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2013-01-25李广元
刘 鑫 李广元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刘 鑫 李广元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甲状腺疾病之一,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目前西医对甲减的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疗法,且副作用较大,日前甲减的中医药疗法研究越来越多,且形成了一定的诊疗特色,很多自拟方在临床应用中收效颇佳。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众医家的治疗方法,从中、西医两方面总结甲减的临床治疗简况,希望能对今后的临床用药有所裨益。
甲状腺功能减退;西医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疗法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1]。主要病因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药物使用不当、甲状腺术后及甲状腺放射治疗后多见。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在改善甲减症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甲减也成为很多医者研究的方向,笔者将从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两方面对甲减的治疗情况加以概述[2]。
1 西医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本病,一些研究发现,免疫调节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也取得了初步进展。
1.1 左旋甲状腺素钠(优甲乐)
优甲乐作为目前治疗甲减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安全、方便等优点,还可根据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来调整剂量。该药中含有的合成左甲状腺素与甲状腺自然分泌的甲状腺素相同,与内源性激素一样,在外周器官中被转化为T3,然后通过与T3受体结合发挥其特定作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如儿童、成人、老年)、就医状态(如肥胖、合并妊娠)等选择个体化方案[3-4]。
1.2 免疫调节治疗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治疗能够抑制细胞免疫,阻断致敏T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还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能力,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合成与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目的。
1.3 维生素D
维生素D在人体中以1,25-二羟维生素D3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钙磷的代谢来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有实验表明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改善细胞因子失衡、降低甲状腺细胞凋亡,从而从病因角度阐释了维生素D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作用[5]。
1.4 生长抑素类似物(SS)
相关研究表明,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的SS受体能够作用于激素和细胞因子从而参与免疫调节。有临床医者用SS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减退,收效良好[6]。
2 中医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中医学中没有明确对应病名,基于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瘿病”“水肿”“虚损”范畴,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其病理变化与痰浊密切相关,病机为脾肾阳虚、气滞痰阻,徐蓉娟等也提出了甲减病之本为阳虚,病之标为痰浊瘀血之说。
2.1 辨证论治
中医各家对甲减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很多医家都认识到脾肾在甲减病变过程中的重要性,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不同医家对甲减的治疗方法,发现现甲减的证型主要有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气血亏虚型、阳虚水湿壅盛型四类。有医家曾提出了“首以温阳、辅以滋阴、健脾和中、行气化瘀”的治疗原则[7]。
2.1.1 脾肾阳虚型:患者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耳鸣耳聋,畏寒肢冷,记忆力减退,男子阳痿,女子行经量少,或崩漏,或闭经,舌质淡,或伴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补脾肾,益气温阳。临床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合右归丸或四神丸、参苓白术散(偏脾阳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汤(偏肾阳虚)。有研究表明右归丸具有提高甲减模型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能力,并且在减轻体内自由基过氧化损伤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常用药物:黄芪、人参、当归、淫羊藿、白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桂枝、制附子、枸杞、菟丝子等。此外,有很多医家通过临床试验,发现一些自拟方对甲减也有很好的疗效[8-9]。
①温肾填精方:该方是以温肾补阳、益气健脾为法则而研制的中药制剂,经临床试验证明其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其部分并发症可获得满意疗效。本方不含甲状腺素成分,因而作用机制也不同于激素替代疗法,不是依靠甲状腺素的直接补充而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机体本身的整体调节,改善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提高甲状腺的自身分泌能力。主要药物组成为:肉桂、熟地黄、仙茅、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川芎、黄芪、党参、白术、茯苓。②二仙参附汤:该方是根据古方二仙汤、真武汤、四逆汤、参附汤、五苓散、《局方》四君子汤及《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化裁而成,具有温肾散寒、回阳益气、健脾利水之功效。通过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临床证候。主要药物组成为:仙茅、淫羊藿、党参、制附子、黄芪、桂枝、茯苓、白术、泽泻、苍术、生地黄、川芎、木香、厚朴、干姜、炙甘草。③甲复康方:该方是张众针对脾肾阳虚型甲减患者自行研制的中药制剂,具有培补元阳、填精益髓、益气养血之功,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治法。主要药物组成:附子、熟地黄、山茱萸、龟甲胶(烊化)、茯苓、山药、黄芪、半夏、泽泻、牛膝、鸡血藤。
2.1.2 阴阳两虚型:患者神情淡漠,畏寒肢冷,蜷卧嗜睡,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有遗尿,便秘,皮肤粗糙,口燥咽干,男子阳痿,遗精滑精,女子月经不调,亦或不孕,舌质淡胖,苔薄白或少,脉迟细弱。治宜温润滋阴,调补阴阳。临床常用方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左归丸等。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枸杞、牛膝、菟丝子、制附子等。
2.1.3 气血亏虚型:患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女子行经量少,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健脾益肾。临床常用方剂: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常用药物:人参、白术、白芍、白茯苓、黄芪、川芎、熟地黄、当归等。
2.1.4 阳虚水湿壅盛型:患者神疲乏力,头晕气短,肢体浮肿,酸软沉重,以双下肢为甚,小便量少,痰多腹胀,纳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或迟而无力。治宜温阳行气,健脾祛湿。临床常用方剂:真武汤、五苓散、实脾饮加减。常用药物:茯苓、猪苓、芍药、白术、泽泻、桂枝、附子、生姜、厚朴、木香、草果、大腹子等。
2.2 特色方药
2.2.1 心脑血脉宁:该方是张曾譻老前辈自行研制的以健脑宁心、活血通络为法则的纯中药制剂。张老认为甲减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内伤或禀赋不足导致精明失(即西医“脑神经功能紊乱”),首次提出“甲减之本在于脑”的观点。由于甲减病程冗长,容易造成心脾阳气虚衰,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转为气血亏虚,甚至气滞血瘀,脉道不利,则形神失养而发病。心脾阳虚累及到肾,出现肾阳虚衰的症状,肾藏精,精气亏虚则进一步加重精明失养,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心脑血脉宁的主要药物有:生黄芪、丹参、茺蔚子、当归、川芎、赤芍、水蛭等。心脑血脉宁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及实验室研究验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脑供血情况、调节血压、促进脑神经康复,且长期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2.2.2 银菊散结口服液:该方是山东省某医院总结多年临床疗效而自主研制的中药制剂,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清热解毒、消瘿散结之功效。其治疗药物主要由金银花、菊花、桔梗、夏枯草、玄参等组成。
2.3 针灸治疗
针灸是我国一种“内病外治”的特色治疗方法,由于其具有疼痛小、疗效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疾病的针灸疗法。《百症赋》中有“瘿气,须求浮白”的记载,瘿病的针灸治疗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经中载道“瘿,天窗及臑会主之。瘤瘿,气舍主之。”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对甲减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临床经常选取的主穴有:大椎、肾俞、脾俞、足三里、关元。耳鸣耳聋加用耳门、听宫、太溪、照海、气海等益肾养窍;肢体浮肿、尿少加脾俞、阴陵泉、关元、三阴交等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月经不调加血海、归来、气海等温经散寒、和血调经;阳痿加关元、三阴交、命门等补益肾气。
随着人们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逐渐提高,其基础研究和治疗也随之广泛和深入。目前,单纯西药治疗面临方法单一、治疗时间长、副反应多、依从性差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减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小剂量优甲乐联合中医药疗法对甲减的疗效优于单纯优甲乐治疗。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仔细辨证,斟酌用药,尽可能小量的使用激素,不断探索新的中医药疗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蒋琳,刘晓云,武晓泓,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1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32-35.
[2] 杨昱,徐书杭,刘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免疫调节治疗[J].药品评价,2012,9(13):35-44.
[3] 刘杉,熊丰,刘恩梅,等.1,25(OH)D3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H1/TH2细胞失衡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7): 1573-1576.
[4] 刘晓云,冯雨,刘超.硒与甲状腺疾病[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 34(12):728-731.
[5] 朱平,周冬梅,李伟.硒制剂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甲减患者30例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710-1711.
[6] 徐蓉娟,葛芳芳,李红.中医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6):42-43.
[7] 李凤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治疗体会[J].四川中医,2012,30(1):36-37.
[8] 张晓斌,司廷林.冯建华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经验[J].光明中医,2011,26(11):2206-2208.
[9] 莫崇念,康晓燕,邓丽莎.谢春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1):27-28.
R581.2
A
1671-8194(2013)19-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