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移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

2013-01-25宋金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1期
关键词:渗液液化蛋白质

宋金华

(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肾移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

宋金华

(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肾移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护理

肾移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肾移植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大大增加。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使得切口裂开、难以愈合、局部渗出多,由此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一旦发生感染,治疗极其困难,如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菌血症或因减免疫抑制剂用量而导致移植肾功能损害;并且由于同时客观存在的机体各项功能恢复缓慢、卧床时间长,患者主观的心理压力增大,焦虑、恐惧、睡眠紊乱等各类身心护理问题也相应增多。现就笔者所在科室的5例肾移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0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32例,5例发生了脂肪液化,其中2例为糖尿病患者,3例体型肥胖,(肥胖诊断标准按腹部皮下脂肪厚度>5.0cm或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30为标准);术前血清指标白蛋白<35g/L4例,术后血生化指标白蛋白<35g/L者3例,术后切口裂开患者4例,切口裂开>3cm患者2例[1]。

1.2 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

①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粒,渗出液图片下可见大量脂肪粒。②切口敷料为淡黄色渗液,皮下触诊有波动感,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无脓性分泌物,临床无发热及炎症反应。③属于无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三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渗出液涂片有少量炎细胞,没有脓细胞,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正常[2]。

1.3 方法与结果

5例患者经过有效地换药、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脂肪液化的切口逐渐好转,2~3周后完全愈合。

2 护 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及切口情况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压及移植肾区情况变化,注意有无渗出、切口张力是否增加,加强对肥胖者及营养不良的患者病情观察;指导协助患者在咳嗽、大便、翻身等腹压增高的动作时注意保护切口,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壁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协助患者采取多种体位交替,以半卧或者半坐卧位为主;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按上述方法处理。

2.2 预防感染

由于肾移植患者术后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感染的潜在性增加,早期合理应用敏感性抗生素。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勤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叩击背部以免发生坠积性肺炎,保持室内通风(2次/d,15~20min/次),通风时注意患者的保暖。保持室温适宜,温度22℃左右,湿度50%左右。室内每日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2次/d,60min/次,病室定期做空气培养。减少人员出入,限制探视,保持环境舒适、安静[3]。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每日0.5%碘伏擦洗尿道口两次。

2.3 心理护理

护士要热情、诚恳地开导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向患者讲解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治疗的过程、方法、注意事项等,每次换药时将切口好转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减轻其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促进康复。

2.4 特别护理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出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方案护理,渗出液较少且切口未裂开,无需拆除缝线只需挤压伤口渗血液,用0.5%碘伏消毒后,更换敷料,包扎,保持切口干燥,每日换药一次,直到无渗液为止,渗液较多且切口裂开者,需减去缝线3~4根,常规0.5%的碘伏消毒切口,伤口内置少许生理盐水纱条或凡士林油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即可使切口愈合[1]。

2.5 营养支持

①热能:初期热能供给每日维持在6 276千焦(1500千卡);若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病情稳定,于l周后可逐渐将热能提高至10460千焦(2500千卡)/d。②糖类:肾移植患者由于需克服排异反应而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使糖耐量下降,血糖升高,甚至会出现继发性糖尿病,影响切口愈合,所以对糖类供给要适当限制,糖类占总热能的50%~60%。③蛋白质:蛋白质按每日每千克体质量0.8g供给,密切观察患者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及切口愈合情况,根据指标变化,随时调整蛋白质的供给量。若切口愈合不良,应增加蛋白质直至每日每公斤体质量1.5g~2.0g。移植肾已恢复功能时,每日蛋白质供给总量可达80g,所供给蛋白质应为高生物价优质蛋白质,经口摄入不足,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输注血浆、新鲜血。

2.6 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

护士应掌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法,按时准量给药,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脂肪液化是脂肪组织的无菌性坏死,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形肥胖、术中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有一定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烧伤皮下组织,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液化[4]。其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合理的外科治疗是切口脂肪液化痊愈的关键因素,根据该并发症的特点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该并发症发生、降低感染概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1] 张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2(4):26-27.

[2] 方新丽.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5(4):151-152.

[3] 催赛辉.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8(6):1626-1627.

[4] 王香枝.刘哲肾移植术后尿瘘的护理[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2, 13(4):36-37.

R473.6

B

1671-8194(2013)21-0359-02

猜你喜欢

渗液液化蛋白质
蛋白质自由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改良换药法在PICC置管口液体渗漏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