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喜迎”正能量——《宿迁日报》迎接党的“十八大”报道回眸

2013-01-28□张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4期
关键词:专版县区宿迁

□张 勇

(宿迁日报社,江苏 宿迁 223800)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五年一次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既隆重热烈,又意义重大。面对这样的盛会,各地媒体尤其是党报都把迎盛会、庆盛会、报盛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前介入,加强策划,并给予浓墨重彩的报道。《宿迁日报》亦是如此。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地市级党报一般无法派员到达会议现场,进行“现场直播”,因此,在“喜迎”这个环节,《宿迁日报》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版面,以“柔性”报道,做“落地”文章,使“喜迎十八大”这样的重大主题活动宣传,更加贴近宿迁的老百姓,贴近宿迁的实际,更加立体地展示和反映了宿迁近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活了“喜迎”正能量。

“喜迎十八大·魅力县区行”是“喜迎”系列的“开篇”之作

2012年4月28日上午,宿迁日报社北门前,人声鼎沸,彩旗飘扬。由宿迁日报社、宿迁市新闻摄影学会和各县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喜迎十八大·魅力县区行”大型摄影比赛活动隆重启动。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专门批示,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正兰亲临活动现场,各县区委宣传部长、分管宣传工作负责人等300多人参加了当天的开机仪式。

启动仪式后,来自全市的40名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踏遍三县两区的街道和乡镇,凭借自己的一双慧眼,用手中的相机,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用照片说话,把那些感动人、激动人、震动人的画面和精彩的生活瞬间,定格成炫美的图片,在光与影中,记录着身边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把自己对生命的钟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关爱、对宿迁的挚爱,用艺术的张力和活力,给宿迁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档案,为党的十八大献上了一份厚礼。

此次活动历时半年,共拍摄图片1000多张,精选200多张在宿迁最繁华的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举行展览,吸引数千干部群众前往观赏。同时,邀请人民日报社、《人民画报》杂志的摄影专家组成评选组,评出获奖作品,《宿迁日报》先后用5个整版的版面对获奖作品按照县区分别进行展示,盛况空前。

一位参与活动的摄影爱好者说,《宿迁日报》组织的这次活动,史无前例,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既让我们有机会走进基层,领略宿迁的美景,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宿迁十年的变化,让人精神倍受鼓舞。

“喜迎十八大·乡镇话发展”是“喜迎”系列的“贴近”之作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县域经济又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体。

《宿迁日报》从7月13日起在A 1版隆重推出“喜迎十八大·乡镇话发展”专栏,专访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全面宣传和展示各个乡镇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发展举措,从而推动全市乡镇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统计,近4个月来,该专栏共发稿50多篇,占全市乡镇一半以上。据采访多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宿迁日报》记者田庆伍说,《宿迁日报》开设的这个专栏,在乡镇非常受欢迎。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反映,还是在若干年前,《宿迁日报》开设的“乡镇一把手访谈录”专栏曾轰动一时,在喜迎党的十八大时候开设“乡镇话发展”专栏,非常及时,很有必要,给基层工作者提供了一次说话的机会和展示工作成就的平台,希望这种贴近基层的宣传活动经常举办。

“喜迎十八大·晒晒幸福感”是“喜迎”系列的“落地”之作

11月2日,《宿迁日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推出“喜迎十八大·晒晒幸福感”特别报道,引起读者极大反响。读者认为,这个专版报道,记者视线下移,目光对准宿迁的普通百姓,通过采访对象之口,以小见大,从不同角度反映十年来宿迁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小人物”的幸福生活。《宿迁日报》阅评小组认为,报道的每篇稿件都非常注重故事性、可读性,以亲身感受说话,以人物对象说话,以典型事例说话,以具体场景说话,实现了重大题材“落地”报道。

其实,这个专版报道9月份就进行了策划,主旨是通过百姓衣食住行的变化,反映宿迁人精神面貌的变化,反映现实生活的变化。

仅有“衣食住行”是不够的,专版还通过百姓就医、就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晒出幸福感。比如就医方面,通过一个“新农合”对象和一个城市居民医疗条件改善,从减轻医疗负担的事实说起,来反映十年来全市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带来的民生改善。而通过一个城市小区居民方便的公共场所健身的例子,点出“十分钟健身圈”,反映城市功能的改善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另外,专版还通过以一个失地者的就业故事,反映十年来宿迁工业企业发展的巨大变化,通过一个创业者的创业故事,反映十年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变化,通过一家三口周末畅游中国水城欢乐岛,来反映宿迁旅游发展、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变化。

正是这些小切口、小视角、小人物、小篇幅的报道,从微观之处,用特写镜头,反映了宿迁十年科学发展变迁的大主题。

“喜迎十八大·辉煌看十年”是“喜迎”系列的“高潮”之作

为将“喜迎“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宿迁日报》又适时推出了“喜迎十八大·辉煌看十年”专栏。这个专栏分成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从8月份开始推出的面上报道,一个板块是从10月开始推出的县区点上板块。点面结合,使“喜迎”活动报道高潮迭起。

在面上宣传报道中,整体策划体现权威、全面,具体报道注重故事性、贴近性、可读性、说理性,力求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这组面上的系列报道分别围绕综合实力、产业规模、城市建设、幸福民生、改革创新、城市精神6大方面18个小项,立体地展现了宿迁十年发展的巨大变化、辉煌成就。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文章,通过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事例、细节的展示,能够深切体会到宿迁综合实力实现了由经济弱市向全国百强的历史跨越的艰辛过程,体会到宿迁的产业结构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兴工商业城市的重大突破的力度,体会到宿迁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由四个苏北小县城向现代化中等城市群的华丽转身,体会到宿迁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解困民生向幸福民生的全面提升,体会到宿迁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由动力不足向活力迸发的根本转变,体会到干部求稳怕冒、群众恋土守家,到大力弘扬“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宿迁城市精神,再到彰显“我能我行我成功、创新创业创一流”的宿迁气质,以及积极推动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提振、作风大转变的成功嬗变。

在点上宣传报道中,采取“1+2”报道形式。“1”,即在《宿迁日报》A 1版推出本报记者对县区委书记的专访文章,主要内容为各县区在全市平台上的工作亮点。“2”,即两个通版的特别报道,内容为各县区十年来在科学发展的旗帜下,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各县区的改革创新举措和先进典型,特别是反映推动当地科学发展和巨大变化的人的“精气神”。

为了将这个专栏办出特色、报出精彩,《宿迁日报》编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在确定主题和刊发形式之后,对各个县区的报道明确了专人负责,并要求由编委带队,确保专栏高质量、高水平推出。

在这项工作中,采访县委书记应该说困难不少。原因是,县委书记工作一般都比较繁忙,刚联系好,因为会议或者外出招商,采访时间可能又得突然推迟,所以“逮住”县委书记的空,就成了检验各路记者“看家本领”的一道选题。

负责泗阳县报道组的记者就遇到这样的事:在采访县委书记之前,记者已经把要采访的重点内容以提纲的形式传真过去,9月中旬和泗阳县委宣传部联系好,告知最近书记在家,正在记者准备动身的时候,来电话说书记早晨去北京招商了,要等到星期四才能回来。没办法,再等。第二次联系,说书记已经回来了,赶紧联系采访。9月20日一早,记者赶到泗阳时,书记已经带队到重点工程建设现场视察工作去了,中午可能回来,让记者在宣传部等。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书记回来的确切时间。此时,记者灵机一动,干脆驱车追赶书记的步伐,如果能够成行,也能增强采访的现场感。在征得书记同意以后,记者跟随县委书记李荣锦高强度、快节奏步伐,现场感受和体会泗阳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目睹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动人场景,直到下午一点钟,才在书记的办公室进行面对面访谈。这一跟随,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了和书记的心理距离,也现场感受了泗阳的巨大变化。这个采访过程最终成为访谈文章的精彩开头,受到泗阳县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正是有了记者的用心挖掘,在这个专栏的宣传报道中,才有了各县区同样的辉煌却有不一样的亮点,精彩呈现,使10月22日开始陆续推出的县区专版“喜迎”系列报道逐步达到了宣传高潮。

猜你喜欢

专版县区宿迁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宽严相济管好市场——做好新时期县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特别专版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