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始标记语的元话语功能探讨*

2013-01-24金允经

当代修辞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篇命题话语

邢 欣 金允经 郭 安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100024/韩国新罗大学,韩国釜山/北京华文学院培训部,北京102206)

提 要 本文主要从元话语角度研究口语中的起始标记语,指出起始标记元话语的典型特征是提示性和衔接性,并在对比几种元话语分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分类,即根据衔接的不同特点分出语篇内框架元话语、言语行为元话语、参与者指向元话语及互动元话语四大类,并根据元话语的功能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分类,试图通过分类探讨元话语的共性规律。

一、引 言

在语篇中,有些词语或固化语句①处于句首位置,但并不直接与句内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也不直接参与句内命题语义的构成。例如(语例说明见下,为行文简洁,具体出处不一一注明):

(1)看样子他们不会回来了。

(2)听说他还没走呢。

(3)我看你这么说过分了。

在早期的汉语研究中,上三例中位于句首的“看样子”、“听说”、“我看”这些成分被称作“独立成分”或“插入语”等。近年来,又有了新的提法和研究角度,这就是话语标记和元话语的概念。这两类研究有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两个概念也多有交叉,但还是有一些不同(详见下文)。

本文从元话语角度来探讨口语中位于句首的起始标记语(下文也称“起始标记元话语”),包括元话语角度的功能分类、元话语中涉及的言语行为分类、元话语与基本话语的关系分类等。

在元话语研究中,以往主要考察书面语,分类也多以学术论文、经济语篇、新闻语篇为主,对口语语篇关注很少。本文力图在语料选取上有所突破,以口语为主,大部分收集自现实生活中的话语和口语程度较高的影视剧,也有部分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口语色彩突出的作品。

二、起始标记元话语的特征

在这里,我们先综述前人的相关研究,然后归纳出起始标记元话语的语篇特征和词语的语法功能类。

1.有关独立成分、话语标记和元话语的研究综述

1)独立成分与元话语

根据杨才英、赵春利(2013)的总结,早期汉语研究中对此类语言单位的说法大致有“插说的独立成分”(杨欣安 1957:353)、“独立成分”(胡裕树 1979[1962]:340,199,345)、“独立语”(黄伯荣、廖序东 1988,邢福义 1996:127)、“插入语”(那润轩 1990:53-54)、“连接成分”(廖秋忠1986:418、423)等。近年来,以“话语标记”(胡裕树2003:345)居多,也有人称为“语篇衔接语”(邢欣2007/2008等)。

胡裕树(1995:345-7)对“独立成分”的解释是:“句子中有一些词语,不同别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位置一般比较灵活,这就是独立成分。”他把独立成分分为六类:表示招呼、应答或感叹;引起对方注意;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表示特定的口气;表示某一消息或情况的来源;表示总结。而黄伯荣、廖序东(2002[1981]:349-50)则把独立成分分为四类:插入语、呼语、感叹语和象声语。这些解释和分类已经与国际上的元话语非常接近了,只是元话语在解释中更注重篇章中的连接功能、命题提示与参与者的关系互动功能。付晓丽、徐赳赳(2012)就提到,元话语跟我国传统语法里称为“独立成分”的概念有密切联系,在这些独立成分中我们都能看到元话语的影子。他们认为,元话语和独立成分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元话语和独立成分的概念并非全部重叠;元话语是从篇章的角度考虑,注重功能,独立成分则是从句子内部成分的角度考虑,注重形式。

我们基本同意付、徐(2012)的看法,不过,我们认为独立成分的分类研究不是仅注重形式,而是接近于Hyland和Tse(2004:169)的元话语分类(徐赳赳2006),可以认为处于句首位置的独立成分基本都包括在元话语中,而起始标记元话语范围更大一些。

2)话语标记与元话语

近些年的语篇研究已将注意力转到了语篇中的话语标记、语用标记等新的研究领域(李佐文2001,冯广武2004,冉永平2000,彭宣维 2000,吴亚欣、于国栋2003,任绍增2007等)。有关汉语中话语标记的探讨也日渐增多,包括语法化、主观化促动下形成话语标记的过程。(沈家煊1998/2001,方梅2005,李晋霞2005,陈振宇、朴珉秀 2006等)根据Schiffrin(1987)的研究,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是指依存于前言后语、划分说话单位的界标(见任绍曾2007)。

元话语(meta discourse)这一概念,国内较早引入的是李佐文(2001,2003)。他介绍了早期研究的情况,强调元话语是“关于话语的话语”以及Crismore(1989)的观点,即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言语交际,话语都包括两个层面:基本话语(primary discourse)和元话语。基本话语表达关于话题的命题信息,元话语告诉读者如何理解、评述关于话题的命题信息。近期的探讨更深入一步,以徐赳赳(2006)和付晓丽、徐赳赳(2012)为代表。在他们那里,已不再纠缠于元话语是否一定有命题意义,而是怎样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元话语的具体篇章功能做出分类,并提出了几种新的分类模式。这几种模式虽有不同,但大类上仍可归为语篇内指引型和语篇外指引型。②

从以上介绍中可看出话语标记与元话语这两个概念有较大交叉。至于区别,据我们观察,主要在于:话语标记研究更关注前后语句的语义关系,与语境的关联更大,需要语境的支持,同时又有语境中的多种语用解释;而元话语研究倾向于元话语成分的语篇连接功能,以及其自身不参与或不直接参与命题语义的特征。从语篇连接功能的角度出发,更易对元话语进行宏观分类,找出一些共性规律,而不必借助语境。

2.起始标记元话语的语篇特征

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前期有三种方案:一是Vande Kopple(1985:83-7,1988:236-9)和 Hyland(1998:442)的篇章元话语(textual meta-discourse)和人际元话语(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之分;二是 Hyland 和 Tse(2004:169)的引导式元话语(interactive resources和互动式元话语(interactional resources)之分;三是Ifantidou(2005)内部篇章元话语(intra-textual)和外部篇章元话语(inter-textual)之分。后期又有三种新模式:Dafouz-Milne(2008)的大类和 Hyland(2004)相同,只是小类上有一些说法上的区别(徐赳赳 2006),Burneikait é(2008)分为组织篇章、指向参与者、评价三大类;Ädel(2010)从范畴上分为元篇章和观众互动两大类;Abdi(2010)按合作原则分出元话语的策略类别。(参见付晓丽、徐赳赳2012)

以上各家的几种分类模式中,无论是哪一类元话语,都有着两个语篇特征:(a)提示性——提示后边出现命题,(b)衔接性——保持语篇前后连贯。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表明元话语在提示命题开始的同时又将命题有机地衔接起来。提示命题和保持与后续语句或前边起始语句的衔接这两个特征是元话语都具有的特征,也可以看作是元话语的典型特征。如:

(4)照理说他应该来,可却没有来。

(5)我说,他们春节不回去了,你自己走吧。

(6)来,摁个手印让我看看。

这几例中的元话语都有提示后续命题的功能并有衔接作用。例(4)中的“照理说”既有反预期性③,又有提示后续命题、表示之后语句有轻微转折的作用;例(5)中的“我说”有言说提醒功能和说话人自述(杨才英、赵春利2013)指向,又有提示后续命题、表示与后续句有轻微因果关系的作用;例(6)中的“来”表示招呼,同时提示后续语句引入话题的作用。

3.起始标记元话语的语法功能类

词汇元话语包括词和短语。Ifantidou(2005:1326)根据前人的研究,把词汇元话语分为七类:话语连接词、推测副词、情态词、言语行为动词、心理动词、人称代词、篇章推进词(短语)。这七类词或短语,都不单独显示基本命题,在篇章中只是起到组织话语、表达作者观点、预测读者反应的作用(徐赳赳2006)。

按照Vande Kopple(1985:83)的观点,元话语是有关基本命题信息内容以外的话语。元话语词语都经过了语法化,经历了由句内成分到论元标记,到话题标记,到命题标记,最后到语篇提示标记这样一个过程:

句内成分→论元标记→话题标记→命题标记→语篇标记句内成分是指可在句子中作谓语等句法成分,表示实义;论元标记是指在论元成分前后作提示语,而论元作句子主语或宾语等,这时已开始虚化或固化;话题标记是指用在话题语前提示话题,这时句子另有主语,话题相当于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充当话题标记的词语意义更加虚化或固化;命题标记是指在命题前提示命题的标记,在此进入元话语层面;语篇标记是指语篇里的元话语连接词,只有提示和衔接两个典型功能。如:

(7)a我对他说了一件事儿。(句内成分,做谓语)

b我说:“他明天要回去”。(句内成分,做谓语,但语义上标记着后续是一个引语性的宾语小句)

c我说我不行,你非说行。(句内成分,做谓语,但有了前后的衔接功能)

d我说你这个人啊,连这么简单的骗局都看不透。(论元标记)

e我说那个谁你认识他吗?(话题标记,在话题前)

f我说刚才那个人你了解吗?(命题标记)

例(7)中的“说”由a到f句逐步虚化,最后成为命题标记。但并不是所有词都有这样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上述所说的7类词语中,话语连接词本身就已是篇章提示标记,有些是由指代词经过实指到命题标记到语篇标记的变化发展而来的。如:

(8)a那是工人,这是农民。(句内主语,实指)

b那你刚才的意思是什么?(命题标记)

c那北京话就是:不关我的事儿。(语篇标记)

“那”在a句中表远指,在b句中是命题标记,在c句中就是语篇标记。

三、起始标记元话语的范畴和功能分类

上文提到了元话语研究中的前后各三种分类模式。本节对比这些模式,综合考虑各种模式的同异,依照简化原则,对口语中的起始标记元话语做出新的分类。④

1.几类模式的比较分析

在大的分类上,各家术语尽管不同,但基本上都分为两大类:一类与篇章内部相关,一类与篇章外部有关。Ifantidou(2005)分为内部和外部元话语。Hyland和Tse(2004)分为:(a)引导式元话语,功能为指引读者理解整个篇章;(b)互动式元话语,功能为帮助读者掌握要点。Ädel(2010)在大类上也是分为元篇章和观众互动两类。Burneikait é(2008)的分类略有不同,采用了三分的方法,分为组织篇章(相当于语篇内部)、指向参与者和评价,后两类与外部语篇有关。

在小类划分上,几个模式共同点较多,可概括为表语篇内部连接的元话语、表间接言语行为的元话语、表参与者指向的元话语和表示互动类的元话语四类。

2.口语中起始标记元话语的分类

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把口语中的起始标记元话语分为四大类,而各类包含的小类是开放式的,可根据口语语篇的特点有所增减。

1)表框架的词语

这一小类具有最突出的提示特征和衔接特征,语义也最虚,可以说是典型的起始标记元话语。根据功能,可进一步分为引入话题、限定话题、结束话题、内指标记、注释释义、列举等一些小类。例如,在收集的语料中,起始元话语对话题的提示功能有:

A.引入话题:那、那什么、那个、这

B.延续话题:这个这个、嗯、那么、这个、那个、这样

C.添加话题:还有、对了

D.转换话题:就是、这么着吧、换句话说、也就是说

E.承接话题:或者说、接下来、然后

A类在句法上处于起始句的句首位置,其他几类处于后续句的句首位置。它们既有对前一内容的回应,又主要提示后续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如:

(9)说要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

(10)这要再生不出儿子,就……

(11)那个,你们都信我就对了。

(12)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13)这个,当时是跟那个元朝有关系的。

(14)这么着吧,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前后左右都想到了,要是觉得有问题就算了。

(15)对了,小曾刚结婚,真为他高兴。

(16)也就是说,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在绕着太阳旋转。

2)表言语行为的词语

从评价、态度、强调、模糊等言语行为的角度来分类。该类将在下文专门论述,这里只举例说明。

(17)真的,我也不清楚他在不在家。(表强调)

(18)来,把书给我(规约中的招呼语)

3)参与者指向类词语

这一类表示叙述者语篇中的元话语的参与者指向性。Hyland和Tse(2004:169)分了两种:指作者自己,如“I/we/my/our”;表关系建立的词语,功能是建立与读者的关系,如“you can see that/note that”。而 Burneikait é(2008:39)分为三种:指向作者标记(“I”);包含标记(如“we/let us/it should be pointed out”);指向读者标记(“you”)。

实际上,这类元话语的功能是指出这些词语与语篇叙述者或作者(邢欣2007),语篇参与者(读者)或涉及元话语言语行为的其他参与者的关系,据此可分为三类:(a)指向叙述者语篇中的作者,如“我说”、“说起来”;(b)指向叙述者语篇中的读者,如“你看”、“你说”、“你说你”、“你听”;(c)指向叙述者语篇中涉及的其他参与者,如“说”、“他们说”、“听说”、“据说”、“有消息说”、“专家说”。如:

(19)我看刘备和孙权两家,表面很亲热,实际上互相猜忌得厉害。

(20)你看,我出生在北京我就没离开这个海淀区。

(21)说明儿个不回去了。

4)表互动的词语

互动类也指与篇章外读者的呼应。从广义上说,言语行为类和参与者指向都可看作互动,Hyland和Tse(2004:169)就把言语行为类都归入互动。不过,从狭义互动来看,应该只包括在形式上要求后续句或应答句,在信息上要求反馈的词语。可分为两类:(a)征询语,如“请问”;(b)招呼语,如“那谁”、“喂”、“来来来”。

a类是有疑而问的,根据是否有预设又可以分为两小类:一类是无预设类,如“请问”、“我问你”、“你知道吗”,这一类发话人只是希望听话人有所回应,但是对回应的态度没有预期的要求。如:

(22)请问你对这个事件有什么评价?

(23)我问你,你到底哪儿来的那么多钱?

另一类是有预设类,如“要不”、“要不然”、“是吧”、“怎么着”、“你知道吧”,这一类则是在征询意见时有一个心理预期,希望得到对方肯定。如:

(24)要不这样吧,我帮你热一热。

(25)怎么着?你们到底要不要?

b类招呼标记并不指具体人,只是表示招呼功能。如:

(26)那谁,过来一下。

四、言语行为角度的起始标记元话语分类

从元话语的言语行为角度进行划分,Hyland和Tse(2004)分了三类: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might/perhaps/possible/about”;表强调的词语,如“in fact/definitely/it is clear that”;表态度的词语,如“unfortunately/I agree/surprisingly”。在此基础上,Ädel(2010)又增加了争辩类、例证类和其他类。从汉语口语语料看,可以Hyland和Tse的三大类为基础,增加小类。

1.减量类

这类元话语表示对命题确定性的减弱,可称作减量类。分以下几类:

1)不确定性猜测词语

猜测是对确定性的削弱,也说明了后续句的不确定。这类词语有:说不定、架不住、保不齐、我猜、我估摸(约莫、琢磨)着、照理说、按理说、好像是、看上去、看起来,等等。如:

(27)说不定,有朝一日还会送到什么博物馆里去。

(28)我估摸,他一定不清楚自己的病情。

2)干扰词语

这一类往往出现在延续句中,表示对说话人话语的中止并开始新一轮话语,也是对前边命题的确定性的减弱。可以分为两个小类,一类表示前一话题结束,既有应答功能,又有提示功能。主要有:得了、拉倒吧、去(去你的)、哪有。如:

(29)得了,你就别装了,你看得眼睛都快对起来了。

(30)拉倒吧,看书都看不下来写啥书啊。

另一类表示主观上不赞成,只有提示功能,已经完全虚化。常见的有:不是、别介、真是的。如:

(31)不是,那个,怕建国听见不合适。

(32)别介,我不就这么一说嘛。

3)反预期类

这类词语也是对命题确定性的削弱,是指元话语所提示的命题是对前述命题句预设的反逆、否定,表示出乎意料之外。从元话语标记词语特点来看,这类往往出现在后续句句首位置。从元话语标记的功能来看,是一种由对预设句的减量构成的否定。这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示前一话语是意料之外,后续句表示结果,常见的是“怪不得”。如:

(33)怪不得这几位环卫工人说:“在这里当清洁工,轻轻松松。”

另一种是表示后面所述内容出乎自己意料,常见的是“哎哟”。如:

(34)哎哟,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2.增量类

这一类元话语是对命题的确定性的强调或增加,表示更加确定,有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表明说话人确信话语中内容的真实性。这类元话语常见的有:真的、的确、说真的、说实话、那当然、当然是,等等。如:

(35)真的,那天看到他这儿吃一点那儿喝一点,群众可高兴了!

(36)说真的,你怎么放这样的片?不怕没人看吗?

3.态度类

这一类表示叙述者对命题一种态度,包括情感和评价。又可细分如下:

1)告知类

这类元话语是对命题的宣告、通知等。又包括两小类:(a)提醒类:那啥、知道吧、你看(瞧)、我看、(你)听我说、我说、你说、这么跟你说吧、你看你、你说说你、你看、我看、你听听(看看)等。这类起始语有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提醒作用。如:

(37)你说不折腾,他能出来吗?

(38)你说,要这么点儿事儿,就把你气成这样,你这心眼儿也太小了。

(39)你看看,我不就随便一说嘛。

(b)宣告类:我告(诉)你、你听着、我跟你说啊。这一类主要用来表明以下话语是作为新的信息或内容。如:

(40)我告诉你,苏群他现在的处境很危险。

(41)我跟你说啊,你还真得好好儿动点儿脑子了。

2)请求类

如“干脆”、“劳驾”、“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借光”、“来”等。主要表示请求。

(42)劳驾让个座。

(43)来,往前挪挪。

(44)干脆让我去得了

3)评价类

评价类是指说话人对命题的评价,大多用书面化的表达。可分为三小类:(a)消极评价,如“令人气愤的是”;(b)积极评价,如“可喜的是”;(c)客观评价,如“公平地说”。由于在口语中没有找到特别口语化的标记,这里不再举例。

五、结 语

关于语篇起始标记元话语的研究是近年来语篇研究的热点,现有文献大多是从某一个别词语的语法化、话语和语用标记等角度进行探讨,但从总体上探求这一类元话语共性规律的还比较少。本文试图从元话语分类(详细的分类见文后附表)中找出一些共性规律,也初步发现了口语中起始标记元话语的一些特征和功能类别,但由于以往的研究对口语语篇关注较少,可直接参考的成果不多,因此本文的研究只是初步的尝试。

注 释

①固化语句是指一些短语或句子在主观化的过程中变为非命题性的独立成分。这种现象也叫作语用法的语法化(参见沈家煊1998/2001)。

②详见本文第二节。这种分类是综合各家模式后概括出来的。

③关于“反预期”这一术语,见吴福祥(2004)的解释。

④由于Abedic(2010)的分类以合作原则为标准,操作上难把握,且其元话语策略分类与其他人无本质不同;Dofouz(2008)分类过细也过繁复,本文先不细述这两类。

附 录:起始标记元话语的语篇功能分类表

猜你喜欢

语篇命题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