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矫形术后石膏外固定的护理体会
2013-01-25吕红岩
吕红岩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其后遗症是病变所累及肢体出现瘫痪,痉挛并引起肢体畸形,影响行动和生活。
我科自2007至2012年共收治10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在矫形后均采用石膏外固定。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01例,男性54例,女性47例,年龄11~36岁,平均年龄16.4岁。该病发病年龄1~5岁,平均发病年龄2.5岁。马蹄内翻足44例,膝前弓畸形32例,仰趾畸形7例,膝前弓并马蹄内翻足18例。患者均需扶拐行走。行三关节融合术38例,股骨髁上截骨和三关节融合术21例。41例术后采用小腿石膏靴固定,60例采用长腿石膏固定。固定后1~5月拆石膏,平均石膏固定3个月。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亲切自然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责任医生和护士,介绍病房环境和相关制度,了解患者病情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因为手术较大,患者及家属对手术了解少,容易产生悲观、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手术存在疑虑,缺乏信心。针对此种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同时向其介绍成功的手术病例,打消其顾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坦然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治疗。
2.2 一般护理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生化,必要时备血、拍片、备皮,完成术前用药等。练习床上吃饭、大小便。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3 术后护理
3.1 正确体位 对小儿麻痹后遗症,其手术方法较多,术后体位各异。一般病人回病房后采取平卧位,肢体保持中立位,以棉垫等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即离床30°~50°。以减轻肢体肿胀、疼痛。
3.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增进食欲,促进切口愈合。
3.3 切口护理 如有感染可影响治疗,因此要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
3.4 药物的应用 术后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切口疼痛者,可适当应用止痛剂。
3.5 注意观察血运,防止肢体坏死 石膏固定包扎,肢端应清拭干净并露出,以便观察肢端血液循环、皮肤色泽、温度及肿胀程度、动脉搏动、感觉及运动等情况。如肢体肿胀,趾甲青紫或苍白,趾端发冷,感觉麻木刺痛,触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立即报告医生,行石膏开窗,以防肢体缺血,发生坏死。
3.6 基础护理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及褥疮的发生。每次饭后协助患者漱口、刷牙,以防口腔炎。增进食欲,增强机体抵抗力。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应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并按摩全身受压部位,石膏型边缘皮肤若发红或出现压迫性持续疼痛,应将石膏型边缘刨开小口,缓解局部疼痛,减轻压迫。为预防肺部并发症,除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协助翻身拍背外,还应鼓励病人做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以利于痰液的排出,防止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易发生尿路结石、感染等并发症,嘱病人多饮水以防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
3.7 石膏型的护理 尽快使石膏型干固,可用烤灯照射。未干固前如搬动病人要用双手扶起,禁用手指。为防止石膏折断与变形,可用垫子按石膏型把石膏各部垫好。干固后要保持其清洁不被污染,避免损伤石膏型。如有脱落露出纱布毛边,应及时用石膏涂抹以保持其坚固。
3.8 功能锻炼 术后2~3日,患肢疼痛、肿胀减轻或消失后,鼓励患者做未固定肢体的屈伸活动,逐渐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至各关节达到正常活动范围。同时,练习固定肢体的足趾伸展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可逐渐抬高下肢,还可配合针灸理疗,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拆石膏后可离床活动,逐渐锻炼各肌肉、关节的功能。
4 护理体会
在护理小儿麻痹后遗症矫形术后石膏外固定病人的过程中,遵循整体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整体护理中认识疾病,提供给病人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减少病人的合并症和后遗症,提高了治愈率。本组101例病例在正确完善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未出现肢体坏死,无并发症的发生,均达到预期矫形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