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

2013-01-25王有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白痢产房周龄

王有明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簇自治县文井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景东 676202)

规模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

王有明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簇自治县文井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景东 676202)

仔猪的腹泻主要发生在出生后3~7 d,以及断奶后1周内。仔猪出生后要经过几个关键消化转型期。在哺乳期的3~7 d,母乳中的抗体开始下降,奶质与奶量也开始下降,故仔猪出生后3 d开始学习吃固体饲料(教槽料),使其及早建立免疫耐受力。在补饲时,就选用高品质乳猪饲料,重要的是产品适口性要好、各种营养平衡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适中及食后无腹泻或少腹泻发生。

1 非传染性腹泻

1.1 营养因子过敏性腹泻

由于仔猪饲料多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其中,含有大豆球蛋白、大豆半球蛋白等。当仔猪首次采食这些物质后,刺激免疫系统处于待发的非耐受状态,当第二次接受同样抗原时,机体马上产生超敏反应(即迟发性过敏反应),造成肠道绒毛高度降低,绒毛萎缩脱落,消化酶的活性与浓度降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腹泻的发生。

预防:在仔猪断奶前的诱食补料中添加一定量膨化过的豆粕,使仔猪对大豆蛋白产生适应性。

1.2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仔猪的胃酸及各种消化酶类分泌不足,影响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引发消化不良性腹泻;同时,由于其神经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可引起应激性腹泻。

预防: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和复合酶制剂,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应激。仔猪断奶时采取去母留仔的方法,仔猪留在原圈饲养1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过渡等。

1.3 抗营养因子性腹泻

因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其中,前者在小肠中与胰蛋白酶结合成不可逆性的非活性复合体,使胰蛋白酶失去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导致蛋白质进入大肠后未被消化吸收而腐败发酵,引起仔猪腹泻;后者在小肠中把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尿素水解为NH3和CO2,使得尿素循环中的氨浓度增高,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引起仔猪腹泻。

预防:将生大豆用膨化挤压产生的高温“煮熟”,不破坏抗营养因子和过敏物质,但提高了香味和适口性。

1.4 营养缺乏性腹泻

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时,会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预防:仔猪出生后3 d内补铁硒,7日龄的诱食补料要用营养均衡的全价料。

2 传染性腹泻

2.1 细菌性腹泻

2.1.1 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是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以腹泻、排出黄色黏液状的粪便为特征。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的一种常发病、多发病。

仔猪黄痢的诊断:被污染的环境、母猪的乳头和感染的仔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最早见于生后8~12 h,3日龄以内感染的病情较重,1周龄以后感染的病情较缓和,2~3周龄的仔猪也有发生本病的;临床症状:急性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继之其他仔猪相继腹泻,排出水样粪,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捕捉时由于仔猪挣扎、鸣叫,常从肛门冒出黄色稀粪;剖检病变: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肿,黏膜、肌肉和皮肤苍白。胃内充满黄色凝乳块,有酸臭味,胃黏膜水肿,胃底呈暗红色,小肠各段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肿,尤以十二指肠的病变最严重。心脏扩张,心肌松弛,肺显著水肿,切面流出泡沫状液体。

仔猪白痢的诊断:依据发病前吮奶不积极,拉出粒状的兔子屎,经0.5~1 d出现典型症状,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糨糊状粪便为特征,有腥臭味。剖检:结肠内食物呈灰白色的糨糊状或油膏状,胃内有大量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有的肠壁薄而透明。本病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很低。

仔猪黄痢、仔猪白痢预防:加强产房的卫生工作,粪便立即清理,上床母猪必须消毒洗澡,给母猪喂优质原料生产的饲料,临产时擦拭母猪乳头,并挤掉每个乳头中少许乳汁。冬季提高产房温度,接产工具必须消毒。

给母猪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在仔猪出生时口服益生素,连续7 d。加强产房的饲养管理,防止母猪高烧、便秘。全进全出,产房工作人员不要随意流动。

治疗:一旦发生本病,关键是补液。补液处方1:生理盐水150 ml,5%葡萄糖100 ml,5%碳酸氢钠30 m1,青霉素80万IU,1次/d,连用3 d。常用药:痢菌净、氟呱酸、口服链霉素、泻痢停、庆大霉素、黄连素、酵母粉或乳酶生。

2.1.2 红痢

猪梭菌性肠炎,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的新生仔猪,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粪和病程短、死亡率高为特征。

诊断要点:本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新生仔猪,4~7日龄的仔猪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微。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剖检变化:主要发生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空肠病变部分的绒毛坏死。

预防:同仔猪黄痢、白痢,要搞好卫生工作,定期消毒。接生时给母猪擦拭乳头并消毒,可减少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疫苗接种:在母猪分娩前1个月注射1次红痢菌苗。

2.2 病毒性腹泻

2.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临床症状及病变特点:新生仔猪表现为呕吐脱水、水样腹泻,粪便腥臭、病程短促(2~7d)、病死率高(100%);3周龄以上猪表现为厌食轻泻、偶发呕吐,症状轻发病率低、较少死亡。剖检病变轻微,胃膨胀存乳、黏膜出血;小肠驰缓、肠壁变薄;空肠绒毛萎缩;乳猪乳糜管消失。猪流行性腹泻:临床症状及病变特点:食后呕吐、水样腹泻、脱水死亡;小肠膨胀、肠壁变薄、绒毛萎缩。

2.2.2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制 此病都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所以要加强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加强哺乳期对母猪乳房、产床和产房以及保育舍地面的消毒,降低环境中的病原密度,减少传染机会;免疫预防和环境消毒并重、药物治疗为辅,可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腹泻辅助治疗:要坚持防止继发感染、科学选药、恢复平衡(酸碱、离子、微生态)、健胃和中的原则;用药(杀灭病原)要与恢复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同步进行,再恢复微生态平衡,最后健胃和中。

仔猪腹泻往往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在防治仔猪腹泻时必须找出病因。对仔猪腹泻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给合的原则。

[1] 谭贤景,禹菡,贺斌.浅谈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J].湖南畜牧兽医,2010,(8):15.

[2] 王奇.规模猪场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9,(10):20.

[3] 顾永娟,王希彪,郑兆利,等.仔猪的腹泻及其遗传因素的分析[J].养猪,2006,(6):14.

猜你喜欢

白痢产房周龄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鸡白痢对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