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两种不同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3-01-27张怡黎嗣英纪栓菊
张怡,黎嗣英,纪栓菊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脾胃病科,合肥230031)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理想的静脉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1]。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或一天多次静脉用药的老年患者。老年患者静脉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弯曲多,皮肤松弛难固定,且输液过程中易活动。在留置期间,透明敷贴易卷边、脱落,致局部易渗漏肿胀,甚至留置针脱出,使保留时间缩短。我们对100例老年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将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70例,女30例;平均年龄72岁。留置部位为浅静脉,留置时间(4±1)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血管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使用材料为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三通型)22G、24GY型,人和手术切口无菌保护膜(留置针专用型)6 cm×7 cm和输液胶贴。
1.2.2 操作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法固定浅静脉留置针。充分消毒局部皮肤,静脉穿刺成功后,先取普通输液胶贴1将Y型针柄横贴固定于皮肤上;再取输液胶贴2固定Y型针柄竖直的一边。然后妥善贴平透明敷贴,使敷贴与针柄紧密粘贴,尽量减少气泡。再将留置针尾端按U型盘曲延长管,与血管平行[2],将延长管(近正压接头端)用输液胶贴3固定于敷贴上缘1~2 cm处,将写有时间的贴膜贴于敷贴表面输液胶贴2位置。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即穿刺成功后,将透明敷贴贴于穿刺部位固定,U型盘曲延长管,用输液胶贴将正压接头端固定,时间贴膜贴于敷贴表面近针柄端。向患者解释说明留置针穿刺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活动时注意保护留置针。如发生敷贴卷边、脱落,及时消毒更换敷贴;如发生渗漏、肿胀,及时拔除留置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透明敷贴使用时间≥4 d的例数(44/50)显著多于对照组(33/50)(χ2=6.83,P<0.01)。观察组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发生率(8/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50)(χ2=7.14,P<0.01)。
3 讨论
静脉穿刺后固定针头是临床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内容之一,也是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固定妥当与否,直接影响静脉给药的顺利进行和留置针的保留时间[3]。采用改良法固定静脉留置针,横贴的胶贴1可对抗向左向右的牵拉力,保持留置针在血管中与血管平行的位置,防止针头向两边移位[4];横贴的胶贴2,可对抗向后的牵拉力,防止针头向后移位;敷贴的使用又增强了留置针的牢固性。透明敷贴可直接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及渗漏。U型固定延长管,将正压接头固定在敷贴上缘1~2 cm处,既可减少留置针回血及堵管,又减弱了外力对留置针的牵拉力,便于连接输液器,不压迫静脉,利于输液,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1] 张涛.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97-98.
[2] 敬碧珍,杨晓玲,李洁,等.改进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西部医学,2010,22(8):1534-1535.
[3] 郝燕,杨枫,黄小玲,等.静脉留置针2种固定方法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7):32.
[4] 吕玉英.探究改进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8):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