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验案一则

2013-01-27李文雄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9期
关键词:代赭石胃气调和

李文雄 孙 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患者,男,35岁,2013年3月24日初诊。患者自觉咽中如有物堵半月余,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恶心,嗳气,胸部有烧灼感,甚或疼痛,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纳眠差,小便调,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噎膈。证属肝胃不和、痰气交阻,宜疏肝和胃、通降化痰。方药:柴胡15g,黄芩12g,制半夏10g,枳壳12g,吴茱萸3g,木香10g,郁金10g,海螵蛸10g,代赭石30g,茯苓15g,陈皮6g,白芍15g,生姜6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至300ml,分早、晚2次温服,7剂为1个疗程。再配合针灸疗法,单纯针刺取穴胃俞(双)、足三里(双)、中脘,均直刺1~1.5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中药服用配合针灸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

按语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1]。《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厥阴之胜,胃脘当心而痛,上交两胁,甚则呕吐,膈噎不通。”胃者五脏之本,胃气的和降通顺、胃酸的正常分泌主要与肝、脾、肺相关。脾胃互为表里,主气机升降,脾失健运则内生痰湿;肝主疏泄,调控胃酸分泌,肝失疏泄则气郁化火;肺主宣发肃降,协助脾胃升降。肺失宣降,则津聚为痰,痰热之邪横逆犯胃,致胃酸分泌增多,随胃气上逆侵及食管,阻塞脉络,损伤黏膜,血瘀肉腐,则胸骨后疼痛、烧心、泛酸、咽堵食噎等症油然而生。本验案患者自我感觉咽中如有物堵,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恶心、嗳气、胸部有烧灼感等,故属“噎膈”的范畴。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利胆;黄芩配半夏辛开苦降;枳壳行气和胃降逆;吴茱萸和胃降逆;木香、郁金行气活血止痛;海螵蛸制酸敛疡;代赭石质重性降,引胃气下行,以重镇降逆、平肝止呕;茯苓和陈皮健脾理气化痰;白芍酸甘化阴,收敛胃气,调和肝脾,柔肝和胃止痛;生姜和胃止呕,既有助于降逆,又使药物不过于寒凉而损伤脾胃;甘草补中缓急,调和诸药。配合针灸,《内经·灵枢》云“合治内腑”,故取胃之下合穴足三里,调和胃络,通降胃气;胃之募穴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穴,并与胃俞穴俞募相配,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畅气机[2]。针药并用,共奏疏肝和胃、通降化痰之功。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

[2]刘顺益,丁喜艳,韩丽梅,等.针刺加云南白药糊剂治疗反流性 食 管 炎 20 例 [J].中 国 中 医 急 症,2011,20(4):651-652.

猜你喜欢

代赭石胃气调和
代赭石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调和γ-正规映射和调和γ-正规型映射
代赭石矿物学研究及应用探讨
胃气足 活百岁(上)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张仲景代赭石配伍特点探析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