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火罐、中药熏蒸治疗背痛40例
2013-01-23闫支花
闫支花
(山西潞安集团总医院,长治 046204)
背痛在成年人中很常见,背部经常酸痛不适、僵硬、困重、发凉,工作劳累、晨起、天气变化时尤其明显,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火罐、中药熏蒸治疗背痛40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全部经心电图、B超、X线摄片排除器质性疾病,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7~72岁,平均48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2年。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②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行走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摄片无阳性体征。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暴露背部,寻找阳性反应点,一般在胸段华佗夹脊穴,常规消毒皮肤,取1~1.5寸毫针(据患者胖瘦选取),每次针刺3~5对夹脊穴,得气后在针上加拔火罐,留罐10min,起针和罐后再行中药熏蒸。患者仰卧于中药熏蒸器上,暴露背部,进行熏蒸,每次熏蒸30min。以上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结果。
中医熏蒸采用智能型中药熏蒸器(型号:XZQ-Ⅲ,常州峥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中药熏洗药物组成:川乌、草乌各20g,制附子20g,川芎20g,独活25g,狗脊30g,杜仲30g,伸筋草30g,花椒30g,制乳香20g,制没药20g,桂枝20g,威灵仙20g,透骨草30g。将药用纱布包好放入大号砂锅中,加水1 000ml浸泡30min,文火煎沸20min后将药液倒入熏蒸器的高压蒸汽容器内电加热产生蒸汽,经过汽化的药液在压力的作用下高速向患部肌肤进行喷射。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背痛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有效:背痛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起居。无效:背痛改善不明显。
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痊愈37例(92.5%),有效2例(5.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岁,2010年9月17日初诊。诉背部疼痛1年余,晨起及劳累后尤其明显,曾先后两次求治于西医,经过心电图、B超、X线摄片排除器质性疾病,诊断为背肌筋膜炎,给予封闭治疗,疗效只能维持1~2个月。1年来背部疼痛、僵硬、困重,站立3~5min或坐姿不当等均可引发背痛,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遂求治于我科,查体发现背部沿胸椎两侧有多个固定压痛点,诊断为背痛。以上法治疗20d背痛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讨论
背痛属于中医学“背部伤筋”、“痹证”范畴,是由于长期劳损或贪凉卧地,复感风寒湿邪,使血滞经脉,经脉痹阻背部而出现疼痛不适。西医学认为排除器质性疾患的背痛系背肌筋膜炎,认为本病与轻微外伤、劳累及受寒等有关。肩背部急性损伤后,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长期的慢性劳损,如伏案低头作业,使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痉挛,虽损伤轻微,病变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变性、肥厚,形成纤维小结而引起较广泛的疼痛。
本病的治疗西医多选用消炎止痛药对症治疗或封闭治疗,疗效难以持久,更不能根治,而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华佗夹脊穴是经外奇穴,位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此二经最为相关,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统属“背为阳”之列。刺夹脊穴能起到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即调理脏腑、疏通经脉、温运阳气。
拔火罐疗法又称“角法”,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加拔火罐,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寒湿邪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治疗风寒湿痹背痛。
中药熏蒸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治疗作用,所用方药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以上三种疗法结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背痛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