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89例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3-01-23姬倩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期
关键词:针道骨膜单侧

郭 歌 姬倩林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骨外科,山西 介休 032000)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89例中的应用及护理

郭 歌 姬倩林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骨外科,山西 介休 032000)

目的 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8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以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进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愈合平均时间为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6个月,骨折愈合率达100%,恢复达标率为94.4%。结论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对于胫腓骨骨折中的治疗疗效非常显著,对于开放性骨折、节段性骨折等都有较高的治愈率,有利于患肢恢复、避免二次手术。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胫腓骨骨折;应用及护理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法已从纯粹的力学固定治疗转为生物学方面的重视。在治疗过程中做到不损伤骨膜,避免骨折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不再像过去一味强调坚强内固定治疗方针而采用稳定固定的方法[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便是一种稳定固定的方法,且它治疗骨折时创伤较小,牢靠灵活,内外兼用,目前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骨外固定早已成为治疗治疗骨折的标准方法之一[2]。自于仲嘉教授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改良后[3],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89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9例病患,其中男72例,女17例,年龄为15~69岁。开放性骨折48例,闭合性骨折41例;胫腓骨双骨折75例,单纯胫骨骨折14例;横断移位骨折63例,粉碎性骨折14例,斜行骨折12例;部位:近端7例(离关节4cm以内),上段12例,中段20例,中下段41例,远端8例。

1.2 手术方法

对于闭合性骨折的治疗,用X射线进行透视复位,其中近端2例,中端3例,远端3例。复位后针对不同断位采取不同的部位钻孔,安装调整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ADF)。调整安装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对横形骨折和斜形骨折处加压固定,对粉碎性和节段性骨折处中和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均采取常规清创后复位。23例大骨折片的使用螺钉内固定,9例进行植骨,16例进行持续闭式冲洗。

术后1周,稳定性骨折患者可下床练习行走,此后再过3周将外固定器动力化,当患者病愈后2周内可拆除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需比稳定性骨折患者延迟一周下床练习行走,此后至少过6周方能施行外固定器动力化,当患者病愈后8周左右才可拆除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对于超关节外固定者,其后期康复与不稳定性患者练习时间类似,但视康复情况可以提前将训练提前。在患者练习行走时均不能负重,且要患肢要少用力。

2 结 果

本组病例愈合平均时间为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为2个月,最长为6个月。疗效评价较好的为67例,中等的为20例,差的为4例。骨折对位对线均良好,愈合率达100%,恢复达标率为94.4%。

3 讨 论

3.1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的优点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不但固定支架结构简单,而且手工操作简单易学,使用简单的骨科手术器械和外固定配套的器械即可完成手术[4]。其中它的球形万向关节能360度无限制旋转,对各个角度的调节旋转都能做到,为广大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福音,它能很灵活的固定住患处,并且角度精确。早期患者长骨骨折时,接受的是常规内固定术。这种手术往往不利于患者术后痊愈,治疗时要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并且剥掉一定的骨膜。这个过程会对骨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且软组织也有较大的损伤。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则是在小切口等直视下复位,不会损伤患者的骨膜及软组织,有利于患者的愈合。

3.2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缺点及应对措施

3.2.1 固定针松动、针道感染

在术中复位后,先用钻头进行低速钻孔,进行穿针。针道位于骨头横断面的中部,在穿针时要求较高,必须一次性成功,螺纹针不能穿入过深或者过浅,严防钢针松动,本组有2例钢针松动、8例针道感染。针道感染的患者中有2例表现的症状为针口化脓,6例发红。对化脓者采用针口引流治疗能使之痊愈。此外,在手术过程中严守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的操作步骤,并且经常检查调节按钮,对患者针口处坚持使用75%的酒精滴洒,那么就能有效的减少这些针道感染并发症。

3.2.2 关节僵硬、损伤血管神经

在康复期,当患者骨折治愈后需及时移除外固定器,并且加强功能恢复锻炼,否则将会造成患者关节僵硬。本组中关节僵硬的患者较少,大多数经功能锻炼后都能使关节功能恢复如初。在治疗骨折时并不能排除损失神经的可能性,本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腓总神经损伤症状,经初步诊断是由复位操作时导致的,后经保守治疗该患者症状消失,患者痊愈。需要注意的是,非超关节可采用内侧安全通道,超关节可采取小切口。小切口在插入的过程中要到达深筋膜,过程中可用定位外套管及管芯插入切口顶住骨皮质,以保护周围的软组织[3]。此外,为防止钻孔时神经肌肉缠绕钻头,需控制好钻孔的深度,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用钻头限制器辅助操作。

3.2.3 骨折移位、愈合较慢

对于骨折移位,不稳定骨折患者需将钢针无限接近骨折处2~3cm处,采取有限内固定。在康复期,关节锻炼及负重练习可视情况延后。当骨折患者愈合较慢且骨不连接时,要检查外固定器是否固定牢靠。早期的内固定一般会损伤骨膜,局部供血不足,都不利于患者愈合。采取ADF治疗,能改善一定的疗效,但也要注意及时进行外固定器的动力化。本组中仅有2例出现了骨折再移位,在及时调整ADF后患者骨折再复位并愈合,其他所有的患者均在6个月之内康复,愈合情况较好。

[1] 李起鸿,胡有谷.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科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9):572-575.

[2] 葛宝丰,卢世壁.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79-286.

[3] 于海洋,李超,于阜生,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附109例报告)[J].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2):151-152.

[4] 韦以存,蔡新新.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11例分析[J].右江医学,1998,26(3):159-160.

[5] 李霏霰,吴齐英.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102例报告[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951-1952.

R473.6

B

1671-8194(2013)01-0324-02

猜你喜欢

针道骨膜单侧
Ilizarov外固定架针道感染预防的护理研究进展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针道加压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针道感染预防中的效果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骨科牵引及外固定支架方法分析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经皮骨穿针针道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