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2013-01-23李宝然荣阳李兆丰
李宝然荣 阳李兆丰
(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影像中心,辽宁 沈阳110034;2 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辽宁 辽阳111000;3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 辽阳11100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李宝然1荣 阳2李兆丰3
(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影像中心,辽宁 沈阳110034;2 中国医科大学辽阳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辽宁 辽阳111000;3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 辽阳111000)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与CT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均有高血压表现与儿茶酚胺的升高。CT显示肿瘤大多呈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楚,平均直径45mm,平扫16例内部密度不均匀,14例见低密度坏死变区,10例见点状、小片状或条状钙化,18例增强扫描肿瘤均呈均一或单环、多环状明显强化。18例直径大于30mm肿瘤与周围均存在脂肪分界或邻近结构不同程度受压移位,定位准确率100%。结论 嗜铬细胞瘤CT定位准确,肿瘤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定性诊断准确性高。
嗜铬细胞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影像诊断
CT诊断是肾上腺肿瘤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作者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证实的嗜铬细胞瘤22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2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1~54岁,平均34岁,临床上22例均表现有高血压,其中18例为阵发性高血压,4例伴有糖尿病,10例有心悸、脉、快、出汗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儿茶酚胺均升高,达22.3~32.7μmol/L。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34slice CT扫描仪,平扫+增强18例,另外4例因注射对比剂时出现血压波动而放弃增强,增强扫描采用进床式连续动态扫描,层厚、层距均5/10mm,对比剂采用60%泛影葡胺或碘必乐100mL,注射速度1~1.5m/s。
2 结 果
2.1 肿瘤位置、形态、边缘
左侧8例,右侧14例、圆形、椭圆形14例,不规则形8例;肿块边缘清楚16例,边缘模糊或周围结构分界不清6例。
2.2 内部密度
6例肿块内部密度均匀,16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其中14例可见大小不等片状低密度坏死区,8例见液性囊变区,10例见散在点状、片状或条状钙化。18例增强扫描中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2例肿瘤实体部分呈单环或多环状明显强化,低密度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但显示较平扫更为清楚。平扫CT值33~42Hu。增强CT值58~83Hu。
2.3 肿瘤与邻近关系
22例肿瘤大小(18~158)×(20~159)min,平均直径约45min,其中直径<30min肿瘤4例,与周围结构存在明确的分界,且无邻近结构移位,18例直径>30min肿瘤与邻近结构关系密切。
2.4 淋巴结与远处转移
本组4例腹膜后淋巴结轻转移,2例伴有肝右叶转移。
3 讨 论
3.1 嗜铬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单侧肾上腺髓质,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组22例均有高血压表现,另外文献报道异位肿瘤、多发肿瘤、恶性肿瘤发生率均约10%[1-3],本组病例无异位与多发肿瘤,恶性占4/22可能与本组病例数目太少有关。嗜铬细胞瘤多发于30岁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实验室检查均有儿茶酚浓度的升高,临床多依此诊断,CT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病灶部位,显示瘤体的特征,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的疾病,指导手术治疗。
3.2 嗜铬细胞瘤体多较大,本组平均直径45min,从附表诊断中的18例直径>30min肿瘤与邻近关系分析中可见,右侧肿瘤中心层面与肝右缘间多存在脂肪间隙,尤其薄层扫描更为明显,瘤外较大时,可显示下腔静脉向前内方移位,肝右后缘或肝内血管影呈弧形向前受压;左侧肿块主要引起脾静脉、胰尾向前受压移位,有时也可引起胃、脾移位,而双侧肿瘤扫描重建可显示与同侧肾上级之间呈锐角,肿瘤巨大时也可向内前方跨越中线。因此,综合分析各种征象,CT定位诊断准确率高,本组达100%。
3.3 嗜铬细胞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而恶性者也可呈不规则形,边缘模糊或与周围分界不清,本组6例,平扫内部可呈均匀密度,但肿瘤内部常见有片状或较大范围的低密度坏死区,液性囊变区本组14例,有时也可见散在点状、片状或条状钙化灶,本组10例,另外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时瘤体的实质部分与坏死、囊变区的周围均有较明显的强化,呈现均一高密度或单环、多环状改变。需指出的是注射对比剂可能诱发肿瘤分泌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升高,本组4例因出现轻度反应而终止检查。因此,嗜铬细胞瘤增强扫描时,应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对于诊断比较明确的病例,应尽量避免注射对比剂[4-8]。
3.4 鉴别诊断中肾上腺髓质增生多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大,偶尔可见边缘呈结节状改变,但一般无明确肿块,而嗜铬细胞瘤多有明确肿块[9-13];对于其他功能性肾上腺肿瘤,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多有典型表现,鉴别容易,但是无功能性嗜铬细胞瘤有时很难与其他无功能肿瘤鉴别。
[1] 慕容洋洋,龙官保,江山,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与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31-33.
[2] 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1-505.
[3] 邹建国,荣阳,刘仰生.螺旋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07,4(2):6-7.
[4] 韦嘉瑚,施发表,陈海云,等.104例嗜铬细胞瘤的CT及其他影像学诊断的评价[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1):11-14.
[5] 冯亮,陈君坤,卢光明,等.CT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1-209.
[6]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663-666.
[7]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0-228.
[8]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0-222.
[9] 白人驹,张云事,吴恩惠,等.嗜铬红细胞瘤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5):323-326.
[10] 李果珍.临床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30-333.
[11] 杨东益,罗建光,刘顾岗,等.肾上腺髓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附19例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5):285-287.
[12] 尚克中.中华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1-366.
[13] Segelman SS,Gatewood OM,Boldman SG,et al.CT of the KI dneysand[M].Adrena Is New York:ChurchillLivingstone,2011:203-262.
R737.11
B
1671-8194(2013)24-02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