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2013-01-26王大山
王大山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外科,辽宁 铁岭 112001)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王大山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外科,辽宁 铁岭 112001)
胃癌根治术;胃瘫;治疗手段
胃癌根治术为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手术改变了消化道原有的解剖关系或胃的部分及至全部神经支配,造成了胃肠动力机能紊乱,致术后残胃内容物不能通过吻合口而发生胃潴留即胃瘫。我院2006年~2011年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胃瘫12例,经保守治疗后全部临床治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45~72岁,均为胃癌行D2手术。毕I式6例、毕II式4例、残胃-空肠R-Y吻合2例。本组病例发病均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停止胃肠减压后。胃瘫发生在术后5~14d开始进食流食或半流食后。经保守治疗后在1~3周内缓解。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主要表现为停止胃肠减压后即出现上腹胀满、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含胆汁的大量胃内容物,肛门排气排便减少甚至完全停止。行胃肠减压后抽出大量胃液,日引流量多超过1000mL,多不出现明显腹痛。查体可见上腹胀满,轻压痛,无腹膜炎体征,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泛影葡胺X线胃肠造影动态观察是主要诊断手段,X线下可见残胃扩张,胃壁蠕动减弱或无蠕动,对比剂不进入小肠。必要时胃镜除外,吻合口及输入、输出段梗阻。实验室检查鉴别贫血,低蛋白血症,离子紊乱,腹部彩超和CT检查鉴别膈下脓肿,腹腔积液或脓肿,吻合口周围炎症包块等即可明确诊断。
2 治疗方法
胃瘫的治疗原则是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稳和应用胃动力药物等。总结治疗胃瘫经验有:①心理抚慰,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负担,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多离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②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使胃处于空虚状态,以利于维护胃的张力。③补充液体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可采用静脉高能营养适当补充白蛋白,并多次少量输血,纠正术后负氮平衡、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的诱发因素。④腹部热敷,3%温盐水洗胃1次/天。⑤应用胃复安、吗丁啉、普瑞博思、红霉素等促进胃蠕动的药物,近来发现红霉素除对胃有排空作用外还能提高食管下端的动力,防止食管返流。胃复安、吗丁啉等多巴胺受体解抗剂能增加胃平滑肌的收缩,协调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5HT4受体激动剂普瑞博思作用于肠肌神经丛的5HT4受体,间接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加,促进胃排空的协调,增加小肠收缩幅度,能缩短全胃肠的通过时间[1]。⑥通过胃镜或胃造影下留置肠内营养管,有利于长期禁食患者营养的补充,并减轻患者痛苦。有作者报道胃镜除应用于诊断外,对胃瘫还有治疗作用,胃镜检查时注气扩张胃腔并机械性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使近端压力局部增高激发有效蠕动形成使胃瘫得以缓解。或许胃镜的机械刺激与胃内安装起搏装置以促进胃蠕动,有异曲同工之效[2]。胃镜检查证实胃瘫后同步放入肠内营养管,对维持营养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管的放置还使我们实施术后辅助化疗未因患者不能进食而过久推迟。为减轻损伤我们认为上消化道造影可术后10d后实施,胃镜检查宜术后二周进行。⑦中医针灸或穴位注射[3],近代中医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对胃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 讨 论
胃癌术后胃瘫是胃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10%,其病因尚未十分清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4]:①手术操作因素:手术切除了胃窦和幽门部减弱了胃排空能力。②手术过程中损伤迷走神经,进而影响胃肠动力。③手术致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增加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活动。④手术致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紊乱,影响胃动力。⑤清扫淋巴结的范围。清扫范围越广,越彻底,发生的概率越大。⑥全身因素:术前存在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全身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或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结缔组织疾病等。⑦饮食因素:术后进食突然增加残胃负荷,加重吻合口水肿。⑧精神因素:患者情绪紧张,术后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排空[5]。
胃癌术后胃瘫为非器质性病变,综合性非手术治疗:严格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治疗胃排空障碍的基础,保守治疗下可以自行恢复,要有信心和耐心并做周密而妥善的处理,切忌再剖腹探查和手术治疗。
[1]贾搏琦.胃肠动力障碍的药物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52.
[2]唐会 超,丁志,刘宝善.胃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J].四川医学,2008,29(9):1168-1169.
[3]孙备,许军.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65-476.
[4]王俊,彭 淑 牅.腹 部术后功 能 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分析及 防 治 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0):807.
[5]顾 晋,李明.胃十二指肠 癌 术后 消化 道 功 能障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53-455.
R735.2
:B
:1671-8194(2013)10-0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