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3-01-26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职业

陈 健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南京 210037)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扩招致使学生人数成倍增加,思想政治工作也日益复杂,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对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看,尚存在着诸多问题[1]。

(一)社会认同度偏低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大学教师,特别是专业和科研人员的地位不断提高,社会给予大学教师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但是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他们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处于一种“边缘人”的尴尬地位,既无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也无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社会上,大多数人只知道大学校园有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2种岗位,很少有人知道辅导员也是一种职业,甚至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人人都可以做,因此辅导员常有“二等公民”的感觉。有些家长、学生不把辅导员当老师,他们口头上直接以“辅导员”相称;还有一些人虽然在口头上以“老师”相称,但心里却不以教师待之,认为辅导员比专业教师低一等。职业评价不高使辅导员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忽视、受排斥、不被理解的现象,“打杂工”“高级保姆”“做不了学术才去干辅导员”等观点在很大范围内存在。

(二)工作职责不明确

辅导员的规范名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然而高校在辅导员的使用上岗位职责不清,各机构和职能部门的许多非本职工作都压到他们肩上,辅导员成了“干活的工具”“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要出现在哪里。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任何事务,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而不管事情是否属于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学生迟到、旷课、纪律不好,找辅导员;学生宿舍失窃等治安问题,找辅导员;学生无论大事小事,一律找辅导员。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辅导员就是一瓶“哪里有病哪里抹”的“万金油”。因此,有学者把辅导员工作具体归纳为“学生的保姆,学校各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学校的婆婆”[2]。

(三)专业化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相对滞后,只有少部分辅导员来自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很多人都不是“科班出身”,基本理论功底差,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大多数辅导员基本上未经专业学习或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素质和技能。担任辅导员以后又没有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专业培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就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开展工作主要依靠感性经验,还处于经验管理的状态,使得工作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之中。此外,在年龄结构上,大多辅导员较年轻,缺乏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学生中的复杂事务。

(四)队伍结构不稳定

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对辅导员这个职业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一些所学专业相对较偏、就业困难的人,仅仅是基于社会就业压力,出于找寻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目标而来。此外,长期以来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不重视,辅导员“用起来重要,用过后次要,总结起来可以不要”[3]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工资待遇较低、发展方向不明确、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培养制度,发展空间狭小等种种原因,导致一些人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临时职业”“过渡性工作”,一旦有机会就“脱离苦海”转岗转行,导致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特点。

二、构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明确身份定位,提高社会地位

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关系到辅导员的社会地位问题,2006年7月颁布的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国家应从制度上把我国现有“跳板式”的辅导员职业确定为终身职业,成为社会高度认可的职业,社会、高校要营造有利于辅导员发展的人文关怀环境,营造有利于辅导员自身发展和进步的良好氛围,在社会地位上给予辅导员充分的重视,让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能够成就事业,实现自我发展。

(二)明确岗位职责,减轻工作负担

辅导员承担了许多不应该承担的繁重而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和盲目工作,真正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上的精力不多,冲淡了对本职工作核心内容的关注和重视,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五条中明确指出了辅导员的8项主要工作职责,高校应当严格遵守规定,明确划分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师生比要求配备专职辅导员,解决辅导员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保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得以提高。

(三)完善培训体系,提高职业素养

教育部门应该及时制定辅导员队伍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高校应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建立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不定期送出培训制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

对于拟录用的辅导员,学校要组织严格、系统的岗前培训,让新任辅导员尽早熟悉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尽快熟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

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应该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心理健康知识、职业规划等专题培训,组织辅导员开展实践研讨与经验交流,逐步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另外,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理论学习、工作交流、参观考察、外出调研、社会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辅导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增强创新意识,从而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4]。

(四)严把“入口关”,精选爱岗者

在研究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不少硕士生竞聘辅导员岗位,动机是通过这个渠道进入高校,为以后谋求发展寻找一块跳板。这就要求在选拔和招聘时要考虑他们的职业兴趣,要优先选用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五)健全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出路问题

目前辅导员的待遇与高校教学和行政人员相比较低,解决好辅导员的待遇问题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有力保障,要在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扶持和倾斜,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吸引力和价值感。

出路和发展是辅导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决定着他们能否安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一般来说辅导员的出路大致有3种:一是继续留任辅导员,把辅导员作为终身的职业来做;二是选拔到学校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三是转为专业老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第一种,学校要支持辅导员报考相关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或专业资格考试,鼓励辅导员结合自身工作积极申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促使其由事务管理型向育人专家型转变,成为专家型的育人工作者。对于第二种,高校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党政职能部门在聘任干部时,应优先从适合并愿意从事党务工作、行政工作的辅导员中选拔。对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科研能力、希望从事教学工作的辅导员,学校应支持他们个人特长的发挥,鼓励他们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领域施展才华。因此,必须健全辅导员的流动机制,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空间,解除他们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后顾之忧,这也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建设的保障[5]。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应引起社会各界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从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发展机制上共同寻求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1]王新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问题与建设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9,7(14):32-33.

[2]陈德胜,徐刚,崔思洲.学分制条件下辅导员角色的定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07-109.

[3]王木森.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06-110.

[4]任兵.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2(1):137-139.

[5]陈奕.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6):168-169.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