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2例
2013-01-24陈利平
陈利平
(巩义市中医院,河南 巩义 451200)
糖尿病肾病按Mogensen分类法可分为5期,Ⅰ期、Ⅱ期患者常无症状,尿分析可发现尿蛋白;Ⅲ期、Ⅳ期、Ⅴ期患者常见中医学的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双下肢水肿,并伴有腹胀、纳差、恶心、乏力等症状。西医采用ACEI类等药物治疗,疗效不稳定,病情易反复发作。2006年10月—2012年9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Ⅰ~Ⅳ期 62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糖尿病肾病Ⅰ~Ⅳ期患者62例,均符合《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1]标准。其中男36例,女26例;24 h尿蛋白超标者3例;肾功能轻度异常者5例;病程长者1 a左右,病程短者1周;尿分析显示:尿蛋白(+-)者16例,尿蛋白(+)者17例,尿蛋白(++)者12例,尿蛋白(+++)者9例。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控制血糖,部分患者口服ACEI类或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西药给予金水宝胶囊(江西济民可信金水宝制药厂,批号 120305),3粒/次,3次/d,口服;联合中药汤剂,药物组成:黄芪30 g,五味子10 g,枸杞子15 g,益智仁6 g,甘草3 g,玉米须30 g,菟丝子15 g,沙苑子15 g。加减:畏寒怕冷者,加肉桂、乌药,同时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有瘀血迹象者,加桃仁、红花,同时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纳差者,加木香、焦三仙;湿热明显者,加薏苡仁、滑石;水肿者,加茯苓、车前子;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当归。1 d 1剂,分2次口服。
同时采用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①穴位注射法:黄芪注射液2 mL,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注射,1 d 1次,连用3~5 d。②穴位贴敷法:免煎五味子、五倍子水调后,贴敷神阙、肾俞穴、关元穴。③艾灸:肾俞穴、神阙、足三里、关元等穴位。④耳穴:选择胰点、脾点、肾点等,间断按压刺激。
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尿分析或肾功能检查正常。好转:不适症状减轻,尿分析尿蛋白减少,肾功能化验肌酐、尿素氮下降。未愈:症状无改善,尿分析或肾功能检查无变化。
4 结 果
治愈52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占96.77%。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56岁,2012年2月初诊。主诉:双下肢浮肿1周。询问病史,既往有糖尿病史约9 a,口服消渴丸和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现症见:双膝关节以下轻度浮肿,纳差,乏力,畏寒,大便正常,小便频多,舌质淡胖,苔薄,脉沉细。来诊当天化验空腹血糖6.8 mmol/L,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肝、胆、胰、脾无异常,尿分析提示,尿蛋白(++),血压120/75 mm Hg(1 mm Hg=0.133 kPa)。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Ⅱ期。中医诊断:水肿病,证属脾肾阳虚证。治疗建议患者查胰岛功能,必要时使用胰岛素,但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继续调整西药控制血糖,同时口服中药汤剂以益气健脾补肾利水,药物组成:黄芪30 g,五味子10 g,枸杞子15 g,益智仁6 g,甘草3 g,玉米须30 g,菟丝子15 g,沙苑子15 g,茯苓15 g,车前子30 g(包煎)。1 d 1剂,分2次温服。同时,免煎五倍子水调后,贴敷神阙、关元穴;艾条灸足三里、关元穴等穴位;王不留行贴耳穴胰点、脾点、肾点等,间断按压刺激。治疗5 d后,双下肢水肿减轻,食欲增加,仍小便频数,畏寒,舌质淡胖,舌苔薄,脉沉细;上药减车前子用量,加制附子6 g以温补肾阳,继续服药5剂,患者症状基本缓解。嘱其坚持服药4周,注意饮食调理。后复查尿常规,尿蛋白消失,嘱其用黄芪15 g,玉米须15 g,泡茶长期服用以巩固疗效。
6 讨 论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病因是阴虚内热,迁延日久则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甚则肾阳衰微。阳不化气,水湿下聚,导致双下肢水肿等,病变涉及肺、脾胃、肾诸脏,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用方中黄芪益气健脾固脱,利水消肿不伤正;菟丝子、沙苑子则温阳补肾固精;五味子、枸杞子滋阴补肾涩精缩尿,益智仁温脾开胃,暖肾固精,联合应用则阴阳双补,益气固脱;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玉米须、车前子增强利尿效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滋阴补肾、温阳利水之效。同时,配合艾灸、穴位贴敷、耳穴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共达治病求根,稳定效果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一应用西药有明显优势,经过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1]马学毅.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