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以“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现场教学为例

2013-01-26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古树名古树树木

袁 涛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是高等林业院校园林等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种植、栽培养护的实践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现场观察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初步适应园林树木日常养护和绿化种植的要求,最终能从事与园林工程和绿地养护相关的管理工作。该课程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人才培养目标较高,因此与“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一起构成园林树木类教学课程的3块“基石”。

本课程常安排在本科的第3学年,与园林设计、建筑、规划类课程同时开课,学生熬夜画图很普遍,还有不少同学忙于英语四、六级考试或准备出国,一旦课程吸引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变差。倘若教师授课时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部分学生则会“记而不思考,看而不过脑”,只在考前复印其他同学笔记或老师教案。而认真学习的学生则被动地埋头“狂抄”笔记或拍照,无暇细看图片和消化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理论知识不牢固,实践能力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1]。教学中既要加强本课程与园林设计类、工程类课程的联系,又要强调差异,突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性,使之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为此,笔者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了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也叫实地教学,是一种生动直观、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事半功倍的重要教学方法[2-3]。教材中一些难以实施实践教学的内容,采用这一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笔者以“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一章为例,对现场教学的组织、准备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

一、精心准备是现场教学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一章包括古树名木的意义和作用、古树名木复壮与养护管理两部分内容,前者理论性较强,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后者实践性较强,如果仅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只能“用课件学养护、在教室看管理”。为了加深学生对古树名木的特殊性和管理要求的理解和掌握,笔者采取了以现场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授课过程。

(一)选择现场教学地点并纳入教学计划

在当年的教学计划中,要提前安排现场教学的内容。现场教学的地点选择十分关键,这是授课成功的基础和前提。选择地点时要把握好2个原则,一是多数学生没有去过的场所。学生之前的实习多集中在植物园和市内公园,反复多次后兴趣和热情已大大降低,所以现场教学最好选择学生陌生的场所。二是要求授课场所古树名木种类丰富、保护级别和知名度高且养护管理方法多、保护成效好。

北京的潭柘寺以古树著名,古树名木拥有量居北京市前列,特别是古银杏、古七叶树等历史悠久,国内外知名[4]。该寺的古树名木保护经验丰富、成效显著,且去过的学生很少,选作教学地点十分理想。

教师选择好地点后应提前通告学生,使之有思想准备。新学期伊始,就应告知学生本学期“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一章的教学安排,同时要求学生课余思考“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地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正式上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该寺古树名木概况及历史、典故等相关知识。

(二)用实地踏查的第一手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为取得满意的现场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掌握寺内古树名木的现状及管护措施。在准备过程中,实地踏查甚至比查阅资料更重要。笔者多次前往潭柘寺虚心请教,不仅查阅到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还了解到寺内古树保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寺内技术人员实地介绍了著名的银杏、油松、七叶树及二乔玉兰等古树的复壮措施和周年养护计划,在复壮、树体保护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及新材料、新技术手段应用的利弊等,并展示了一些表面不被人注意,实际上暗藏的细节和“机关”。笔者首先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现场教育,对古树复壮、病虫害防治和周年养护中的各种方法和成效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事后证明,以上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能让现场教学内容丰富并言之有物,有声有色。

(三)讲授理论知识要注意结合实际

本章第一节“古树名木的意义与作用”是全章的开篇,理论内容相对较多。教学时笔者尝试将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法与“实例教学”相结合,鼓励、引导学生自行思考问题答案。在对学生提问“古树特点”时展示的古树照片,教师可以先作背景介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让同学归纳总结古树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其后展示相关科研成果,让学生意识到对古树的生理、历史变迁和物候研究的意义,引导其用专业语言表述“古树名木的意义与作用”;再通过山西古牡丹、西藏古柏王的故事,让学生总结古树资源对促进旅游业的作用。对枯燥的古树分类、法律法规等,笔者备课时详细地研究了北京的古树名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并将这一内容与北京古树保护的实例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样,有图片、有实例,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积极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这时再进一步拓展本节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2个实例,一个是由于人们无意识的破坏、导致古树严重受损的案例;另一个是古树枯枝伤人,受害者家属向管理部门索赔的新闻,使学生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我国古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在2个案例中展示一些古树保护和复壮措施,如显而易见的顶枝、围栏、作树箍、补树洞、复壮沟和通气管等等,让学生进行总结,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和感受,也为其后现场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参与是现场教学具有的双向性

(一)采用典型实例分析法、类比法,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观察得出问题的答案

潭柘寺内古树较多,复壮措施各异,现场教学时,不可能每棵古树面面俱到。应选择典型实例讲解,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再通过类比让学生观察、体会同一方法在其他树种的应用,做到举一反三。

如在潭柘寺入口处的2株古油松采用了复壮沟并作了支撑。课堂教学中学生已了解了复壮沟的作用,这时围绕古树的复壮沟讲解如何确定复壮沟位置、特点及事后地面处理,并告知学生通气管的作用,打开通气管展示管壁的处理,让同学们现场看到工作人员通过通气管浇水施肥的过程,此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何通气管上置圆形铁盖,其上的小孔有何作用?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更好。大殿前2株著名的古七叶树,都采用了挖复壮沟和补树洞的措施,但其中一株长势不理想,开花数和花期明显不如另一株,这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2株七叶树修补洞口的差异(一株良好,一株溃烂),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补树洞操作不当的后果。之后让学生根据已讲解过的古油松支撑和复壮沟的做法,引导学生分析古七叶树支撑,再自行寻找七叶树的复壮沟和通气管的位置、调查数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热情很高,积极讨论“真假复壮沟”的判断方法,因此对复壮沟的布局设计认识深刻。同学们还找到了渗透井,并主动询问,这时就可以自然地引出了与渗透井有关的内容,笔者让学生打开井盖观察内部结构并寻找“机关”,再边提问边讲解其做法和作用,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知识点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寺内其他的古树及“树体支撑”“做围栏”“种植地被植物”等等复壮方法都采用了先分析典型实例,再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调查分析,教师适当辅助的教学方法。

有的复壮方法在寺内仅有一例,如“靠接”。潭柘寺的技术人员用此方法成功复壮了一株濒临死亡的古树。因之前的课程中曾讲授过相关内容,所以课前笔者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基本没有留下印象。所以到现场后,笔者先留出10分钟让学生观察讨论,仅提示说这是一种复壮方法。学生马上七嘴八舌,有的摸,有的照相,既惊奇又兴奋,问题不断,此时教师再讲解其特点并比较与其他复壮方法的异同,学生对此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比课堂看图片要好很多。

(二)教学路线与游览路线相互穿插,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避免枯燥和重复

为避免教学中的单调枯燥和重复,课前反复踏查路线并听取寺内人员建议,教学路线既可看全不同的古树和复壮措施,也满足了学生在景区内的好奇心。由于多数同学第一次到潭柘寺,为避免授课时学生注意力被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分散,授课路线可以与寺内“槐柏合抱”“曲水流觞”等著名景点穿插,同时安排学生根据课前要求对景点进行简单介绍,这样授课气氛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精力集中,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三)注意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联,整合相关课程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们一起识别和复习一些园林树种,如柘树、香探春、花木蓝、太平花、“金镶玉”竹、华北紫丁香、二乔玉兰等等,同时可以讲授花卉文化及与寺庙有关的园林设计知识,如寺庙园林的特点和布局方式等等。此时,笔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园林专业教学的综合性,课程间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并亲身实践。在现场教学中,学生见到的是综合性的园林景观,涉及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建筑、园林美学、园林文化、园林史等知识,树木栽培养护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现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其他课程的知识与讲授的重点内容有机融合,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潭柘寺古银杏树下配植牡丹”“除了养护中利用二者生物学特性互补、养护管理措施互相因借的原因外,在植物景观设计上体现了什么样的园林文化”“二者的种植反映了寺庙园林规划的什么特点和要求”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本次现场教学涉及到的树种归纳总结寺庙园林中树木花卉选择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引导过程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

寺内的教学结束后,可以安排学生自由参观,使他们完整认识整个景区。下山后学生们围着笔者讲述所见所闻,其兴奋的表情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单纯课堂教学相比,现场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这一点也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及教学评价中得到充分证明。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特点,采用灵活有效、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十分必要。在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还在定点放线、园林树木修剪原则和方法、园林树木栽植等相关章节,先后组织了数次现场教学。实践证明,现场教学直观、生动,学生易懂、乐学,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1]韩浩章,王晓立,王彰明.新时期“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59-2760.

[2]杨德威.“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5):70-72.

[3]何小弟,陶俊,金飚,等.推进教材建设,提升教改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6(6):156-157.

[4]北京市地情资料网.古树名木[EB/OL].(2008-05-08)[2011-10-12].http://www.bjdfz.gov.cn/ShowNewsLevel3.jsp?NewsID=1061.

猜你喜欢

古树名古树树木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树木之最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辨认树木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绿荫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