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3-01-25顾海涛
顾海涛
(江苏省海门市工业园区兽医站,海门 226100)
小鹅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顾海涛
(江苏省海门市工业园区兽医站,海门 226100)
小鹅瘟(GP)是雏鹅和雏番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病理变化是发生渗出性肠炎。该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无症状,但可经卵垂直传染。
1 病原体
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为球形、无囊膜、20面体对称,有完整病毒形态和缺少核酸的病毒空壳形态2种,本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经56℃ 30 min,仍可使鹅胚死亡;本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不敏感;与一些哺乳动物细小病毒显著不同点是:本病毒无血凝活性,与其他细小病毒亦无抗原关系。国内外分离的毒株抗原型基本相同,仅有一种血清型。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鹅和番鸭的幼雏,白鹅、灰鹅和狮头鹅幼雏的易感性相似,雏鸭和雏鸡均有抵抗力。雏鹅的易感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一般患病日龄为2~30 d,以5~20日龄发病最多,病死率达75%~100%,1个月以上极少发病。
本病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患病雏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鹅只而迅速传播;病毒垂直传播易感雏鹅呈暴发,大龄鹅呈亚临床感染或潜伏感染,成为带毒者,并通过蛋将病毒传给孵化器中的易感雏鹅。
3 临床症状
病鹅的典型症状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腹泻,排出黄白色和混有气泡的水样稀粪,嗉囔中蓄积多量液体和气体。
3.1 最急性型
多发生在3~5 d的雏鹅,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0.5~1 d。表现虚弱,精神反应迟钝,两只腿无规则乱动,很快死亡。
3.2 急性型
15日龄以内发病的雏鹅较大多数为急性型病例。病鹅表现口鼻流出稀薄的液体,口渴,大量饮水,拉稀,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浑浊带有气泡或黏膜的稀便。有时便中有管状物。病雏精神沉郁,缩颈,两腿麻痹或抽搐等。
3.3 亚急性型
15日龄以上的病鹅多表现为亚急性型病例。雏鹅发病出现在流行的中后期。主要表现精神萎顿,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但症状比较轻,病程比较长,一般1~7 d。多表现生长不良。
4 病理变化
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小肠(空肠和回肠)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最典型的变化是小肠中,下段整片肠黏膜坏死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或假膜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堵塞肠腔。堵塞部分的肠管外观显著膨大,比正常增大2~3倍,质地紧实如香肠状。肠黏膜坏死的深度可达黏膜层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坏死凝固物与肠壁完全分离脱落,脱落表面很平整。
5 初步诊断
5.1 流行特点
1月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发病,青年鹅与其他家禽感染但不发病。
5.2 临床症状
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或草绿色水样粪便,神经症状如角弓扭转,全身抽搐或瘫痪。
5.3 剖检病变
小肠显著增大,内有灰白色伪膜和凝固性栓子。通过多剖检几个病例和结合以上方面可做出初步诊断。
6 防治
采用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无效。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6.1 孵化室的清洁和消毒
在每次孵化后对所用的全部设备和用具进行完全彻底的消毒,入孵的种蛋最好用甲醛液熏蒸消毒。
6.2 预防注射
在长成种鹅前1个月,每只种鹅注射1∶100倍稀释的小鹅瘟弱毒疫苗1 ml,注射后2周,种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免疫力。
6.3 免疫血清注射
出壳后3~5 d内要进行小鹅瘟免疫血清注射。预防方法为每只小鹅0.5~0.8 ml,保护率为90%~95%。出现症状的病鹅注射剂量为0.8~1 ml,一般治愈率可达60%~85%。10日龄以上的病鹅可以适当增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