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3-01-26张君莉
张君莉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 开远 661600)
普外科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防范措施
张君莉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 开远 661600)
目的 调查分析普外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发生发展规律,完善管理流程,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及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利用QCC管理工具及头脑风暴法及模拟现场分析法,对发生针刺伤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违反操作原则,防护意识薄弱,心理素质不稳定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因素。结论 通过规范操作流程,不断的教育和培训,健全职业暴露上报管理制度,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保障临床一线护士的职业安全。
普外科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防范措施
针刺伤是指被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针头扎伤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1]。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疾病,80%~90%的健康医护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是由针刺伤所致[2]。来自北京、湖南、湖北、广州4项较大样本量的回顾性调查显示:我国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非常高,分别是:80.6%[3]、81.8%[4]、92.3%[5]、87.5%[6]。发生针刺伤后,焦虑、担心、恐惧、害怕是其较常见的心理反应[7]。当发现污染源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HIV阳性时,极易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对今后的工作产生严重的思想负担。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防护意识的增强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临床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教育是减少针刺伤发生的关键。为此,我科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护士中发生的针刺伤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充分了解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完善管理流程,切实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保障临床一线护士的职业安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普外科发生针刺伤的8名护士为对象,其中护士5名(62.5%);护师2名(25%);主管护师1名(12.8%)。针刺伤的污染源:患有血源性传染性疾病5例(62.5%);其中乙型肝炎2例(25%);丙型肝炎1例(12.5%);HIV阳性2例(25%);未发现血源性传染病3例;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均上报感染科,给予了相应的处理,同时进行血液检测,有3名护士注射了高价免疫球蛋白,2名护士预防性用药,3名未用药,8名护士均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1.2 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及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8名发生针刺伤护士的相关资料。利用QCC管理工具,利用头脑风暴法及模拟现场分析法,组织普外科共18名护士对发生针刺伤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流程及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遵照执行。
2 结 果
2.1 违反操作原则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完成大量的注射、采血、输血、输液等工作,不正确的操作习惯是造成针刺伤发生的决定因素。工作年限低、年资低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机率大。可能因低年资护士操作不熟练,尤其在工作忙碌时,回收废弃针头、毁形浸泡及拔取针头、加药及重套针帽等操作均易发生针刺伤,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导致针刺伤发生最常见的原因,对967次针刺伤的具体受伤环节进行调查,回套针帽时受伤占总数的27.9%,比例最高[8]。本调查中有7例是由于违反操作原则而导致的针刺伤。
2.2 防护意识薄弱
缺乏标准预防知识,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一个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39.7%的护士对标准预防不是很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69.9%在注射输液操作中从不戴手套[9]。
2.3 心理素质不稳定
面对大量的患者,护士工作显得更加紧张,抢救患者时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采取血液标本等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刺伤。另外,护士的工作多处于患者家属直视下,护士心理压力增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研究表明,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燥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张或繁忙时发生的[10]。
3 防范措施
3.1 规范操作流程
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护士在操作后应立即处理用过的针头,尽量减少它的暴露时间,将其放进指定的锐器盒内,锐器盒应放在经常使用锐器的地方,以方便使用,2/3满时应停止使用,以减少刺伤机会。另外,在每台治疗车上配备一个小号锐器盒,以便护士能对锐器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对患有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内部统一的标识,提醒医护人员在操作中注意,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3.2 不断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改变人们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包括血源性传染疾病、暴露环节、影响暴露感染危险性的因素,容易发生锐器伤的操作。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针刺伤的危险行为,从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按美国CDC提出的普通预防(1996年后称为标准预防)原则,护士应把所有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都视为有传染性的,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对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3.3 健全职业暴露上报管理制度
健全针刺伤管理上报跟踪制度,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建立健全针刺伤的处理原则及报告反馈制度,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防护措施,有助于针刺伤的发生,也有助于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针刺伤的信息,做好追踪监控工作,同时,为暴露的员工及时提供帮助。
总之,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性损伤,是直接增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梅毒等血源性疾病感染风险的主要职业伤害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加强针刺伤的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杜绝不安全的操作环节,才能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1]李 长 英,邓云模 哦 ,林代 琼.护 生针刺 伤 的 调 查 分 析[J].西 部医学,2010,22(2):375-376.
[2]陈琼芳,王慧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3]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6(38):422.
[4]王 红 红 .护 士 工 作 中 针 刺 伤 现 状 及 预 防 对 策 [J].实 用 预 防 医学,2002,9(6):666-668.
[5]任小 英,刘义 兰,王桂 兰,等.635名护 理 人员针刺伤的防 护 意 识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3,16(3):9-10.
[6]谢红珍,聂军,潘绍山,等.广州市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
[7]王海艳,胡艳,赵君健.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37-238.
[8]袁秀芳,胡英 莉.护理人员发 生针刺伤的现状 及其防 护[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15-16.
[9]邓云岭,王 新然.护 理 人员对针刺伤的防 护现 状与展 望[J].现代护理,2006,12(16):1499-1500.
[10]曲海望,李翠香.急诊科护士对针刺伤危害认知与防范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5):1496-1498.
R192.6
:A
:1671-8194(2013)10-03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