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病变及癌变中的判断价值
2013-01-25张义芳赵连春王香玲
张义芳 赵连春 王香玲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以岭医院 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91)
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病变及癌变中的判断价值
张义芳 赵连春 王香玲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以岭医院 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91)
目的 探究分析患者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对于判断肝胆管上皮内瘤病变和癌变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患者60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低级上皮内瘤变组40例,高级上皮内瘤变组10例,癌变组10例。分别对其进行血清生化检测,做好相关检测指标的记录工作。结果 结合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其中TB(血清总胆红素)、DB(直接胆红素)、TBA(总胆汁酸)、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患者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程度为正相关性,CHE(胆碱酯酶)与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程度为负相关性,P<0.01;此外,TB、GGT、TBA在不同组别的患者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合该三项指标对肝胆管上皮肿瘤情况进行判断,三个组别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50.0%、60.0%,总准确率为76.7%。结论 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的TB、GGT和TBA能够对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和癌变做出有效诊断,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癌变;血清生化检测
肝胆管上皮癌变属于原发性肝癌的一种,而且作为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它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根据临床组织学显示,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是与肝胆管癌的前期病变,因此可以通过对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来降低肝胆管癌的发生概率。临床诊断方法中,进行肝组织活检属于最佳方法,但具有一定的损害性。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血清生化检测中的一些指标也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指征[2]。本组探究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患者60例,结合病理诊断,评价血清生化检测的临床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和癌变患者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4~73岁。依照病理分型后,低级上皮内瘤变40例,高级上皮内瘤变10例,癌变10例。
1.2 方法
取患者清晨空腹时静脉血液5mL,分离血清后进行生化检测,采取日立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TB、DB、AST、TBA、GGT、CHE等血清生化指标,做好临床检测数据的记录。将取得的检测数据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取Spearman等级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判断检测指标对临床诊断的准确性[3]。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结合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各项指标与患者肝胆管上皮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2 结 果
通过对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检测指标中TB、DB、TBA、AST、ALP、GGT与患者肝胆管上皮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P<0.01,而CHE则与其存在负相关性,P<0.01。而结合临床病理分级情况来再次进行检测数值的分析发现,TB、GGT、TBA在不同肝胆管上皮病变中的差异性具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发现,如果以TB、GGT、TBA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对三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7.5%、50.0%、60.0%,总准确率达到76.7%,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3 讨 论
肝胆管上皮癌变作为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其诊断与治疗工作一直都是学界致力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其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不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效率,将会促使更多的患者遭受病痛折磨[4]。依照相关资料显示,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的某些数值能够对肝胆管癌变程度进行有效体现,本组则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和癌变患者,结合其临床病理诊断,评价血清生化指标的临床价值,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笔者首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多数患者具有肝内胆管结石,而且部分患者进行多2次以上的胆管手术,有些患者的肝组织已经萎缩或出现脓肿,这些现象则说明,肝内胆汁的淤积和反复出现胆管炎,就会造成胆管周围出现炎性反应,致使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出现上皮内瘤变或癌变。而这个时候,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则可以有效反应出这个癌变的程度。正如本组探究结果所示,TB、DB、TBA、AST、ALP、GGT、CHE都能反应病情发展程度,但其中能够有效体现癌变程度分级情况的要数TB、GGT、TBA。笔者结合不同患者病情,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机制发现,血清TBA可以激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从而提高粒细胞白血病序列-1的蛋白水平,以此介导胆管癌细胞存活,所以随着患者癌变程度加大,TBA水平会逐渐上升,且TB的作用机制与此相似[5];而GGT属于质膜结合糖蛋白,主要分布于胆管上皮细胞内,一旦患者肝脏发生炎性反应,出现细胞肿胀、结石压迫或者阻塞性黄疸胆汁,并且肿瘤细胞增大对正常肝细胞产生挤压与刺激后,就会提高GGT的合成与分泌量,而GGT就会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并且在癌变发展的过程中,癌细胞自身也会分泌GGT,这也会提高血清中GGT的含量,进而作为诊断的指标。
而且笔者也结合病理诊断结果来对TB、GGT、TBA的诊断效率进行评价,在低级肝胆管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其诊断准确率为87.5%,相对较高,而在高级上皮内瘤变和癌变患者中,诊断准确率则分别为50.0%和60.0%,相对较低。因此笔者建议,在使用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临床诊断时,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和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综合诊断,而取得的诊断结果如果存在可疑性,就应该进行病理诊断,予以确诊。不过血清生化指标对于低级癌变的患者还是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因此建议具有肝胆管癌变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清生化检测,以此对癌变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降低对患者的损害性。
[1] 黎村艳,陆建国,曹友德,等.血清生化指标对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预测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76-2777.
[2] Nakanishi Y,Zen Y,Kondo S,et al.Expression of cell cycle-related molecules in biliary premalignant lesion:biliary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biliary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J].Hum Pathol, 2008,39(8):1153-1161.
[3] 李艳春,雷亚丽,易红梅,等.Ki-67蛋白和p53蛋白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7): 823-825.
[4] 孙美洲,段立伟,李东复.胆管细胞型肝癌临床诊治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 21(3):213-215.
[5] 张占卿,陆伟,陈淑琴,等.基于血清蛋白电泳的比例模型判别肝纤维化程度的研究[J].肝脏,2011,16(3):193-197.
R735.7
B
1671-8194(2013)21-0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