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20例临床体会
2013-01-24任红伟张政伟
刘 洪 任红伟 张政伟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20例临床体会
刘 洪 任红伟 张政伟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探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自 2010 年 1 月至 2012 年 6 月我们采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治疗 20 例患者,对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20 例患者,18 例全部成活,创面得到良好覆盖,植皮区全部成活,1 例患者边缘有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1 例患者因皮瓣供区皮肤条件较差,发生有 1.5cm 宽皮缘坏死,经换药肉芽生长良好后给予邮票植皮痊愈。
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
随着社会及交通工具的发展,临床中高能量损伤致小腿骨折患者比较常见,胫骨骨折术后因软组织损伤而发生局部皮肤坏死、缺损,甚至钢板外露、感染难以控制;因局部血运欠佳,溃面自行愈合能力较差,甚至迁延不愈;采用一种技术要求不高,临床容易操作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采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术后皮肤缺损2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均为骨折术后发生皮肤坏死,骨质或内固定外露;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18~71岁;均为车祸外伤所致,均伴有胫骨骨折。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肢适当抬高后上止血带;首先彻底清创,切除创面边缘,刮除创面老化、水肿肉芽组织,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创面3遍,稀释碘伏液浸泡10min,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测量创面大小,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皮瓣设计较皮肤缺损大1~2cm,皮瓣方向为特殊要求,能顺行不逆行[1],长宽比例控制在1.5∶1,切取层面在深筋膜层与肌层之间,皮瓣切至蒂部后检查远端与创面最远端张力,调整蒂部筋膜层,保持皮瓣松弛;松止血带,结扎皮瓣明显出血点,检查皮瓣血运情况;然后上止血带,将皮瓣边缘与创面边缘全层间断缝合,皮瓣蒂部皮肤因旋转隆起部分不要去除,皮瓣下放置引流条;测量皮瓣供区大小,在腹部切取全厚皮肤供皮瓣供区打包植皮,注意植皮与皮瓣缝合部分需连同部分肌层一同缝合,防止打包时将植皮部分拉起造成植皮坏死,腹部给予间断缝合;手术后给予抗感染、改善循环药物应用;给予烤灯保暖,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等治疗。
2 结 果
经治疗20例患者,18例全部成活,创面得到良好覆盖,植皮区全部成活,1例患者边缘有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1例患者因皮瓣供区皮肤条件较差,发生有1.5cm宽皮缘坏死,经换药肉芽生长良好后行邮票植皮而痊愈。
3 讨 论
局部转移皮瓣具有抗感染能力强,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及骨折愈合,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局部转移皮瓣切取方便,技术要求低,临床操作简单,相比其他皮瓣,此皮瓣创伤小;在临床应用有以下体会:①临床适应症的选择:皮肤缺损创面大小的选择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cm×6cm以下,根据局部皮肤条件调整,尽量选择创面周围皮肤条件较好,利于局部旋转,尽量避开胫骨骨面,选择肌肉组织相对较丰厚区域,能顺行不逆行;另局部皮肤缺损即使很小,也不要勉强缝合,因局部组织水肿,即使勉强缝合,最终亦会裂开;②皮瓣长宽比例的设计:局部转移皮瓣远端血液供应,依靠筋膜层毛细血管网迷宫式循环,皮瓣长宽比例关系到皮瓣远端血运,长宽尽量控制在1.5∶1,可适当延长[2];③手术切取技巧:皮瓣自远端正常皮肤开始切取,此处切取层面较易辨认,切取同时注意将筋膜层与皮下间断固定,防止分层脱离,影响皮瓣血运;切取至蒂部注意调整皮瓣松紧度,注意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远端血运,结扎明显出血点,术后放置引流条,防止皮瓣下积血,影响皮瓣血运;④皮瓣蒂部的处理:皮瓣蒂部因旋转隆起部分不要去除,任其萎缩或二期整形[3];⑤皮瓣供区的处理:皮瓣供区行腹部全厚皮片打包植皮,植皮与皮瓣边缘缝合固定时注意连同皮下肌层一同缝合固定,防止因打包线拉紧后造成植皮飘起,发生植皮坏死;⑥皮瓣术后管理:术后给予抗生素、改善微循环药物应用,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应用,皮瓣给予烤灯照射保暖,密切观察皮瓣远端血运情况,如远端循环障碍,及时给予换药观察,拆除缝合过紧缝线。总之,局部转移皮瓣在修复小腿骨折术后局部皮肤坏死、缺损治疗中有很多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1]斯清庆,陈爱民,侯春林.小腿中下1/3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骨外露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24(13):1903-1904.
[2]刘会仁,刘德群,李坤,等.转移皮瓣治疗胫骨骨折皮肤缺损骨感染[J].中国骨伤,1998,3(5):43.
[3]沈泌,杨祖华,段廷明.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软组织缺损30例疗效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47.
R622+.1;R683
:B
:1671-8194(2013)07-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