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媒体树立舆论导向权威性思考

2013-01-28□孙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权威性舆论导向西双版纳

□孙 浩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云南 景洪 666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担当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电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传播手段等方面都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受众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逐渐偏向于先从新媒体上寻求最新的资讯,传统媒体在舆论导向中的权威性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甚至弱化。

笔者认为,传统媒体要坚守住这份权威性,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五个坚持,贯穿工作始终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坚持党管新闻、党管舆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这五个“坚持”,是传统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遵循的方针和原则。

转变观念,走出认识误区

一个误区是:有的传统媒体认为自己的主流地位是党和政府给的,别人争不去、抢不走,不重视新媒体的竞争。其实,一个媒体在舆论导向中的权威性不仅仅是靠党和政府给的,更是要凭自身的实力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尤其要靠在大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来决定的。另一个误区是:在传统媒体上进行舆论监督容易引发不良影响,违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则。要知道,“大道不通小道通”,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若在传统媒体上进行封堵,或者选择性地“色盲”、“失语”,只会让传言更加盛行,引起公众更大的猜疑和不满。

彰显主流,提升影响力

做强时政新闻。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台,其首要任务是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时政新闻报道,事关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全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做强时政新闻,关键在于切实将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时政新闻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公信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提出关于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领导干部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对此我们一定要努力践行。

做活民生报道。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疾苦、始终为民谋利,是传统媒体获得百姓支持、赢得百姓信赖的根本。民生报道,弘扬的是我们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报道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是提升传统媒体亲和力、形成舆论引导优势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民本意识,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让普通群众成为版面、镜头的主角。在西双版纳的传统媒体中,《西双版纳报》的《傣乡周末》专刊,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赶摆场》、《傣乡新十分》等节目,就是民生类节目的成功实践。

做大主题宣传。这是传统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职责。主题宣传,关键在于选题要准,角度要新,立意要高,挖掘要深,制作要精,这样才能增强宣传的感召力、提升舆论引导力。就西双版纳来说,当前可以重点围绕我州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六十年州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六大战略”,“两个率先”、“两个为主”、“两个定位”的目标,以及“民族文化名州建设”等主题,出新出彩。

加强评论言论。这是传统媒体的灵魂和旗帜,是引导舆论的有力武器,也是检验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标志。做强评论言论的关键在于,评论要有速度,立意要有高度,思想要有深度,语言要有力度。这就要求传统媒体人苦练内功,始终保持高度敏锐的政治头脑,在党的大政方针出台、党委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发生重大事件时,要迅速对事件的性质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民意的走向作出判断,及时作出评论言论的组织策划,第一时间旗帜鲜明地给予刊播,及时给予正确的导向,展示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体现权威性。

坚守职责,勇于并善于引导

传统媒体应牢记职责和使命,勇于和善于开展舆论监督。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要敢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敢于触及热点、难点,敢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要增强监督的准确性、权威性。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给政府和社会出难题,更不是跟谁过不去,应该从大局出发,出于公心,秉承善意。在报道选题上,应当抓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抓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出现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抓党和政府迫切要求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又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金色热线》、《西双版纳热线》等节目及其相关报道,就是近几年云南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上的成功实践。

主动与新兴媒体合作,形成良性互动

传统媒体应积极从网上论坛、社区、微博、微信等中间发现舆论监督线索,及早参与监督。对可能出现的舆论监督方面的热点问题,应制订应对预案,不能等网络炒得很热后才被动跟进;对于突发舆情,应把监督的主动权抢过来,正确引导舆论。当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监督时常真假难辨,经常还有“网络推手”人为操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合作,不能被其牵着鼻子走。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大多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理应对新媒体监督涉及的事实进行核实把关,去伪存真,澄清事实,驳斥谣言。特别是要把握好导向,不盲目跟风,不随意炒作。

1.新形势下提升党报舆论引导能力探析.谭树中.青年记者,2012年第8期。

2.如何把握微时代广播的六大机遇.冰徐.中国记者,2012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权威性舆论导向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民主的悖论
避免情绪化勿作“标题党”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YUNNAN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性别文化
救救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