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脱腥及其发酵乳饮料的实验研究
2013-01-28刘莎莎李保国郭雯莉
刘莎莎,李保国,郭雯莉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
螺旋藻是一种多细胞原核藻类,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并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蛋氨酸1.59%、亮氨酸3.98%、异亮氨酸2.66%、缬氨酸2.87%、赖氨酸2.42%、苯丙氨酸2.48%),同时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可以在螺旋藻中找到[1-2]。螺旋藻以其食用安全性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 世纪最理想的食品”[3]。大量临床实验证明,长期食用螺旋藻不仅能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治疗糖尿病、风湿、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4-5]。目前螺旋藻主要是以保健品的形式出现,价格较贵,或者在营养液、面条、方便面、面包等加工中添加螺旋藻或其提取物,但由于这些产品大多数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螺旋藻腥味问题,限制了螺旋藻市场进一步发展。
目前,乳酸菌发酵饮品大多是以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后调制得到的含活性乳酸菌的饮料[6-7],产品较单一。本研究以螺旋藻为主要原料,研究了脱除藻腥味,与鲜牛奶复配,接入益生菌发酵、调配等,开发了一种新型复合营养型乳酸菌保健饮料。
1 材料与设备
1.1 试验材料
实验所用的原料:螺旋藻粉,云南程海湖天然螺旋藻;全脂奶粉,由湖南亚华乳业提供;蔗糖,活性炭,酒精,果胶,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CMC),阿斯巴甜,安赛蜜,柠檬酸,柠檬酸钠:均为食品级。选取的菌种: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丹尼斯克公司。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AVA-1000 型高压均质机:APV 公司;磁力加热搅拌器: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HJPS-250 型恒温培养箱;超声波发生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剪切乳化机:上海弗鲁克流体机械制造有限公司;LG10-2.4A 型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DV-Ⅱ+型Brookfield 黏度计:美国Brookfield 公司;PHs-25 型pH 计: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B-ⅢA 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 试验方法
2.1 工艺流程
2.2 螺旋藻提取液的制备
将螺旋藻干粉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0.05 g/mL的螺旋藻溶液。采用超声波进行破壁处理在超声波功率180 W 下对螺旋藻破壁30 min 冷却后,按质量比为1 ∶1 加入活性炭粉末,静置30 min 进行螺旋藻脱腥。然后,将脱腥后的螺旋藻进行2 000 r/min 离心15 min,取上清夜即为螺旋藻提取液。
2.3 螺旋藻发酵乳饮料制备
将调配好的复原乳与螺旋藻提取液混合,在温度65℃条件下,进行20MPa 和130MPa 二级均质10min,然后采用90 ℃~95 ℃加热5 min 进行杀菌,杀菌后的原液迅速冷却到40 ℃~45 ℃,以便接种发酵剂。在无菌条件下,将3%的发酵剂接种于混合基液中,在恒温培养箱中43 ℃培养4.5 h。将发酵后的酸奶基料转入4 ℃冰箱中冷藏12 h,进行冷却后熟。将备用的螺旋藻提取液和发酵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经过过滤的糖溶液、稳定剂、水,用柠檬酸调酸至pH 为4.0~4.3;先预热到55 ℃,由均质机均质,均质压力为20 MPa~25 MPa。均质结束后,在90 ℃杀菌10 min,冷却到15 ℃灌装。
2.4 检测方法
酸度测定按GB 5413.34-2010《乳及乳制品酸度的测定》;蛋白质测定按GB 5009.5-2010《蛋白质的测定》;脂肪测定按GB 5413.3-2010《脂肪的测定》;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分别按照GB 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进行测定。黏度采用Brookfield 黏度计测定。螺旋藻发酵乳饮料的感官测定,采用10 分制评分法,综合评分如表1 所示,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感官评分标准。
表1 螺旋藻发酵乳饮料感官评分标准Table 1 Composition of sensory evaluation score of final beverage product
3 结果与分析
3.1 螺旋藻液添加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奶粉添加量为65%,加糖量7%,乳酸菌0.1%,稳定剂CMC 0.5%,柠檬酸0.045%的条件下,考察螺旋藻液分别添加1.5%、2.0%、2.5%,对螺旋藻发酵乳饮料品质的影响。当螺旋藻液的添加量为2.0%时,发酵基料有螺旋藻特有的藻香味,凝乳比较均匀,无乳清析出,螺旋藻乳饮料细腻滑润,组织均匀无分层;螺旋藻液添加量为2.5%以上时,发酵乳饮料凝固时藻味越来越浓,乳清析出增多,螺旋藻发酵乳饮料组织不均匀,甚至难以接受。
3.2 螺旋藻发酵乳饮料的稳定性
在感官评定良好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选取影响螺旋藻发酵乳饮料稳定性因素:螺旋藻、稳定剂、柠檬酸添加量3 因素,采用L9(33)正交试验,试验水平设计如表2 所示。以螺旋藻发酵乳饮料的粘度和pH 为考察指标,进行试验结果如表3 所示。
表2 L9(33)因素水平Table 2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L9(33)orthogonal test
根据正交试验表,制作一批成品,以黏度和pH 作为考察的指标,结果如下:
由表3 可以看出,当以黏度作为考察指标时,3 个因素的最优组合为A2B2C1,对黏度的影响程度为C>A>B;当以pH 作为产品的考察指标时,最优组合为A1B1C1或者A1B1C2,对pH 的影响程度A>B>C。
表3 螺旋藻发酵乳饮料L(933)正交试验结果Table 3 Spirulina fermented beverage sensory evaluation L9(33)orthogonal test results
按照组合A2B2C1,组合A1B1C1和组合A1B1C2分别制作3 组产品,根据螺旋藻发酵乳饮料感官评分标准表1 进行评分,结果显示,组合A2B2C1得分为7.8 分,组合A1B1C1为7.6 分,组合A1B1C2为8.4 分,可见组合A1B1C2感官更好,确定螺旋藻发酵乳饮料的优化配方为螺旋藻液添加量1.5%,稳定剂CMC 添加量0.4%,柠檬酸添加量0.030%。
按照最佳配方制备出的螺旋藻发酵乳饮料,蛋白质含量≥1.0 g/100 mL;总砷(以As 计)≤0.2 g/L;铅(以Pb 计)≤0.05 mg/L;铜P(以Cu 计)≤5.0 mg/L;符合GB 11673-2003《含乳饮料卫生标准》。菌落总数≤1 000 个/g;大肠菌群≤40 个/g,没有检出致病菌。感官指标呈浅色的螺旋藻色泽,均匀一致;具有螺旋藻特有的清香和奶香味,口感柔和,组织细腻,质地均匀,黏度适中,清爽润喉。
4 结论
发酵乳饮料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胃肠微生态平衡、防治肝脏疾病、防癌抗癌、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在发酵乳饮料中添加螺旋藻,不仅可提高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同时由于增添了以螺旋藻多糖为主的功能性因子,进而可增强发酵乳饮料的保健功能。
本研究将螺旋藻配成0.05 g/mL 溶液,用超声波发生器在180 W 功率下对螺旋藻破壁30 min。加入与质量比为1 ∶1 的活性炭粉处理后,在2 000 r/min 条件下,离心15 min,并通过抽滤可制得无藻腥味螺旋藻液,解决了螺旋藻的脱腥问题,为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得到螺旋藻发酵乳饮料最佳配方为:全脂奶粉65%,糖7%,乳酸菌0.1%,螺旋藻液1.5%,稳定剂CMC 0.4%,柠檬酸0.030%。在65 ℃条件下,采用20 MPa 和140 MPa 两级均质10 min,可获得微绿色,有牛乳滋味和螺旋藻特有的清香的螺旋藻发酵乳饮料,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
[1] 张菊华,单杨,李高阳.乳酸菌发酵蔬菜汁的研究进展[J].饮料工业,2003(6):27-31
[2] NANCY J G.Sel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xed starter cultures for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of carrot,cabbage,beet and onion vegetable mixtur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1,64(3):261-275
[3] KIM H Y.Chemical changes of vegetable juice during mixed culture fermentation of lactic acid acteria isolated from Kimchi[J].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and nutrition,1998,27(6):1059-1064
[4] 徐惠娟,徐桂花.螺旋藻的营养保健功效田[J].农业科学研究,2005,26(1):89-92
[5] Dola Bhowmik,Jaishree Dubey,Sandeep Mehra.Probiotic Efficiency of Spirulina platensis-Stimulating Growth of Lactic Acid Bacteria[J].World Journal of dairy&food sciences,2009,4(2):160-163
[6] 郭杰炎,陈惠萍.乳酸菌发酵初探[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2,12(3):28-30
[7] M A Qureshi, M T Kidd, R A Ali.Spirulina platensis extractenhances chicken macrophage functions after in vitro exposure[J].Nutritional immunol,1995,13(4):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