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2013-01-25许正文
许正文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三角城种羊场,刚察 812300)
绵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许正文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三角城种羊场,刚察 812300)
羊肝片吸虫病也叫肝蛭病、掉水腮,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蠕虫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导致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贫血、消瘦,下颌、前胸、腹下水肿为特征的症状。
该病多发在夏秋两季,由于8~9月份为高发季节,此时,绵羊转场到夏季牧场(靠近祁连县,木里河附近)放牧,放牧带多在低洼和沼泽地,因此感染肝片吸虫的机率大,造成羊只死亡率高,为杜绝该病的发展蔓延,首先要认识、掌握该病流行特点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正确及时的防治该病发生,对确保养羊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流行特点
羊肝片吸虫病7~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小椎实螺体的孳生繁殖增多,会增加感染宿主机会。
2 症状
轻度感染的病羊往往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步行缓慢,在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急性病羊多表现为发热、不食、精神不振、易疲劳、排黏液性血便、全身颤抖,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
3 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病例可见肝脏肿大,包膜有纤维素沉积,常见有2~5 mm长的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虫,腹腔内有血红色液体。慢性病例可见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边缘钝圆,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管肥厚,扩张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胆管内膜粗糙,有磷酸盐沉积,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的棕褐色液体,胸腹腔及心包内有积液。
4 粪便检查
采取新鲜粪便5~10 g,用尼龙筛淘洗法或反复沉淀法检出肝片吸虫卵,虫卵呈卵圆形,金黄色。
5 防治措施
5.1 定期驱虫
5.1.1 预防性驱虫 在每年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进行2次。羔羊应在7~8月份断奶后进行1次驱虫,最理想的驱虫剂是硝氯酚,2~6 mg/kg体重,空腹1次灌服。另外,可用阿苯达咪唑、肝蛭净及丙硫咪唑等。
5.1.2 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 在放牧区通过兴修水利,填平改造低洼,改变椎实螺的生活条件,达到灭螺的目的,并尽量不到沼泽、低洼地区放牧。羊群应尽量选择高坡干燥地带放牧。在流行地区,可用1:5 000的硫酸铜溶液或石灰等消灭的生活消灭螺体。
5.1.3 粪便处理 圈舍内的粪便及时清理,堆积发酵杀死虫卵。
5.1.4 患病脏器处理 不能将有虫体的肝脏乱弃或在河水中冲洗,对严重变脏器立即深埋或焚烧等销毁处理。
5.2 治疗
通常使用丙硫苯咪唑,剂量20 mg/kg,灌服。贫血严重,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的病羊肌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贫血轻的可在治疗中添加硫酸亚铁连用3~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