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3-01-25张熙艳赵攀峰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发炎病猪猪瘟

张熙艳 赵攀峰

(山东省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济南 250100)

猪瘟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张熙艳 赵攀峰

(山东省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济南 250100)

自1810年猪瘟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有36个国家报告该病发生,该病由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高致病性,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常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养猪业发展过程中,猪瘟也是主要危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贯彻了防重于治、接种疫苗等综合措施,有效的控制了猪瘟的发展与流行。

1 发病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发病;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生。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一旦发病,在短期内,可造成广泛的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常发地区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星散发。

2 临床症状

猪瘟与发生败血症的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在症状方面很相似,较难分开,应注意区别诊断。猪瘟的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有脓性结膜炎;病初便秘,后腹泻;在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公猪有包皮发炎,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混浊液体射出,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小猪有神经症状;慢性病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明显消瘦、毛焦,行走不稳,一般病程可达20 d或以上,死亡居多。

3 病理变化

3.1 急性猪瘟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回盲处明显。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但一般不常见,仅50%~70%病例出现梗死病变。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显著,杂有贫血变化,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多见于颌下、颈部和腹腔淋巴结。

3.2 慢性猪瘟

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

4 诊断

本病主要由消化道感染,潜伏期平均约7 d,短的2 d,长的达2l d。

4.1 急性猪瘟

常见于流行初期,发病较快,病猪突然发热,体温升高到40℃~41.5℃左右,但精神和食欲还不出现异常,高热常稽留至垂死期才急剧下降,往往没有显著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病猪在体温上升后,即停止吃食,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开始发病时粪便干硬如栗状,附有血液和粘液,以后出现腹泻。病猪极度衰弱,后肢无力,皮肤上出现小出血点。通常在发病后4~7 d死亡,死亡率达90%~95%。

4.2 亚急性猪瘟

是常见的一种病型。病猪体温在40℃~41℃左右;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口腔粘膜发炎,有假膜,呈灰白色或黄色的附着物。病猪常于喂料时跑至食槽前,但稍吃几口即离开,钻入垫草,寒战,行走时摇摆,容易倒下;发病初期粪便闭结或成黑色干粪,病的后期下痢或粪中带血;在腹部、两耳、四肢内侧皮肤有点状或弥漫状出血斑点。病猪迅速消瘦和衰弱,有时突然倒地出现痉挛等症状。病程7~10 d,也可到2~3周。亚急性者常并发猪肺疫或猪副伤寒。

4.3 慢性猪瘟

急性和亚急性的病猪如果不死,往往转为慢性。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或不升高;食欲不定,大多是便泌和下痢周期性交替发生。病猪消瘦衰竭,步态不稳。患过慢性猪瘟的小猪,往往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

5 防治措施

5.1 免疫抑制

所谓的免疫抑制是指猪在受到药物残留、体质衰弱、冷热应激、疾病潜伏等不良因素的干扰或刺激后,对疫苗毒株产生的拮抗或不能对疫苗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

现在很多养猪场在疾病预防方面几乎处于一种盲目状态,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抗菌素对猪群实施保健,而忽略长期大量用药引起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残留会对猪造成伤害[1]。在养猪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本场用药与预防上的冲突,同时要严格注意所选择饲料中添加药物是否会对猪群的正常防疫产生影响,用药选择时不要盲目单一性用药,避免长期大量的使用西药,西药大多是经过提炼后的高浓缩制剂,虽然部分药品能在短时间内表现治疗效果,但药品在猪体内也很容易产生残留,在治疗的同时造成对猪的另一种伤害,乃至造成免疫抑制。

5.2 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

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并抓好市场补针和农村零星补针2个关键环节,是提高防疫密度、降低生猪疫病死亡率的关键措施[2]。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适时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 ml。注射后第4 d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选择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5.3 改善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定期用对病毒效果好的消毒药,如用氢氧化钠等定期对猪圈、用具场地等做严格消毒[3]。淘汰病猪和有繁殖障碍的母猪。

[1] 雷梦珍.温和性猪瘟的诊断报告[J].湖南畜牧兽医,1995,(3):29.

[2] 何朝庄.实用动物屠宰检疫图谱[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3] 赵银丽,李国喜.温和性猪瘟的诊断和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3):17-18.

猜你喜欢

发炎病猪猪瘟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病猪喂药有办法
什么是发炎?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