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妊娠与滴虫、阴道念珠菌病混合感染的关系
2013-01-24聂世书王晓霞
柴 端 聂世书 王晓霞
(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浅谈妊娠与滴虫、阴道念珠菌病混合感染的关系
柴 端 聂世书 王晓霞
(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妊娠期体内高雌激素使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反复发生,需长时间治疗,既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次数和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妊娠期影响孕妇的睡眠和休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目前对妊娠期混合阴道感染研究还不太多,临床上混合性阴道感染的治疗时间较单纯感染时间长且易复发,如果采取有效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复发,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妊娠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公共用具预防感染,如患者妊娠合并滴虫,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细菌病混合感染,一定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利于母婴健康。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混合感染
1 女性妊娠期阴道环境变化
妊娠是女性一生中最特殊的时期,在此期女性身体各个部位均发生巨大变化,受体内高雌激素的影响,阴道环境的改变也尤为明显。
妊娠期体内高雌激素使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累计增多,经乳酸杆菌分解产生的乳酸增生,使阴道pH值为3.6~6.0,有利于适应酸性环境的病原体生存,也有利于减少细胞表面负电荷和去除覆盖于阴道上皮角质细胞受体表面糖基,有助于病原体的黏附,破坏了阴道内生态环境的平衡而易于感染。其次妊娠期许多血清因子和激素如: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产素、甲胎蛋白、妊娠蛋白等均可抑制母体免疫反应。同时,雌激素可使宫颈、阴道合成SIgA的淋巴细胞减少,均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
2 常见感染性疾病及致病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围生保健科常见治疗外阴、阴道念珠球菌病以后出现细菌性阴道炎(BV)的症状,患者需长时间治疗,既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次数和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妊娠期影响孕妇的睡眠和休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在围生保健科就诊的孕妇主诉症状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症状为主。检查报告结果可见有单纯性念珠球菌感染、念珠球菌+阴道细胞病(BV)、念珠菌+滴虫、念珠菌+BV+滴虫,念珠菌病+清洁度>Ⅲ等混合感染。
阴道毛滴虫属厌氧性寄生虫,适于在pH4.9~7.5,湿度35~37℃,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妊娠期合并感染滴虫性阴道炎者,胎膜早破、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产褥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
念珠菌属阴道寄生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在机体抵抗力降低、阴道内环境改变和糖原增多、酸度增高、乳酸杆菌减少时大量繁殖而致病。妊娠期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会增加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率。
阴道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我国2005年的调查显示,妇科门诊患者VVC发生率39.31%[1],BV发生率23.65%,临床上40%~50%的VVC(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有的VVC患者治愈后又出现BV或需氧性阴道炎(AV)或治疗BV后又发生VVC,反复发作增加了治疗难度[2]。我们在围生保健科检查显示,妊娠合并复感性VVC患者多数以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加上实验室念珠检测阳性,很容易诊断为VVC,二忽略了其他感染,曾有报道,在临床试验中,妊娠期混合感染(VVC+BV、VVC+滴虫和VVC+BV+滴虫)占17.8%,提示临床诊断阴道感染是不够的,应行微生物检测来确诊[3]。
3 治疗措施
妊娠合并滴虫性阴道炎者,宜全身用药,因口服甲硝唑片后1h滴虫即失去活力,8h后死亡,局部用药则难以杀死阴道皱襞及腺体中的滴虫。用法:甲硝唑片200mg,一日3次,共5~7d,或甲硝唑片2g顿服一次。近年来用硝呋太尔片:治疗由细菌滴虫和念珠球菌引起的外阴阴道感染和白带增多。用法:1次1片(200mg)1天3次,连续口服3d,饭后服用,建议夫妻同时服用(根据感染的程度和性质而定)。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一般用口服药全身治疗效果不好,仅用局部治疗,用法:先用碳酸氢钠粉,一次5~10g用温水500mL做哟偶化水清洗外阴,每日1~2次,然后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霜剂或药膏涂外阴,每日2~3次;或制霉菌素片或胶囊103单位每晚一次阴道内塞药,共4~10d,或克霉唑栓剂单次治疗[4]。
目前对妊娠期混合阴道感染研究还不太多,临床上混合性阴道感染的治疗时间较单纯感染时间长且易复发[5],如果采取有效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复发,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总之,妊娠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公共用具预防感染,如患者妊娠合并滴虫,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细菌病混合感染,一定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利于母婴健康。
[1]刘朝晖,彦秦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高发区与低发区患者流行病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8):630-631.
[2]朱雅丹.1280例阴道分泌物常规及BV三项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5):74-77.
[3]朱建新,钟小强,黄与双,等.多种病原体交叉感染所致阴道炎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57-58
[4]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外阴阴道念珠球菌病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6):430-431
[5]杜春阳.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13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51-55.
R714.2;R711.31
:A
:1671-8194(2013)07-03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