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3-07-01罗文莉
罗文莉
(湖北黄石爱康医院儿科,湖北 黄石 435000)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罗文莉
(湖北黄石爱康医院儿科,湖北 黄石 435000)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经常要承受很大精神心理压力,因为儿科患者在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专业技术难度大、要求高,并且工作环境嘈杂,家长期望值又高,使儿科护士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紧张焦虑不安情绪,甚至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头痛、失眠、心悸、耳鸣等,为了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提高护理质量,通过调查,了解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相对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近5年来在儿科工作过护士36名、年龄18~40岁,学历中专2名,大专32名,本科2名。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心理压力因素及心理压力应对方法等,共发放问卷36份,回收36份,有效率100%。
2 结 果
见表1。
表1 儿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因素
3 分 析
3.1 专业多、病种复杂、工作难度大,由于儿科是专业的特殊性,儿科病房患儿几乎包括所有内科专业,如:呼吸、心血管、血液、神经、泌尿、消化、遗传病等,另外,还包括新生儿等,所以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及治疗护理要点,这对大部分护士来说,工作难度相当大,并且患儿无自立交流能力,且婴幼儿生理特点,血管细小且不易触及,穿刺难度大,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3.2 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任务繁重,儿科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输液组数多,液体量少,液体渗漏也是经常的事,需要重新穿刺,而且长年患者多,这些都是造成护理工作量大、任务重,护士工作经常超负荷工作状态,造成了高年资护士流失,年轻护士不愿来。
3.3 工作环境嘈杂,孩子是每个家庭核心,一旦生病则全家出动,上至父母,下至亲朋好友,前来探视者可以说是络绎不绝,特别是在就诊的高峰期,患儿的哭闹声,家属的烦躁以及电视播放声音交织在一起极度嘈杂,在这种环境下做治疗或护理时极度分心,但护理人员为了力保工作中不出差错,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所以心理上承受了一定的压力,长期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工作,使部分护理人员出现头痛,耳鸣。
3.4 家长期望值高,护士缺乏安全感,现在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家长希望患儿静脉穿刺都能每次一次针见血,直到了液体完毕,不能渗漏,然而由于患儿的自身血管条件,并且极不配合,乱哭乱闹,不停摆动,家长的焦虑,急躁情绪以及操作者本身的技术和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如未能一针见血便会指责,辱骂,甚至殴打护士。患儿家长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给护理人员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家长素质欠缺,特别是对医学知识缺乏,认为到医院就应该病情一天天好转,如果患儿病情反复,几天治疗下来不见好转和治疗费用等情况引发烦躁情绪,也指责、辱骂护士导致护理人员感觉在工作中如覆薄冰,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4 对 策
4.1 加强儿科护士心理素质培养,对儿科护士要加强心理素质培训,请高年资儿科护理人员传授自我调节的方法,处理问题的经验进行交流,当护士遇到家长指责,辱骂时,护士长应帮护士分析,并进行心理抚慰,通过心理辅导,使儿科护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情绪,从容面对压力,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遇事向老师、同事、朋友倾诉,从而释放心理压力,充分认识从事儿科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使儿科护士能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心情,不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4.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理论及业务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够减轻患儿痛苦,缓解家长急躁情绪,所以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强基本功能训练,积累经验,科室应经常组织针对性业务培训,如头皮静脉穿刺经验交流,年轻护士多留心观察穿刺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探讨解决工作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护士长在排班时注意新老、强弱搭配,并排业务骨干值二线班,以解决夜晚疑难困难,减轻夜间护士压力。
4.3 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在工作中,护患之间可能会发生各种的毛盾,因为涉及到双方利益,健康和经济问题,若处理不当,就会加深矛盾,引发冲突,加强对儿科护士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尤为重要,作为儿科护士,首先要学会克制自己,稳定情绪,感到愤怒及暴躁家长时,应该尽量克制自己,并尽量满足患者需要,说话时经常带些语气词。(如:好吗?行,可以)或穿插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使家属乐于接受,也可以使愤怒情绪变的缓和一些,这样能有效减少冲突。
4.4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长在管理上应以人为本,用人所长,生活中多关心,工作中多理解,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护士工作起来感觉轻松愉快。
R192.6
:B
:1671-8194(2013)07-0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