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2013-01-25龙志禹
龙志禹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 香格里拉 674400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龙志禹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 香格里拉 674400
临床采用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3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4. 5%。说明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半夏泻心汤;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征
笔者自2007年10月至2013年5月用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4例事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在25~73岁之间,其中25~30岁15例,31~73岁19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3个月,平均病程1.2年。
1.2 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陈贵廷、杨思澎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学》转引,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功能症状。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③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阴性。④X线及Ba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⑤纤维结肠镜示部分者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⑥尿、血常规正常,ESR正常。⑦无痢疾、白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中医诊断:腹中作痛或肠鸣、腹泻、便下黏腻不畅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多于受寒或情绪紧张后加重。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暧,口干,舌淡红或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
2 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采用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处方:半夏15g,黄芩15g,干姜15g,潞党参15g,黄连5g,白术15g,杭芍15g,陈皮10g,防风5g,甘草5g,大枣15g,每日一剂,水煎服,3次/天,7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停药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其它症状消失;好转:腹痛减轻,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它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4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28例,好转4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4.5%。
5 典型病例
和某,男,54岁,于2009年7月2日初诊,患者诉腹鸣,腹痛泻稀水样便三年。患者于三年前因饮食不当致“急性肠炎”经西医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但仍有腹痛以脐周为甚,伴肠鸣,泻稀水样便,每日凌晨6~7时发作,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劳累或情绪过激亦会诱发加重,时口干。三年来,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缓解,患者良以为苦。给予患者大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结肠纤维镜示:无异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属寒热错杂并见肝郁脾虚,治以寒温并用,舒肝健脾。予以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7剂,每日1剂,开水煎服,每日3次。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喜来相告,腹痛肠鸣症状消失,要求巩固治疗。查:舌质淡红,黄腻苔已退,苔白略腻,两脉仍有弦滑象,处方以柴芍六君汤加减,继宜健脾疏肝,方用:柴胡10g,杭芍15g,白术15g,茯苓20g,法半夏15g,黄连5g,干姜10g,陈皮10g,甘草5g。7剂,巩固治疗,随访半年未复发。
6 体会
本病属于中医“腹痛”、“便秘”、“泄泻”范畴。病在肝脾,病因与神志、饮食、六淫所伤有关。《内经》云:“腹中寒则肠鸣泄泻”,肠鸣提示有寒,再加腹痛下利,腹痛是寒,舌苔是黄腻的,脉弦而滑,说明素有寒湿痰饮,与邪相结而有热。《金匮要略》也有“呕而肠鸣,心下痞,半夏泻心汤主之”,有肠鸣就能确诊了,所以就形成了寒热错杂,虚实挟杂,升降失调的情况,故病机符合使用半夏泻心汤的指征。故治以辛开苦降,调其寒热;扶正祛邪,调畅气机。方中黄连善降,干姜辛散,属辛开苦降法,降火散寒,调畅气机,为治寒热夹杂之主药;半夏辛温,黄芩苦寒,亦属寒温并用,辅助黄连、干姜;上四味为祛邪而设,人参、灸甘草、大枣益气和中,为扶正而设,扶正以祛邪,邪去而正安。又因本病发病多与情绪过激有关,多兼挟肝木克脾之临床表现,故合入刘草窗方之痛泻要方,以补脾泻肝。方中白术为主药以健脾促进运化,臣以白芍、防风,术芍相伍,则肝脾并补、健脾养肝。防风为风中之润剂,能散肠胃之风升清脾气,土中泻木。陈皮则疏理肝脾之气。故二方相合,功效相辅相成,对肠易激综合征之寒热错杂兼挟肝木辱脾证,能平调寒热,疏肝健脾,调畅气机而达诸症自愈之临床效果。
R574.62
A
1007-8517(2013)19-0040-01
201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