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破解对策
2013-01-25祁理臣
祁理臣
(甘肃省积石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积石山 731700)
积石山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破解对策
祁理臣
(甘肃省积石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积石山 731700)
积石山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和省里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饲草料资源比较丰富,畜牧业与种植业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畜牧产业当作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大力扶持发展以养牛、养羊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使草食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
1 现状
1.1 牛羊养殖迅速增加
2011年统计,全县牛存栏3.63万头,其中繁殖母牛1.69万头,占46.6%;羊存栏16.85万只,其中繁殖母羊7.08万只,占 42%。出栏肉牛1.17万头,出栏肉羊5.75万只,肉类总产量4 416.59 t;生产牛皮1.1万张、羊皮4.07万张、奶类636 t、羊毛277.35 t。
1.2 规模养殖发展较快
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77个,发展规模养殖户579户,建成规模养殖村6个。在畜牧产业开发工作中,一是争取和实施了民族地区养羊大县建设项目。二是成立积石山县畜牧产业信用担保中心,争取金融贷款,扶持发展规模养殖。三是筛选和扶持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养殖基础及养殖热情的社会能人和养殖户建设养殖小区和养殖场,推进了规模化养殖进程。
1.3 草料开发力度加大
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41.3万亩,年产鲜草达24.43万t;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9.14万t,通过青贮等技术,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到了60%左右;人工种草留床5.27万亩,为发展牛羊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
1.4 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县畜牧局下设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县饲草饲料站、县草原监理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县种畜繁殖场、县水产园艺站等7个股级单位和1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现有干部职工138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94人,75%以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获得高级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34人,初级职称的58人,建立起了一支能够担负全县畜牧技术服务的科技队伍。
2 存在问题
2.1 养殖规模仍然很小
全县仅有养殖小区(场)77个、养殖大户474户,年均饲养量不足160个羊单位,其饲养量仅占全县饲养总量的21%左右。全县没有1处科技含量较高、生产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畜牧龙头企业或规模养殖小区(场),畜牧业仍以千家万户少量饲养为主,没有发展成为家庭收入的支柱产业。分析原因关键是资金紧缺,观念落后,管理粗放,效益差低下。
2.2 畜禽良种化程度较低
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虽然是我县养殖业的优势产业,但牛羊良种化程度相对较低,分别为81%、79.6%,导致养殖效益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引种经费短缺,缺乏因母牛补贴等鼓励政策,养牛户的改良积极性不高。
2.3 动物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积石山县地处甘青2省3县的交汇地带,历来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区,近年来动物疫病呈零星散发,每年造成上百万元的直接损失,原因在于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偏低,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春秋季集中免疫为主的防控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2.4 秸秆饲草加工利用率低
养殖群众观念落后,对饲草料科学加工利用的意识差,长草长喂,短草短喂,造成秸秆等饲料的浪费及利用率不高。
2.5 畜牧业科技含量低
由于培训经费短缺,无法开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观摩、交流等学习活动,技术服务能力跟弱,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导致畜牧“五良”技术长期得不到普及应用。
3 发展策略
3.1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草食畜发展
坚持草食畜先行的原则,把具有市场优势和外向型潜力的牛羊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发挥 “清真”品牌优势,积极生产和开发适销对路的牛羊肉等畜产品。建立健全以良种场为中心、冻配与胚胎移植点为辐射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突出发展西门塔尔、南德温、夏洛来、陶赛特、美利奴、波尔山羊等牛羊为主的优良品种,优化畜种结构。分类指导,区域发展,西部高寒阴湿地区重点发展良种肉牛和优质细毛羊;东部干旱地区重点发展肉羊;中部川塬灌区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奶牛,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
3.2 做好科技推广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完善畜产品信息收集、加工和发布机制,实施全县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工程,整合信息网络资源,服务指导生产。建立起以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三大职能为主的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乐于奉献的畜牧科技队伍。并通过破格晋升职称、落实工作补助等激励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引进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3.3 立草为业,积极开展种草养畜
科学制定全县天然草场的保护利用规划,加强对现有草场的保护和改良,落实草场承包、租赁、拍卖制度,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建立起“谁投资,谁受益”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草场围栏、除莠、浇灌、施肥、治虫灭鼠、补播、防火等综合治理措施,努力提高草场植被覆盖率,提高草场的草产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大力实施“退耕还草,以粮代赈”工程,增加还草面积,提高还草比例。鼓励、动员、引导群众种草养畜。利用粮草间作、农作物倒茬轮作、复种等形式,加大人工种草力度。
3.4 突出专业养殖,建设养殖小区
积极协调解决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的贷款、用地、环保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利用全省民族地区养羊大县建设项目、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畜牧养殖项目、整村推进等项目资金,充分畜牧产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争取年发放养殖业贴息贷款2 000万元左右,每年新建养殖场10个、扶持发展养殖大户100户、养殖户1 000户。同时,加大对原有养殖场及养殖大户的扶持,增加饲养量,力争使规模养殖饲养量占全县总饲养量的比重提高30%。
3.5 培育壮大龙头,提升产业化水平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对畜产品深加工的支持力度,以贴息方式,引导、促进企业资本运营和产品运营。大力发展清真肉类加工、乳品加工和皮毛加工,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拳头产品,开拓市场。引导农民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积极作好畜产品促销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积极作用,促进畜产品生产基地与终端市场的对接。
3.6 加强领导、协调配合
破解草畜产业开发难题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为了使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县畜牧局负责协助各乡镇确定养殖场户及小区对象,提出每年发展计划、工作重点、建设内容等工作,全力做好资金落实、技术服务和检查督促等工作,按要求组织实施畜牧产业开发项目,督促完成畜牧产业开发目标;各乡镇负责确定规模养殖村、小区及场户建设对象,组织开展暖棚圈舍、饲草料青贮池建设及牧草种植等工作,协助县金融部门回收贷款,动员组织养殖户自觉应用畜牧“五良”技术;县扶贫办负责落实整村推进扶贫专项资金;县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负责及时足额发放养殖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