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体研究方法回顾与瞻望
——基于CNKI语体研究论文样本的统计分析

2013-01-24赵雪李平

当代修辞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体宏观语料

赵雪李平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24)

提 要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1980-2012年语体研究的论文为样本,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对比与比较、材料性与非材料性几个方面对语体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今后国内语体研究方法进行了瞻望,针对不足之处也思考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 言

迄今为止,语体研究方法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如李熙宗(2011)认为应区分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将哲学和一般方法论的辨证方法、系统方法贯穿于语体研究的整个过程,以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统计等具体方法对语体进行微观研究。丁金国(2004)认为功能域以其域界的稳定性、规则的俗成性和域场的辐射性与语境、语体在关联中区别开来,它较之语境与语体在应用上更具有可操作性。“现代语体风格论体系的建立,应立足于自己固有的特质,吸取现代新理论、新方法来构建。在理论上,以语义为核心的结构原则必须进入体系之中;在操作方法上,成分的离析和量化微分析应当是重要的实证性手段。”(丁金国2013)袁晖、李熙宗(2005)归纳出了语体研究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方法、比较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此外,还有抽样调查、现场采录以及归纳综合等多种方法。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简称CNKI)中1980-2012年间我国语体研究的论文为样本,对我国语体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语体研究方法的使用现状,而且还能够发现语体研究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促进语体研究的发展。

我们在CNKI中检索到最早有关语体研究的论文是1965年罗廷亮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英语常用词汇和句型结构的语体区分》,这是一篇以英语语体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同时,CNKI检索还显示,在这篇文章问世之后的十几年间,我国的语体研究一直是空白,直至1980年后才陆续有成果问世。1980至2012年,CNKI中以语体为主题的论文有2492篇。除去书评、简况简讯、大事记、纪念性文章、会议纪要等171篇外,有关语体研究的论文共计2321篇。我们以发表时间为序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统计,如下图所示:

图1:1980-2012年语体研究论文数量总体走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80年至今,我国语体研究论文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大约在1999年以后,语体研究论文的数量增长较快。这表明近十余年来语体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我国的语体研究走上了逐步发展、逐渐深入的道路。

二、样本的统计与分析

对CNKI中检索到的语体论文,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对比与比较、材料性与非材料性。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宏观层面的语体研究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从整体上或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语体的论文。这类论文共359篇,如李熙宗的《语体学的研究方法探析》(2011)、王希杰的《语体的定义与性质的反思》(2012)等。第二类是对语体研究进行回顾、评论的论文。这类论文共108篇,如纪永祥的《新时期语体研究评述》(1995)、邓鹂鸣等的《国内语体研究回顾与思考》(2012)等。

微观层面的语体研究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就某位作家或某部作品的语体特征进行探讨的论文,共221篇,如朱岩的《〈尚书〉的语体风格》(2011)等。第二类是对某种语体进行分析的论文,共775篇,如杨达英的《政论语体的语言特点》(1984)、王燕的《新闻语体研究》(2003)等。第三类是对不同语体的语体特征进行对比的论文,共132篇,如赵瑾的《报道语体内部的分支语体对比研究》(2011)、张焕燕的《文艺语体与公文语体介词短语差异研究》(2012)。第四类是从语体角度对某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论文,共726篇,如张莉莉的《新兴媒体中“红段子”的语体风格研究》(2012)、蒋艳的《名词化的语体研究》(2012)等。

从统计数据来看,宏观层面语体研究的论文共467篇,约占样本总数的20.12%;微观层面语体研究的论文共1854篇,约占样本总数的79.88%。可以看出,在语体研究中,微观研究论文的数量明显多于宏观研究。对它们的历时变化进行考察,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论文数量历时变化对比图

从图2可以看出,1980至1999年,对语体进行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论文的数量不相上下。大约自1999年起,这两类研究论文的数量都有了明显地增长,尤其是微观研究论文数量的增长更为显著。在1980至1999年间,微观研究的论文仅有122篇;而在2000至2012年间,微观研究论文的数量已达1390篇。仅在2012这一年就有181篇。正是由于微观研究的这种迅猛增势,才使得微观研究论文的数量远远多于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论文数量较多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宏观研究难度较大,或许是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微观研究的重要性。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现象学,强调自然观察,采用归纳分析和综合性、描述性的方法,其理论方法的核心建立在对系统资料的主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之上。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强调实验观察,采用演绎法、分析法,其理论方法的核心建立在对有选择的资料的客观验证的基础之上(桂诗春、宁春岩1997)。

在样本中,定量研究的论文与定性研究的论文篇数与占比见下表:

表1:1980-2012年语体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论文数量对比表

可以看出,在语体研究中,定性研究论文的数量远远多于定量研究。

从样本来看,有学者已开始利用语料库来进行语体研究,如朱军和戴春蕾的《基于语料库的有标并列短语语体适应性考察》(2012)、李静和常院玲的《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语体特征个案研究》(2012)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计算语言学界的学者对汉语语体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涌现出了刘丙丽和牛雅娴等的《基于依存句法标注树库的汉语语体差异研究》(2012)、张文贤和邱立坤等的《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同义词语体差异定量分析》(2012)等论文。与纯文科背景学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仅利用语料库、树库来收集语料,而且采用计量的方法来研究汉语语体,这是语体研究在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其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对比原则,为语体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与单纯的定性研究相比,其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丁金国2009:249)。但是,这类论文在样本中仅有42篇,约占样本总数的1.81%,这表明我们对语料库、树库这些现代技术了解得还很不够。

概言之,目前我国的语体研究仍以定性研究为主,借助语料库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也许,这和从事语体研究的学者绝大多数都是纯文科出身有关。

3.对比研究与比较研究

对比研究(contrastive study)指的是将同一种语言中的不同语言现象构成最小差异对,从中找出最小的差异点,然后把这些差异点联系起来分析,概括抽象成系统性的规则或原理。对比研究是在同一种语言的无限事实中寻找本质特征的可靠方法。

与对比研究相对应的是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这是西方现代理论语言学的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又称跨语研究(cross-linguistic study),指的是在多种具体语言的现实中寻找普遍的东西,包括事实比较和理论比较(桂诗春、宁春岩1997:64)。

采用对比法研究语体的论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就不同语体某方面特征进行对比的论文,这类论文共107篇,如曾毅平和李小凤的《报道语体与文艺语体疑问句的分布差异》(2006)、刘媛媛的《艺术语体与科技语体比喻差异研究》(2011)等。第二类是对同一种语言现象在不同语体中的表现进行对比的论文,这类论文共41篇,如杨颖奇和陈伟伟的《委婉语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差异研究》(2006)、杜文霞的《“把”字句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结构、语用差异考察》(2005)等。第三类是对不同语体进行全面对比的论文,这类论文共25篇,如刘恒的《谈英语的礼貌语体和熟稔语体》(1998)、王琼的《浅论公文语体与文艺语体的区别》(2009)等。

采用比较法研究语体的论文主要是比较同一语体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这类论文共34篇,如徐振忠的《试论英汉演说辞的文艺语体特征》(2000)、黄佳丽的《英汉广告语体中模糊词语遣用比较》(2005)等。

从统计数据来看,采用对比法的论文共173篇,约占样本总数的7.45%;采用比较法的论文共34篇,约占样本总数的1.46%。可以看出,在语体研究中,采用对比法研究语体的论文数量多于比较研究,这也许和学者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语体研究中,无论是对比研究,还是比较研究,它们在样本总数中的比例都很低,这说明我们对这两种研究方法重视不够。此外,许多学者对对比研究和比较研究不加区分,对二者的区别不甚了然。

4.材料性研究与非材料性研究

材料性研究又称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材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验证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以有计划、系统地采集和分析材料为基础;非材料性研究则指不以系统采集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理论及应用、描述性研究和个人经验总结。在样本中,材料性的论文与非材料性研究的论文篇数及占比见下表:

表2:1980-2012年语体材料性研究与非材料性研究论文数量对比表

可以看出,在语体研究中,非材料性研究论文的数量占绝对多数,材料性研究论文的数量则相对较少。

材料性研究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第一手材料的研究和第二手材料的研究。

第一手材料的研究又称第一手研究(primary research),指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材料的研究,包括统计性的实验研究、调查和非统计性的个案研究等。与此相对应的是第二手材料的研究,又称第二手研究(secondary research),指对间接获得的数据或资料进行的理论性、思辨性或综述性的研究,主要是对论文资料的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

在样本中,采用第一手研究方法的论文有78篇,约占材料性研究论文总数的17.93%;第二手研究的论文有357篇,约占材料性研究论文总数的82.07%。可以看出,材料性研究中的大部分论文都是第二手研究。第一手研究还有待加强。

我们对第一手研究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采用实验法研究的论文有2篇,分别为吴勇毅的《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中高级听力教学模式初构》(2005)和韩莹的《中高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书面语体情况考察与分析》(2008),所占比例为2.56%。采用调查法研究的论文有19篇,所占比例为24.36%;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如刘圣心的《高级阶段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的考察与培养》(2008)等。采用个案研究法的论文有57篇,所占比例为73.08%,如杨欣然的《论非结构衔接与叙事结构的把握——叙事语体写作个案探讨》(2008)等。可以看出,第一手研究的论文以个案研究为主,而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论文的数量较少。也许,这是因为个案研究相对容易一些。

我们又从书面语语料与口语语料的角度,对第一手研究进行了更进一步地分析。我们发现在第一手研究的论文中,以书面语为语料的论文有59篇,约占第一手研究论文总数的75.64%;以口语为语料的论文有19篇,约占第一手研究论文总数的24.36%。可以看出,在为数不多的第一手研究中,还存在着重书面语研究、轻口语研究的现象,这可能与第一手口语语料采集难度较大有关。

三、语体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与对策

从CNKI中的样本来看,目前的语体研究以非材料性的微观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尤其缺少借助语料库进行量化统计的研究;缺少采用对比法和比较法进行的研究;缺少材料性研究,特别是第一手口语语料的实验和调查的研究。

针对语体研究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加强语体的宏观研究,把握好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关系。宏观研究高屋建瓴,旨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而科学正是一项以普遍性和一致性作为最高目标的事业(朱晓农2008:19)。语体的宏观研究不仅要为语体的微观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而且也为要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例如语法研究中的语体问题、计算语言学中的语体问题,都涉及到了语体的定义、语体的类型等宏观层面的问题。语体的宏观研究主要在语体的综合层面上展开,既包括对不同类型的具体语体的特点体系进行全面描述,指明其语体风格基调;也包括确立某一特定时代的各种语体类型及由这些不同类型共同组合而成的整体的语体系统,在此基础上确立语体规范(李熙宗2011)。语体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微观研究是宏观研究的基础,宏观研究必须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陈光磊(1991)形象地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比作显微镜和放大镜。我们在进行语体研究时,要将这两种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

第二,加强语体的定量研究,把握好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大力提倡利用语料库、树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语体的量化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不仅可以通过各种统计数字客观地呈现研究对象的真实状态,揭示语言与其相关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还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对研究对象的整体作出具有一定效度和信度的评价,从而达到把握研究对象总体的目的(丁金国200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定量与定性这两种研究方法,就和人的双腿一样,少了任何一条腿走路就有困难(桂诗春2007:327)。基于语料库、树库的量化研究为语体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研究方法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语言标记的确立和提取。如果不能确定哪些语言标记在语体研究上具有普遍意义,那么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三,加强语体的对比研究和比较研究。在语体研究中,对比和比较是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只有通过对比或比较,才能发现语体内部或不同语体之间的同与异,才能揭示出语体的特征。李熙宗(2011)指出,语体的比较研究既包括语体内部上下层次的,以及某语体内部的处于同一层面的不同分支语体间的特点的比较;又包括不同语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的比较。通过这种比较不但可把握该语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也可了解在不同时期的矛盾的特殊性。

第四,加强第一手材料,尤其是口语材料的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第一手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语体研究中,我们要重视第一手的研究,尤其是第一手口语材料的研究,尽量多地占有真实的口语材料。我们在采集口语语料时,可以参考一些方法,例如美国会话分析学派的转写系统、陶红印(2004)收集口语语料的方法等等。

就当下研究需要而言,我们认为,通过探讨深化对语体这一概念的认识,进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界定,显得最为迫切。语体究竟是指单纯的语言形式特征的聚合,还是一个兼指语言形式特征和造成这些特征的深层动因的复合性的概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没有定论。如果将语体视为一个复合性的概念,一方面描写一定使用域中语言的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的系统性特征,另一方面分析造成这些特征的言说意图、人际关系和言语行为的类型、规则和条件,或可进一步促进语体研究方法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体宏观语料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宏观与政策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宏观
宏观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