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2013-01-25梁万宏
梁万宏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叶柏寿动物卫生监督所,建平 122400)
提高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梁万宏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叶柏寿动物卫生监督所,建平 122400)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猪场投入与产出的尺度。关系到养猪场的生存与发展。猪场的经济效益与猪场的选址、猪的品种、市场行情、管理水平等密不可分。
1 标准化建场
(1)要选择合适的场址。场址远离污染源,地势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电力方便、交通快捷并远离污染的地方。(2)标准化猪舍是规模化养猪的必备条件。选择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是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和养猪效益的关键所在。一定要根据种公猪、繁殖母猪、仔猪、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建造科学合理的猪舍。
2 优质化引种
饲养生猪品种是基础。品种的好坏既关系到猪只生长的快慢、生产成本的多少,还关系到肉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优良猪种的遗传潜力大,产肉量高,在猪群数量和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良猪种的产肉量比地方猪种增加20%~35%,从而减少了饲料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引进品种时应选择生产性能高且稳定、生活力强、适于当地饲养、产品畅销对路、经济效益显著的品种。首次引猪时必须到正规的猪场,必要时可先做血液检查,确保无疫病时方可做出引种决定。装车前还需带全免疫档案、检疫手续等。进场后隔离观察一段时间。
3 科学饲养、规范管理
3.1 保持种猪繁殖性能
母猪太肥,不易发情,排卵数减少,受胎率降低,易发生难产。母猪太瘦,其没有充足储备供胎儿生长发育、导致繁殖障碍,也易发生产后瘫痪。实践中以8成膘为宜,尤其忌肥。要给母猪适当的青料,青料来源广,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一般10 kg的青绿饲料相当于1 kg的精料。实行精青饲料的合理搭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条措施。一般青绿饲料与精料的比例为:能繁母猪2~4∶1,后备猪为0.3~0.5∶1。
3.2 妊娠母猪饲养
从配种当天到妊娠21 d应半量饲喂,即1∶1.8~2 kg/d,此后可逐渐增加,妊娠后期即84~105 d可增加到3.5~4 kg/d,因此,胎儿生长发育快,增加母猪采食量可明显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妊娠期初产母猪体增重为30~40 kg为宜,经产母猪体增重30 kg左右为好。
3.3 保证哺乳猪的采食量
必须尽量增加母猪泌乳期间的采食量,通过维持母猪泌乳期间高水平的采食量,有可能减少母猪体重和背膘损失,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和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150 kg体重的哺乳母猪日采食哺乳母猪料不低于5 kg,200 kg体重的应达5.5~6 kg。
3.4 仔猪培育
(1)初生。重点是保暖(30℃~32℃为宜)和及时吃初乳;(2)补料。这是提前断奶的基础,注意奶和料交接自然;(3)断奶。注意由奶和料为主到完全以料为主的自然过渡。
4 疫病防制
4.1 正确免疫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一定要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及本场实际情况,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制定免疫方案。避免因免疫带来的应激反应和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及不应有的损失。
“免疫程序”是要依据时间和本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及时修改的。一旦确定了免疫程序,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具体实践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时,按要求,按说明书的剂量认真搞好免疫。
实际操过程中还要考虑母源抗体干扰、猪场的发病史、免疫途径、季节、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等诸多因素。
4.2 预防用药
一些疾病,如仔猪黄、白痢,只要事先在饲料中加入药物,完全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为了预防常见病,一般养猪场都定期或不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黄芪多糖粉、氟哌酸粉、环丙沙星粉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4.3 严格消毒
搞好消毒工作是保证猪群健康和正常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季节变化和疫病流行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进出车辆、人员、养殖环境、养殖器具、猪体表面进行彻底完全的消毒。要建立一整套的消毒制度,并做好记录。
5 正确把握市场
市场行情的好坏决定着生猪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行情好时,及时扩大规模,加大投入,尽快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行情不好时,及时调整优化猪群结构,缩小育肥猪群,增加优良繁殖猪的头数,以备东山再起。养猪业的市场行情虽然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但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猪的市场价格一般在12~18个月之间波动。同时还要注意市场需求、总体存栏、气候及季节变化。
总之,要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既要制订正确的经营策略,使产品具备市场竞争能力,销路畅通,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还要抓好生产中的经营管理工作,减少浪费,掌握养猪信息,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