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2013-01-25周明荣谭朝会
周明荣 谭朝会 庄 莉
四川省米易县中医医院,四川 米易 617200
浅谈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周明荣 谭朝会 庄 莉
四川省米易县中医医院,四川 米易 6172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护理糖尿病患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处于药物治疗阶段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78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后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的一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由于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思想上不重视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2]。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来彻底治愈,长期的治疗加上病情的不可逆转,往往会使病人产生一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问题,因此,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我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78例糖尿病患者,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41~82岁,均64.1 ±12.2岁,所有病人的诊断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78例患者愉快地配合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
2 心理护理措施
中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太过则可致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
2.1 对糖尿病的恐惧 由于疾病来得突然,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对疾病足够的了解,从而产生害怕、焦虑等情感障碍,这些情感障碍容易导致丧失抗病能力,严重影响治疗效果[3]。通过心理咨询,可使病人消除情感障碍。
2.1.1 对新入院的患者热情接待,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细致地答复患者迫切想知道的相关问题。利用语言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从而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以得到及时反映并给予调节。其次建立良好的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让治疗效果好的病人现身说法,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的各种心理负担。
2.1.2 积极向患者讲明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尤其对患者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反复讲解,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转移其消极心境。
2.1.3 对由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 患者因担心长期治疗花费巨大,生活需人照顾,自己又无力承担巨大的医疗费用,将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与生活负担,从而悲观、焦虑。对此我们尽量提供合理、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待患者如亲人,并做好患者家属工作,经常探视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家人和朋友的温暖,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2.1.4 对怕影响工作而引起的焦虑 对此我们首先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糖尿病,并对目前存在的困难表示理解,与家属沟通,安排好患者的工作,使患者安心住院治疗,并强调治疗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病情造成的影响,鼓励患者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2.2 对辅助检查恐惧的患者 应详细向患者解释,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目的在检查前向患者说明,特别强调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以诚恳的态度告诉患者,“我们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可帮助患者减少恐惧感。
2.3 对病情悲观失望的患者 患者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需终生治疗和控制饮食,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对健康失去信心,悲观失望,尤其是合并有慢性并发症,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悲观失望,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进行说明,使患者对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组织患者观看有积极意义的喜剧影片,从侧面培养患者积极向上的心态。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尊重、理解患者,使患者面事实,帮助其认识到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并非不治之症,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把血糖控制在一理想水平,能有效地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与健康人一样学习和生活,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主动积极配合各种治疗。
2.4 对药物依赖的患者 要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综合疗法的措施,受药物、饮食、运动、情绪多方面的影响,不能一味地依赖药物,要根据血糖水平、饮食、运动量来调节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2.5 对性格急躁,求医治病心切的患者 要正确引导患者,面对现实,正视病情,要围绕疾病本身的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达到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认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之情绪乐观,积极配合医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2.6 对拒绝治疗和满不在乎的患者 多见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或老年人,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认为自己没有病或是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对身体无大影响,拒绝改变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还有的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一无所知,不在乎病情之好坏,对疾病采取听之任之、满不在乎的态度。护士应与病人及家属多交流,找出致病原因作针对性护理。
3 健康教育
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制,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因此在住院期间,应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管理。
3.1 糖尿病一般知识宣教 例如:什么是糖尿病及其临床表现;糖尿病的诱因和危害性;血糖、尿糖的正常和异常范围;糖尿病各类并发症的预防;情绪控制等。基本常识印制成册,口头讲解,并在病房走廊上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印刷贴墙,使患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3.2 家属参与 在实施健康教育时,最好是与患者居住在一起的子女共同参与。一是可起到督促患者改善不良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选择正确的服药方式和时间;二是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对自己也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3.3 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步骤,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家用血糖仪、正确测尿糖、血糖。
3.4 示范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方法及胰岛素笔的使用,教会患者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准确用药剂量,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
3.5 让患者及家属知道潜在低血糖的表现,如头痛、烦躁不安、多汗、脉细数、语言不清等。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指导病人要按时定量进餐,生活规律,不可随便增加药量,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运动量恒定,定期监测血糖,随身带糖果、饼干,随身携带病人求助卡[4]。一旦发生低血糖情况,立即口服糖果或食用含糖饮料和食物,严重者送往医院。
3.6 鼓励患者坚持定期来医院检查,坚持随访,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生活应规律,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使患者能够有比较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自觉地参与糖尿病的防治[5]。
4 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消除了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帮助病人改善不良的情绪反应。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对病情变化进行自我监测,自测血糖、尿糖等,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治疗,持之以恒,从而使血糖逐渐有效地得到控制,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1.
[2]王湘郴,何莉,范紫香,等.健康教育对Ⅱ型糖尿病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6,5(1):13.
[3]李春霞,张增梅.肝硬化病人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606.
[4]张一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80-381.
[5]戴霞,梁榕.糖尿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99.
R473.58
A
1007-8517(2013)19-0094-02
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