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秦川牛发展之路的思考

2013-01-23杨海涛贾永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肉用秦川保种

杨海涛,贾永宏*,张 岩,高 璞

(1.陕西省家畜改良站,陕西 泾阳 713702;2.陕西省白水县动物疫病控制预防中心,陕西 白水 715600)

秦川牛因原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而得名,是我省著名的地方品种,也是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它因体躯高大、役用和肉用性能好、遗传稳定、适应性强而深得老百姓喜爱。秦川牛肉用性能位于国内黄牛品种前列,特别是肉骨比高,胴体中脂肪含量低,肉质细嫩,大理石纹明显,风味好等,与国外良种肉牛品种如夏洛来、安格斯相比也毫不逊色[1]。因此,秦川牛作为肉牛品种开发,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的前景十分广阔。

1 秦川牛的保种

1.1 秦川牛保种涉及相关问题

1.1.1 认识问题 一些人对秦川牛品种保护缺乏认识,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秦川牛,秦川牛为役用黄牛的传统观念一直制约着秦川牛的保种;秦川牛本身存在的生长慢、后躯发育欠佳、养殖效益差等缺陷也是制约秦川牛保种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就牛肉价格来说,奶牛牛肉和秦川牛肉价格差异不大,也影响了人们对秦川牛开发利用的认识。

1.1.2 效益问题 秦川牛饲养管理技术还较落后,特别是广大农村仍沿用传统的饲喂方法,经济效益较低。另外,由于务工比养牛效益高,来钱快,导致从事养牛生产的人越来越少,秦川牛存栏量大幅下降。

1.1.3 产业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秦川牛的开发利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规模化饲养范围还不大,产业化生产水平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发展。

1.1.4 屠宰问题 由于牛肉短缺,秦川母牛被宰杀的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由于母牛被杀,导致基础母牛存栏数大幅减少,也成为制约秦川母牛保种的一大问题。

1.2 秦川牛的保种方法

由于肉牛产业市场化的不断拓展,外来品种凭借其优良的生产性能和较高的饲料报酬而深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杂交的方式提高秦川牛的生产性能。近年来,随着牛肉价格的不断上涨,个体屠宰户大量涌现,大量优良的青壮年秦川公牛和母牛被屠宰;加之牛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优秀秦川公牛的饲养数量也不断减少,致使秦川牛的保种难度越来越大。在现有情况下,如何保护好秦川牛的优秀遗传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1.2.1 保种群保种 保种群保种总的指导原则是控制群体规模,档案记录健全,杜绝外血,配种避免近交。做到保种群的近交系数在50年后低于0.1,公母牛的留种比例为1∶9,世代间隔为5年[2]。

根据马捷琼等[2]介绍的公式计算,秦川牛的保种群规模为250头以上。但是,现在秦川牛群体保种数量不稳定,配种血统混杂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保种群保中难度越来越大。今后要做好秦川牛群体保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是保种群相对稳定。群体数量是保种的基础,数量不能由市场和人为等因素左右,忽多忽少,必须做到保种群规模相对稳定;②是科学合理留种。每一世代一头优秀公牛和母牛后代按照1∶1留种;③是严格配种管理。保种群内应将“严禁引入外血,避免近亲近交”作为配种原则,严格遵守,并做好配种纪录;④是饲养环境稳定。秦川牛是关中地区人民长期品种培育的结晶,是地方特有品种,保种群保种必须做到外界环境相对稳定,防止基因突变。

1.2.2 生物技术保种 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且牛冷冻精液已经商品化,冷冻精液保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但必须有纯种秦川母牛作基础,而秦川母牛的保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困难。近几年来,随着胚胎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推广应用,该项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公牛培育和品种保护方面,并且胚胎技术应用也解决冷冻精液在保种方面要求母牛纯种化的缺陷,目前鲜胚移植后母牛受胎率可以达到60%~70%,冷冻胚胎也可达40%~50%。为此,最好用牛的冷冻胚胎进行保种,虽然胚胎冷冻的费用较高,但保存费用低,因而利用冷冻胚胎对秦川牛保种是非常好的方法。

1.3 秦川牛的保种措施

1.3.1 提高保种意识 秦川牛作为优秀地方品种,具有许多优秀基因,在保护的同时必须加以很好利用。从长远发展来看,秦川牛作为肉牛品种培育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保种关键是提高秦川牛作为肉牛培育潜力的认识。

1.3.2 理顺保种与选育的关系 秦川牛原有的保种区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现有保种区域追求经济效益,引进外来品种改良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保种不力,改良无序,如何处理保种与改良的关系需要重新规划,以避免秦川牛优秀基因丢失。

1.3.3 完善基因库 投资建设家畜改良站,做好公牛选育工作,建立品种资源基因库,利用冷冻精液、胚胎等现代生物技术对秦川牛进行保种,并每年对基因库的冻精、胚胎进行有序更新。

1.3.4 建立母牛基础群 ①是原种场建设。原有省内秦川牛保种场,由于各地产业机构调整,保种群内饲养数量已不能满足保种需求,目前需要按照原种场公母牛比例1 ∶9、总存栏250头以上的要求重新建立保种群;②是保种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导致原有的基地规划已经不能适应保种需要,各地牛群养殖结构已由秦川牛转向奶牛,保种基地需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改变,规模也应以县为主保种方式向以乡(镇)和村专业保种方式转变。

1.3.5 引导民间保种 保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加之秦川牛生长慢、饲料报酬和养殖效益低等,导致秦川牛保种越来越难,应多方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保种,使秦川牛这一优秀地方品种得以长久保护。

2 秦川牛的选育

截止2011年底,陕西全省秦川牛及其改良牛存栏122.3万头,其中纯种秦川牛87万多头,共有20个秦川牛开发基地县。自1972年冷冻精液技术推广应用以来,经过41年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我省从事牛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已经超过1 000名以上,遍布各地,秦川牛选育的良种繁育体系队伍体系已经构成。

2.1 秦川牛选育中存在的问题

2.1.1 基础资料薄弱,材料匮乏 目前,秦川牛良种登记,系统选育测定制度和核心群选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户养牛基本没有建立档案,血源关系不清,容易产生近交,降低选育效果。原有的保种场现已名存实亡,饲养数量不多,导致后备公牛选种困难。陕西秦申公牛育种有限公司现饲养秦川公牛7头,均未作过后测,年秦川公牛冻精应用数量不足10万份,冷冻精液应用率不到30%。

2.1.2 目标不明确,意识淡薄 秦川牛选育缺乏具体的选种规划,例如坐骨端宽、日增重和出栏重等指标的年遗传进展量。另外,由于农户育种意识淡薄,加之受肉牛价格利益的诱惑,部分能留作种用的秦川牛却当商品牛卖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2 秦川牛的选育措施

品种选育是一项见效慢、花费大、时效长的社会性、公益性工作,也是一项秦川牛今后开发的基础性、前瞻性工作,虽然其短期投资效益不明显,但其社会效益是长期性的、巨大的。

2.2.1 做好选育规划,建设繁育体系 在政府统一组织下,成立育种组织,制定选育方案,明确选育目标;建立键全冷冻精液配种网络,依法管理配种站点,杜绝乱交乱配。开展良种鉴定普查,对二级以上的母牛和特级公牛登记建档,做到一牛一卡,卡随牛走,保证纪录完善明晰。

2.2.2 抓好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公牛 建立选育基地,加强秦川牛的培育,同时强化乡(镇)及村级基地建设。加大良种公牛的使用力度,发挥良繁体系的作用,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加大选育力度。

2.2.3 做好技术培训 养牛的最终目的是效益,如何提高养牛效益?首先做的是提高农民养牛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其次是推行科学配种,扩大良种牛使用范围。

3 秦川牛的产业化

3.1 产业化的优势

我省现有122.3万头清秦川牛及其改良牛,这是秦川牛向肉用型方向改良发展的基础,也是秦川牛产业化发展的坚实后盾。

3.1.1 体型优势 秦川牛体躯高达,肉质优良,这是秦川牛发展的内在优势。调查显示,秦川牛成年公牛体高达140.4cm,体斜长158.9cm,体重550 kg,成年母牛体高136.1cm,体斜长143.2cm,体重460kg,在我国黄牛品种中体格较大[3]。

3.1.2 肉质优势 据邱怀等测定,秦川牛臀肌中氨基酸含量92.37%,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达43.22%,比牦牛(7.86%)、日本和牛(9.12%)的含量均高,这是秦川牛肉的内在优势。另外,秦川牛所产牛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骨比高(6.13∶1),胴体脂肪含量低(11.6%),肌肉含量高(76.1%),眼肌面积大(97.02cm2),与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如夏洛来、安格斯相比也毫不逊色[4]。

3.1.3 市场优势 秦川牛全身都是宝。牛肉除食用外还可以加工成牛肉系列产品;牛内脏、牛血可加工为工业制品;牛骨可生产骨胶;牛皮是皮革制品的主要原料。但是,牛肉及牛肉制品的深加工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弱项,发展潜力巨大[4]。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牛肉需求量越来越大,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必将成为秦川牛肉用性能开发的一道新亮点。

3.2 秦川牛产业化路子

3.2.1 品系育种 品系育种是本品种选育的一种方法,也是改良牛品种的有效方法。陕西省家畜改良站作为我省唯一一家饲养、选育秦川公牛单位,经过30多年饲养培育,选育培育过像秦川牛42号、73号等一大批肉用性能良好的优秀个体,现在饲养的7头秦川公牛,虽未作后侧,但也是我省秦川公牛的佼佼者,现在可以以这些公牛作为品系创始祖,在一定区域选定一等以上的优秀母牛进行同质选配,选留公牛,解决公牛选育难问题,并按照群体保种原则,选配300~500头优良母牛,作为群体保种群,依次为基础,逐年增加数量,加大肉用性状选育,短期内使秦川牛的一些肉用性能有一个明显提高。

3.1.2 经济杂交 在实施本品种选育以外的地区,选择一些外来的肉牛品种对秦川牛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所得二元或三元杂种公牛全部肥育肉用。根据肉用性能、饲料转化能力和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应能力的表现,选择70%的母牛作为可繁母牛使用,其余作为肥育肉用。

经济杂交父本一代可以根据母牛个体大小合理选配:个体小者选用红色、早熟的小型肉牛品种安格斯作父本;个体大者可以选用肉用性状表现较好的利木赞牛、西门达尔牛作父本,但必须避免难产,保证初生重35kg以上,日增重在1kg左右;经济杂交二代父本必须选用国外引进的专门化肉用品种,如利木赞、皮尔蒙特等,后代初生重40kg以上,日增重1.1kg以上。另外,一、二代父本选择必须考虑泌乳性能、饲料转化率、肉用品质等因素[5]。

我省肉牛杂交改良多年,现在还未确定最有杂交组合,但是红安格斯在关中、利木赞在渭北、西门达尔在汉中、皮尔蒙特在宝鸡部分地区均表现出良好的改良效果,得到当地养牛户的认可,均可以作为杂交改良父本,用以确定我省最优杂交组合。

3.3 秦川牛产业化的措施

3.3.1 加快秦川肉牛培育 肉用性能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高秦川牛产业化的基础。要提高秦川牛的产肉性能可以采取本品种选育和经济杂交两条路子,但必须做到良种良养,增加养殖效益。

3.3.2 拓展秦川牛肉市场 肉牛市场是产业化发展的根本,配套宣传是产业发展前提。目前,国内牛肉价格居高不下,牛肉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一个好的产品必须得到市场认可和人们认知,其关键是要不断的拓展市场份额,提高人们认知度。

3.3.3 抓好基地示范带动 基地是样本,加工是基石。建设养牛基地,在基地内开展科学养殖,增加养牛户的经济效益,能够带动农民养牛积极性,不断扩大养牛规模和数量,形成呈辐射地动作用;但是,产品加工必须跟上,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避免出现卖牛难,价格低,效益差等现象出现,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

3.3.4 做好技术服务保障 效益驱动,技术保证。养牛效益是农民养牛的驱动力,要想有一个好的养牛效益,必须有好的技术服务作支撑,养牛过程中有很多技术服务工作仅靠农户无法解决,必然发挥科研院校、技术单位的技术力量,广泛参与到这一产业中来。

3.3.5 积极争取资金投入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产业发展的根本。秦川牛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长,困难多,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①是可以通过立项争取政府资金支持;②是可以制定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到秦川牛的产业开发。通过全面规划,科学指导,有计划、按步骤做好产业开发利用,相信秦川牛产业化路子会越走越宽。

[1]张兆顺.陕西秦川牛开发利用途径探析[J].黄牛杂志,2002,26(1):30-31.

[2]马捷琼,刘缠民,陈 宏.我国珍贵的黄牛品种——秦川牛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J].生物教学,2006,31(11):2-3.

[3]原积友,刘收选.秦川牛普查报告[J].黄牛杂志,1999,25(1):39-40.

[4]邱 怀,常智杰,昝林森.秦川牛及其杂种后代胴体评定标准(试行)[J].黄牛杂志,1997,23(2):11-12.

[5]贾永宏.关于秦川牛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黄牛杂志,2003,29(5):46-72.

猜你喜欢

肉用秦川保种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措施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傅雷的称赞
换座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该得奖的李老师
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国内外驴品种的肉用指数评价与聚类分析研究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