019.10上榜派出所名录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见证忠诚 卒不停息——记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塔城分局冬季除雪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