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芦山“4·20”地震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探讨

2013-01-27陈金宏王晓枫刘惠亮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救援队灾区救援

任 伟,张 开,陈金宏,杨 炯,王晓枫,万 琼,刘惠亮

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先后派出7 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执行救援任务,武警总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根据武警总部命令和卫生计生委任务要求,迅速抽组人员组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携带价值630 余万元的药品、设备和耗材于地震当天即赶赴受灾地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灾害救援背景情况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 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 级地震,烈度达6.4 级(中国地震台网监测),震源深度13 公里。造成近200 人死亡,一万余人受伤。随后发生多起余震,受灾人口152 万,受灾面积12500 平方公里。

1.2 方法 对武警总医院国家紧急救援队在四川芦山地震期间(4月20日至29日)工作记录表按照救援中的院前救治、设点医疗救治、医疗巡诊、保障官兵、卫生防疫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综合评价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救治能力,对相关工作和数据指标进行分类统计。

2 结 果

2.1 高效组织院前急救 我院共抽组医护人员41名,包括骨科、急诊科、妇产科、胸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消化科、ICU、眼科、麻醉手术科、超声科、检验科、药剂科等科室,其中高级职称11 名。随后救援队组成专家指导组,协助雅安市人民医院开展院前救治工作。救援队结合实际24 小时不间断值班,积极组织救治灾区后送伤病员,累计接诊伤病员500余人次:其中内科占15.8%,发热病人占4.0%,均为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患者占2.2%,呈散发状态,这与震后水电恢复正常供应,安置点人群相对分散,早期防疫工作到位有关;外科占85.2%,骨折患者占17.0%,其中一半以上为下肢骨折,颅脑损伤患者占33.4%。其他外科扭伤、肌腱韧带损伤,皮肤软组织钝性伤不需清创缝合的占8.6%。抢救危重患者6名,超声检查70 余人次,并首次在灾区开展高难度介入手术3 例。

2.2 合理设点医疗救治 此次地震受灾地区分散,救援队贴近受灾群众需求,在芦山、宝兴、天泉等受灾严重、灾民较多、医疗救治队伍薄弱的偏远地区设置固定医疗点,开展急诊、内科、外科、超声检查等,共计接诊患者680 余人次、外科处置150 人次、超声检查130 人次、心电图45 人次、化验100 人次,组织抢救危重病患者6 人、组织疑难杂症会诊3 例,消杀面积10 余万平方米。

2.3 走村入户医疗巡诊 针对此次地震受灾地区分散、道路不畅的情况,救援队采取分区包片、分组入户的方式开展医疗巡诊[1],足迹遍布玉溪村、红星村、仁加村等30 多个村镇,为当地受灾群众送医送药,累计巡诊3000 余人次,其中内科患者超过百分之五十,其次为头皮擦伤、扭伤、肌腱韧带损伤等,同院前急救送诊患者病情特点显著不同。

2.4 深入一线保障官兵 地震发生时,广大部队官兵作为抗震救灾的主要力量,承担了主要的救援任务,医疗队针对部队战士外伤、皮肤病多的特点,无论是灾害现场还是巡诊途中,多次为武警部队雅安地震前指、武警警官学院救援队、四川总队一支队、四川总队宝兴县中队巡诊,对灾区官兵进行慰问和健康普查,共计慰问巡诊官兵1000 余名,转送重伤员3 名,组织远程会诊1 例。

2.5 周密开展卫生防疫 救援过程中始终紧抓卫生防疫工作,积极开展营区内环境洗消、灾民安置点洗消、协助检查饮水卫生及伙食卫生等工作。由于营地周围紧挨山林、草丛及排水沟,蚊虫较多,卫生防疫显得尤为重要。救援过程中重点强化防疫意识,设专人开展生活区和工作区的消毒工作,累计消杀面积11 余万平方米。

2.6 积极进行卫生宣教与心理疏导 安置点人群相对分散,早期防疫工作到位有效,但随着气温回升,雨季到来,蚊虫滋生,人群聚集,这种情况给防疫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救援队在积极救治伤病员的同时,采取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分赴各安置点为受灾群众和志愿者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培训,包括科学洗手、环境卫生、饮水饮食安全等,并为数百名学生和儿童开展心理疏导。救援队累计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工作800 余人次,发放防病材料800 余份,效果良好。

2.7 严密组织技术帮扶与培训 医疗队专家对当地医务人员、救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医疗相关培训,累计210 余人次,并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开展教学查房2 次,极大地补充了灾区基本救援医疗力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医疗救治水平,把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带到了灾区。

2.8 自主实施后勤保障 此次我院派出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第一次自行承担后勤保障任务,救援队采取预先准备与就地采购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保障684 人次用餐,保障了队伍自身生活需要。有效的后勤保障,不仅没有给灾区额外增加负担,而且为队伍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3 讨 论

3.1 扎实准备是完成任务的坚实基础 我院医学救援和卫勤保障工作,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针对承担武警总部、国家卫计委、中国地震局、中国红十字会等多支救援力量的实际情况,立足长远发展,从队员遴选、更替与轮换、队员抽组、拉动演练、训练与考核、战备值班、物资管理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针对四类突发事件,建立13 种相关预案,使卫勤救援工作形成常抓常备的预案体系[3]。此次地震发生后,同时派出两支国家级救援队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在我院尚属首次,考验了我院应急救援组织指挥能力。

3.2 科学部署是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 地震发生后,我部严密组织部署,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救援工作[4]。救援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及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针对任务特点,救援队分院内急救、灾区巡诊两部分,院内急救部分下设专家组、内科组、外科组、急诊组、医技组;巡诊部分设内科组、外科组、医技组、防疫组、心里宣教组。各组由组长负责各组工作安排、器械、药品、安全和自身保障,针对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每天发布的灾区信息和巡诊了解的具体情况,科学制订第二天工作安排,确保救援针对性。

3.3 密切军地协作是完成任务的有力支持 地震应急救援任务中,救援力量多元、充分发挥多方卫勤力量互补优势在救援任务中尤为重要,军、警、民密切协作是完成任务的有力支持[5]。此次我院派出两支救援队伍,卫勤力量组成包括武警部队、解放军、国家卫计委、中国地震局等相关部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与当地医疗机构、卫生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0 急救系统密切协作,统筹使用当地医疗、运输等相关资源,也为医疗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各地医疗救援队体系建设已初步建成,在人员、装备、预案、训练上已初具规模且已形成战斗力,密切军民协作将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

4 展 望

此次救援任务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组建以来,第一次正式执行大规模应急救援任务,此次救援实践将为国家卫生应急队伍下一步发展建设提供良好借鉴作用。首先,强化应急指挥,建立救援队伍间的沟通机制,建立国家队抢险救灾的“绿色通道”,加强部门协调,保障队伍的快速投送与后续保障;其次,建立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现场工作指南、处置标准等技术方案,不断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同时,还要确立“专兼结合、平战一体”工作管理体制,强化年度训练演练以及评估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各队伍应急准备水平。

[1]杨 炯,樊毫军,侯世科.玉树高原地区救援面临的风险与对策[J].武警医学,2010,21(9):823.

[2]侯世科,樊毫军.汶川大地震的现场医学急救——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汶川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6):323-325.

[3]王欣宇,王惠淑,毛常学.应急救援队医学救援基本行动预案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0):885-887.

[4]彭卫平,侯世科,刘庆春,等.地震灾害现场医疗救援队分级标准化的探讨与设计[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0):833-835.

[5]车 杰,郭生海,王 懿.玉树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实践探讨[J].武警医学,2010,21(9):817-818.

猜你喜欢

救援队灾区救援
紧急救援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3D打印大救援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