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未病思想在儿科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2013-01-23王洪彬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腧穴脐带针灸

王洪彬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小儿体质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此其发病和治疗有其特殊性[1]。在儿科疾病的防治中应用针灸治未病思想,是指在小儿健康无病、疾病发生之前或疾病轻浅之时,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损害程度。

1 脐风

针灸治未病思想在古代儿科中主要用于预防脐风。由于古代医疗条件的限制,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就是脐风,因此古代医家应用各种方法来预防及治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其中针灸方法尤其是灸法应用最为普遍。如《幼幼集·中卷·小儿有病须看虎口三关》记载:“婴儿之脐,大肠之窍,收拾急宜谨慎,生下截断宜长不宜短,截后当用绢帛丝绵包裹,仍以艾火炙之候干,听其自落。落后如脐干,当以暖脐膏贴之,防洗浴水湿,换衣风侵。如脐不干而有潮湿水气,轻者以红绒散敷之,重者以龙骨散敷之。至于脐风撮口等症,以救急汤、龙脑膏,间十救其一二,不可不思患而预防也。”《保幼新编·杂症》记载:“小儿断脐后,和面作饼,围脐裹之,艾灸三壮,防脐风。”《本草单方·生下胎疾》曰:“小儿初生,以绵裹脐带,离脐五六寸扎定咬断,以鹅翎筒送药一二分,入脐大孔,轻轻揉散,以艾柱灸脐头三壮,结住,勿打动。候其自落,永无脐风之患,万不失一。”《慈幼新书·卷二·杂症·脐》记载:“断脐时,以蕲艾为捻子,香油浸湿,烧脐带至焦方断,断后用软帛厚棉裹束,每日看之,勿令儿尿浸润,可以预防脐风。”《万病回春·卷之四·补益》曰:“凡人生育之时,脐带一落,用艾火以熏蒸即得坚固。人之中年以后,患临其身,如草木复其浇培,以法熏蒸其脐,岂不去恶除疾而保生也。”上述文献记载均说明,古代医家采用艾灸肚脐(神阙穴)来预防新生儿脐风。

当有脐风先兆时,也可采用针灸的方法早期治疗。如《太平圣惠方·初生儿防撮口著噤及鹅口重腭法》曰:“儿生一宿,抱近明无风处,看脐上有赤脉直上者,当时于脉尽头灸三壮,赤散无患矣。”《医学指要·脐风说》载:“如小儿两眼内角挨眉心之下,山根年寿之间微起黄色,状类鸡胵里之皮,则儿口含乳吞吃之间必较先前略松,此即脐风初起征兆。急将儿左手小指曲着,醮点姜葱热汁重揉外劳宫,随用灯火于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穴,每穴一灸,脐轮六灸,未落脐带即于带口燃之或灸之,如脐带已落,即于脐心一灸,共十三灸,则风止寒散而黄皮渐退矣。”

然而一些医家却对小儿未病预针灸持反对观点,如《幼科概论·婴儿护持得法可以避病说》记载:“又有沿习俗,于儿初诞之时,在儿顶额之前,头发之际,用姜艾炙之,或以灯火遍身烧之,万不可用。彼等以为如此施行,可截风路,预防起惊。殊不知适足以大开风门,反能引风入内也。盖用火功治疗,有时儿得斯病,非行姜炙及灯火不可,是不得已而用之。若无故而用,伐及无辜,则诸病自兹始矣。”指出新生儿未病预灸,反而会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应在疾病出现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五·养小儿候》记载:“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脉,因喜成痫。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江东地温无此疾。古方既传有逆针灸之法,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用之,多害于小儿。”认为新生儿体质和疾病存在着差异,应因质制宜、因病制宜来决定是否选取针灸治未病的方法[2]。

2 疟疾

《验方新编·卷十九·小儿杂症·小儿疟疾》记载采用腧穴敷贴的方法来预防疟疾:“用胡椒三粒研细末,入砂糖少许,调匀为丸,前一日入脐内以膏药盖之,至疟日未来前,抱其外游,即止。”

3 外感及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五·惊痫方治·治胎痫发搐真假方》记载:“小儿无病,早起常以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之邪。”《太平圣惠方》记载:“兼三伏内,用桃柳水浴孩,午正时当日灸之,后用青帛拭,兼有似见疳虫子随汗出也。此法神效。”提出三伏时灸法及外洗法治疗疾病[3]。在此基础上,现代医家应用冬病夏治腧穴敷贴的方法来预防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在三伏天于肺俞、心俞、膈俞穴腧穴敷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平时感冒和哮喘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发作时喘息程度、平时鼻塞鼻痒喷嚏和出汗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缓解期延长,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确切[4]。

4 保健强身

一些特定的腧穴,如大椎、身柱等可以用来预防小儿疾病,保健强身。如《针灸聚英·卷四下·杂病歌·小儿》曰:“大椎上三壮,可保小儿无灾难。”《经穴汇解·卷之二·背腰部第四》曰:“身柱,预灸则不生诸病。”

综上所述,针灸治未病在预防及早期治疗小儿某些疾病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体质特点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药证直诀》)的病理体质变化,采取适宜的针灸方法来治未病。如体弱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可采用冬病夏治,在三伏天进行腧穴敷贴来强身健体,预防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阳虚体质的女孩初潮前预灸关元穴和三阴交穴预防原发性痛经。因此针灸治未病思想在增强小儿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已有疾病损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胡亚男,尚晓玲,杨靖.近5年中医体质学说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455 -457

[2]王洪彬,李晓泓,宋晓琳,等.“逆针灸”溯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205 -1206

[3]彭冬青,王寅.冬病夏治学术渊源与文献考证[J].北京中医药,2011,30(2):118 -120

[4]李丽萍,包烨华,楚佳梅,等.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76 -378

猜你喜欢

腧穴脐带针灸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旅途止泻按脾腧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