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如何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013-01-26于慧美谢向丽靳慧娟赫荣华
于慧美,谢向丽,靳慧娟,陈 黎,赫荣华*
(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长春13002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武汉430030)
2013年,迎来了中国研究生扩大招生的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之内,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翻了一番,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目前研究生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的教育,正逐渐成为大众教育。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如何提高研究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因此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将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应届本科毕业生是研究生队伍的重要成员,研究生的质量绝大部分取决于这一部分学生。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大学生因情感、生活等问题自杀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台湾大学会计研究所某欧姓女大学生因台湾生活不愉快坠楼;福州某大四学生,在省立医院门诊大楼里跳楼自杀,该名学生事发前疑似患有抑郁症。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样的心理状态很难适应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而“适应困难”又是加重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再看看在校的研究生,他们穿梭在教室与实验室之间,保持着本科生的“伸手式”学习习惯,等待老师给予知识直到毕业。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思路狭窄,依葫芦画瓢式的实验设计比比皆是。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是担心,这样的研究生将来如何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如何能够应对社会压力?
为了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的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我们应该提倡本科生向研究生角色转变的教育方法,加强新进研究生的心理辅导力度。从起点出发,实现当代研究生从科研能力到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1]。
研究生阶段是本科阶段的一个提升,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学习过程。这是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寻求知识的转变,这是从一个大集体向一个小集体的转变,这是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循序渐进式的,而应该是跳跃式的。做好这样的角色转换,不仅仅是让学生能顺利的进入研究生的学习生活阶段,更是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在需要面对的情况来临之前,能对将要面对的状况透彻分析才不会临阵慌了手脚,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这不仅仅是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更是学习方法的一个变革――从“伸手式”到“自主式”的改变。能够尽早的转变学习方法,是之后科研实践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能够自主从所得文献中获得创新点,这将是达到学习目标、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着力点。相反,如果不能全面的转变角色,个人和社会都将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新生们面对广阔的科研事业的困惑、茫然,以及由于对自身要求和个人能力的不对称所导致的心理压力问题;其次,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很难适应社会压力,满足社会需求。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需要在起点上多下功夫,加强新进研究生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尽早的完成角色转换,为培养出高精尖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信念的前提。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了解到研究生阶段将面临的情况,这将是实现角色转换中重要的一步。只有从思想上做好准备,才是真的准备好了。从两个阶段的区别来说,本科生是“伸手式”的学习,老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介绍“这些该重点注意,这些可以只是知道而已”。学生在下面洋洋洒洒的或记着一些或漏掉一些,下课之后或巩固或忘记。但是,在研究生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介绍自己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方向,聊聊该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前景,很多基础知识都需要自己主动查阅。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这是做好思想准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次,要放弃“全面”,选择“专一”的研究目标,研究生培养目的是成为专门的、高精尖人才。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也越来越向小的方向细分,研究的内容从宏观现象、大分子实验逐步向微观现象、生物遗传物质以及基因方面深化[2]。研究生要树立成为专业型人才的目标,与其将时间放在打十口井上,不如把精力用来深挖一口井,数量不是衡量井好坏的标准,有水的才是好井,才能服务生活。研究生是对专业领域一个小方向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所谓研究(Research)就是反覆探索:Re:再一次、反覆,search:探索、查究、搜寻,是一遍一遍在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上不断寻探索,寻找新的道路,寻找更近的、更好走的路。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见许多死胡同,会经过许多曲折,一路上颠簸泥泞,有正确的方法,有前方的阳光,有信心就是迈出每一步最重要的力量。最后,研究生不是学徒,不是师傅说挖一口井,就扛着锄头去挖。必须要思考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在这里挖,为什么用这个锄头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是学徒,能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科研实践中的才是研究生。
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从“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变成思想与行动并进的真正的研究生了。这分几个阶段。首先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先多方面了解一下导师研究的方向,发表的论文,以及实验室的大方向。通过自学科普一下相关的基础知识,达到全面扫盲的目的,再通过跟师兄师姐们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达到学习基本技术的目标。其次进入实验室,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团队精神,这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基础,研究生生活的主体是实验研究,主要的工作伙伴是实验室里的同行。再次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合作精神,将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和谐的实验环境的重要保障。闭门造车只会停滞不前,一个优秀成果发表的背后一定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同时,要学会使用学习工具,通过学术搜索工具,为自己的实验搜索最新的资讯,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达到了解前沿,提高自身的目的;通过文献整理工具将自己的文献资料归类整理,利于查询和总结;通过各种网络经验交流平台,分享实验经验,提出实验问题,在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也帮助别人,还能纾解实验的焦躁情绪,做到每天保持着对实验的热情,带着乐观的革命精神。最后,细节决定成败,每天留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不要急着赶路,要给一些时间让你的灵魂跟上你的脚步,每天总结一下今天的学到的科研经验和不足之处,争取做到扬长避短,为以后的实验做好铺垫,设好基调、定好目标。
从心理上到行动上的这些学习都是完成角色转变重要的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不仅仅通过口述的方式,更多的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方式,将一些思想、一些方法、一些习惯传输给学生。当然,我们也应该开展更多各种形式的活动,将这些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在研究生学习的整个阶段。我们不能只站在研究生院的门口说着“欢迎,欢迎”,更多的应该是本着“为一切同学服务,为同学服务一切,一切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加强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换工作,实现当代研究生从科研能力到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9.
[2]王琴芳,彭朝辉,张哓志,等.2020年中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C].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