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质教育的林业类高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互动方法改革

2013-01-26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知识点教师

李 飞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一、基于素质教育的教学互动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林业高校中最早建立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之一,提出了“培养能从宏观区域的角度与城市建设接轨的城市规划设计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然而,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林业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很强,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讲解那些具有艺术性、直观性、微观性特点的居住区规划、控制性规划等规划的内容,学生掌握得非常快,但在讲解“城市化”“城市总体规划”这种比较宏观的概念时,学生就暴露出不想学的弱点。如果教师仍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地介绍有关“城市化”“城市总体规划”的知识,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不好。因此,从“调动学生学习城市规划原理的积极性,培养能从宏观区域的角度与城市建设接轨的城市规划设计人才”[1]这一课程改革目标出发,通过教学互动方法改革来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互动方法改革体现了“双向性”。一方面,针对林业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用提问的形式来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联系、对比和反思;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并敏锐地捕捉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反映出来的学习难点,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馈,并适当调整后面的提问内容、方式。这一教学方法是笔者借鉴“园林设计”名家讲课方式提出来的,在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互动中的提问方式、利用教学互动中的提问技巧、利用教学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技巧、在教学互动中针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的技巧等,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互动方法改革的内容

(一)利用教学互动中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

由于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在2010年之后的五年制的城市规划专业课时设置上为2学期,共90课时,而在2010年之前的四年制的城市规划专业和2010年之后的四年制的风景园林专业、园林专业等课时设置为56课时,课时量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将教学互动确定为以问答形式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提问是教学互动中最简单有效而节省课堂时间的方式,可以随时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笔者研究了课堂提问的4种基本的方式。

1.“我问你答”型,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

“我问你答”型教学互动是由教师提问,由某个学生进行回答。最有效的方式是对前排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并引发学生思考该问题。该类提问如果针对后排学生,多数情况是学生站起后支支吾吾、或保持沉默,极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此类单项互动的“我问你答”型提问,能增加爱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我问群答”型,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问群答”型教学互动是由教师提问,由多个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方式具有多向互动的特点,因此不应仅对前排的学生提问,还应针对后排的学生进行提问,可以促进不爱听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提问对象的顺序性非常重要,先提问坐前排的学生,后提问坐后排的学生,让坐后排的学生来补充爱听课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不足,发挥他们不爱死读书、喜欢凭兴趣学习的特点,以提高坐在后排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此类多向性的“我问群答”型教学互动,能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你问我答”型,增强学生的提问能力

“你问我答”型教学互动是由学生提问,教师进行回答。这种方式能及时反馈教学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因此要允许学生在举手或不举手的情况下均可提问,要表扬那些提问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能够听到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时产生的问题。此类即时性的“你问我答”型教学互动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不足,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

4.“我问我答”型,促进学生的类比能力

“我问我答”型教学互动是由教师提问,教师进行回答。这种方式能反映出课程重点,通过一系列设问,将前后章节的主要内容串联起来。因此,序列性的“我问我答”型教学互动能帮助学生对前后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比较,在类比中理解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点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课堂提问是教学互动中的一种重要方式[2-3],如能因时制宜地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互动辐射的网,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全面开放学习与交流的渠道。

(二)利用教学互动中的提问技巧,激发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动性

教学互动应是“我情你愿”的,教改前的课堂上,笔者常遇到“我情你不愿”的情况,也就是学生不愿意回应教师的提问,在观摩了“园林设计”名家讲课内容后,笔者发现提问题也要有技巧。“平铺直叙”的问题,或者“由上而下”的问题,都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甚至有的学生会很无情地回绝你的互动请求。因此,笔者研究了3种非常有效的教学互动的提问技巧。

1.“引起共鸣”型,引发学生积极回应

要让学生积极回应,所提问题应该是“学生心中所想”。怎样才能成为学生肚子里的蛔虫呢?应该重视3个问题:①在课下了解他们想进一步了解的信息;②教师备课过程中自己感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自然学生就难以理解;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学生不愿意听、易催发课堂睡眠现象而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针对上述教学难点,应想办法问些“共鸣型”的问题。如城市化这一概念非常枯燥,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从3个层面介绍城市化现象。先从北京城市内部的变迁来介绍城市化现象,介绍要直观、易懂、来自于生活、最好有图片支撑;再从上海市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来说明城市化过程的特点,这一层面的介绍可以稍微抽象些,应提示学生“如果坐着直升飞机从整个城市上方鸟瞰城市,城市化会表现在什么方面?”;最后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发展来介绍城市化现象,这一层面最抽象,需要用问题来提示学生展开想象力,“如果在卫星上俯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会呈现什么现象?”,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案例”介绍,把学生学习城市化这一基本概念的兴趣引出来。

2.“引起思考”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思考是人类进步的力量源泉,通过思考能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手段。如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呢?主要有3个途径:①提问要能与城市问题相结合;②提问要与知识点如何应用相结合;③提问要与知识点的应用效果相结合。通过上述方法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先对知识点的应用范围、应用方式进行思考,然后核对教师给出的答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3.“引起联想”型,促使学生举一反三

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的自主联想,将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串联起来。这种提问很关键,需要把握2点:①要把整个课堂知识的构架与学生熟悉的城市问题、社会现象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②要把前面讲述的内容与该堂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如在介绍城市性质的时候,要先提问:“我们如何介绍一个人呢?如介绍2班的某同学,他是2班班长、园林学院学生会主席,这是社会属性,那城市是不是也具有社会属性呢?”,通过这一“联想型”提问,学生可以将城市性质与该城市在城市群中所承担的社会地位和主要职能联系起来,把城市性质与前面介绍的城市化、城市等概念联系起来。

(三)利用教学互动中引导学生思考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教学互动应该是多个回合的师生“问答”的过程,以引起学生进行深入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如果各个问题具有不同的答案或解决方法,那就使教学互动具有更强的跌宕起伏的效果,使人印象深刻。这需要对同一学生或不同学生进行连续引导,使他们积极进行下一轮的思考,提高学生钻研问题的兴趣,增强其不断发现问题的能力。

1.“递进式”引导

“递进式”引导是当一个学生回答正确时,针对这个问题的拓展内容再提出其他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如在介绍道路规划的基本概念——道路宽度和路幅宽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一个城市中路幅宽度大于道路宽度的情况多不多呢?”,就此引出路幅宽度、道路宽度等定义的不同;再提出“递进式”的引导问题:“那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地是否一定属于道路红线的范围内呢?”,这就将该概念与城市规划中的具体规划方法联系起来,与有关城市园林绿地的课程联系起来。

2.“类比式”引导

应用“类比式”引导,将相似的2个问题提出来,可以得到多种解决方法,从中能够让学生理解城市规划中灵活处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他们将相似的问题一同思考。在介绍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正面间距时,就可以采用“类比式”引导方式来提问。如提问第一个学生,6层正南北向住宅之间的日照间距如何计算?该条件下住宅之间的正面间距是不是大于等于标准日照距离呢?如第一个同学回答“是”,此时可再提出“递进式”问题进行引导,将这个知识点进行扩大;再问另一学生,某城市规划部门将正南北向6层住宅与其南侧一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批准为4m,是对还是错?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了解正面间距不仅为日照间距,还有防火间距予以控制的知识点。

3.“对比式”引导

“对比式”引导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将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与风景园林专业知识对比提问时,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每个知识点的重要性。由于林业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要突出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面的特长,所以学生接触的城市设计、绿地、城市公园等小尺度的城市要素较多,而接触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机会有限。在讲述城市用地中绿地分类的时候,先提出问题,“总体规划中的绿地分几个种类?”,再提出“对比式”引导的问题,“大家将在下学期学习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课程,在该课程的城市绿地分类中的种类划分也是这样划分吗?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呢?相互矛盾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一下子就会明白本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其他主干课程知识点的不同之处,所以记忆会非常深刻。

(四)利用教学互动中总结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互动中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的总结[3],要巧妙利用激励机制,多表扬,少批评,要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及时和准确的赞扬

对学生的回答要“每答必赞”,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准确的赞扬很重要,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地说“回答得都很好”,也不能对每个学生都以简单的“回答得很好”来敷衍,而是要将每一个学生回答中的“亮点”点评出来,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其可取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明确和完善的答案

对学生的回答要予以积极的补充和提高,要把学生的答案中积极的内容予以进一步补充,将其回答中模糊的部分予以再次明确和提高,并将其和现有的规划理论、规划热点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对知识点的外延拓展,来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增强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自信心。

3.引发深刻的思考

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是提高创造力的基础[4],是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大学阶段,不论给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讲授多少案例,学生进入设计院、规划局、园林局等部门,仍会遇到许多未曾接触过的项目,因此,思考与自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把需要自学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会有强加于己的感觉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去学。笔者借鉴了“百家讲坛”中名师讲解方式,即每一章节结束时都用了“说书式”的提问,给人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晓”的强烈吸引力。所以在教学互动结束时,也可以提出“说书式”的问题,吸引学生对问题进行课外预分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些爱学习的学生会在课后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借助图书馆、网络资源,搜索资料,预习教材,了解要学的内容,先尝试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对问题进行思索,以便在下一节课时,将自己的理解和教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对比,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互动方法改革的成效

教学互动方法的实施,一方面促使教师结合知识点,设置许多课堂互动问题,加深了教师对所讲述内容的理解,理顺了教学上知识构架体系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增强了讲课的条理性和知识结构的清晰性;另一方面,学生能积极回应教师的提问,养成了乐于提问、善于解答、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

[1]李飞.林业类高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51-54.

[2]宋维明.高校教学改革·探索·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9-21.

[3]贾良定.努力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老师[J].中国大学教学,2008(2):12-13.

[4]陈秉钊.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C]//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98-202.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知识点教师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最美教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教师如何说课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