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由孜在维吾尔医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13-01-23阿依加玛丽买买提帕提古力雅克甫希尔艾力吐尔逊库尔班尼沙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肉豆蔻挥发油炮制

阿依加玛丽·买买提 帕提古力·雅克甫 希尔艾力·吐尔逊 库尔班尼沙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维吾尔药肉豆蔻又名肉蔻、肉果、玉果、顶头肉,维吾尔语名称为朱由孜(joyuz),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阿拉伯名称:节维祖提比《白色宫殿》,波斯语名称:节维孜补亚《拜地依药书》,阿拉伯名称:节维孜拜瓦《药物宝库》。《大医典》载:“是一种易碎,壳薄,气香,味强,如没食子大小,与核桃相似的果实。”;《白色宫殿》载:“大小如没食子,外壳薄,气味芳香,容易打碎的一种果实。”;《药物宝库》载:“是一种树果实的仁子,产于‘阿亚瓦湾比桃’的岛上,树大小如核桃树,但比它小一些,叶子也基本与核桃树叶相似,但仍是比它小一些,细一些;果实比核桃小一些,有三层,第一层为外皮,色兰,质软,厚一指,可做果酱;第二层为稍微硬化的质层,称‘肉豆蔻衣’;第三层为紧贴在仁子上的种皮。”种仁比欧榛大一些,长一些,以新鲜,未虫蛀,质硬,味强,气香,色红褐者为上品。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有栽培。国外学者对肉豆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国学者在化学成分、炮制、栽培方面亦做了不少的工作,为了使肉豆蔻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对肉豆蔻维吾尔医药中的应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炮制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1 肉豆蔻在维吾尔医古籍中的临床应用

维吾尔医认为性味三级干热、味辛,具有生干生热、健胃开胃、增强消化、祛寒止痛、填精壮阳、强筋健肌、收敛消炎、利尿止泻功能;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胃寒纳差、消化不良、寒性头痛、黏液质性瘫痪、麻痹面瘫、关节炎、精少阳痿、疮疡、尿少腹泻[1]。

《大医典》:“收敛,明目除翳,爽口除臭,止泻利尿,止痛,止吐,消除痤疮。”;《白色宫殿》:“增强视力,消除眼角发红,爽口除臭,消除黑斑,收敛固涩,补肝,补脾,补胃,利尿,补胃之功尤其显著。”;《拜地依药书》:“苏醒,止脾脏久痛,消除皮下水肿。”;《药物宝库》:“软化和散除异常体液,保护自然力,祛寒壮阳。主治肝脏硬化,寒性肝脏炎肿,黄疸,多汗,器官气结,听力下降,寒性耳痛,蝴蝶斑,恶心,呕吐,胃脘湿盛,湿寒性胃源性腹泻,异常湿性停留胃脘,水肿,小便不通。”。

肉豆蔻可入蜜膏剂、消食膏、小丸、散剂、油剂、敷剂等制剂。主要方剂为买朱尼朱由孜(肉豆蔻蜜膏),主治胃虚纳差,寒性头痛,精少阳痿。由肉豆蔻,、阿育魏实、藏红花、小豆蔻、肉豆蔻衣、大麻叶油、蜂蜜等药味组成,工艺除了藏红花以外的药物研成细粉,过箩,西红花用一块方糖同研磨粉后倒入炼蜜和大麻油中调和制成蜜膏,盛于瓶内放置40d即可。性味干热。内服,2次/d[1];热维格尼朱由孜(肉豆蔻油)具有燥湿温经,强筋健肌,收敛消炎功效并治疗湿寒偏盛,瘫痪,面瘫,各种漏症,眼角疮疡及鼻部疮疡。由肉豆蔻适量,先剥去肉豆蔻皮,轧碎其仁,放入钢盘内,斜置于火上,再向仁里滴水,经加热挤压油脂流向低处时,及时收集于瓶内[2],治湿性腹泻。取适量肉豆蔻炒黄,研细,冲服,可治寒性头痛、瘫痪、面瘫、筋肌松弛、寒性肝脏炎肿、湿寒性各种疼痛、服用菝葜引起的器官虚弱。取适量肉豆蔻,研细,制成敷剂敷于患处,治蝴蝶斑、雀斑、跌打外伤瘀斑。取适量肉豆蔻,研细,与适量苦艾和蜂蜜制成敷剂敷于患处,治听力下降、寒性耳痛。取适量肉豆蔻,浸泡在适量热性油液中,加适量水,用温火煎,剩油分制成油剂,滴于耳孔,治视力下降、眼白翳肉、沙眼。[3]

2 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

肉豆蔻种仁含脂肪油25%~46%,种仁和种皮均含有挥发油8%~25%。油中主要含肉豆蔻醚(4%)、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肉豆蔻含脂肪酸25% ~40%,淀粉23% ~32%,蛋白质和少量的蔗糖,木聚糖(Xylan),戊聚糖(pentosan),色素,解脂酶(Lipase)、果胶(pectin)及一种皂苷[4]。近年来关于肉豆蔻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针对其挥发油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报道较多。郭希圣等经制备气相色谱和离心旋转薄层分离出7个化合物,经光谱和理化常数鉴定为β-派烯、γ-松油烯、1-松油醇、4-黄樟醚、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另外从肉豆蔻的己烷提取物中分离出一个化合物 ,鉴定为三肉豆蔻精[5]。李铁林等通过对肉豆蔻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测,定性鉴别出32种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6]。同时也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证明炮制后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生品挥发油相同,没有发现新化合物的色谱峰,但炮制后肉豆蔻挥发油中各组分的含量关系已发生变化[7]。贾天柱等通过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化学组分进行研究,分出近40个峰,鉴定了24个组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其相对含量[8]。杨秀伟等从肉豆蔻的种子分得8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学分析鉴定为新木脂素[9]。陈迪华等对在海南岛引种与马来西亚进口肉豆蔻(种子和叶)挥发油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二者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某些成分的比例有差异[10]。

在含量分析方面,郭希圣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肉豆蔻挥发油中肉豆蔻醚和黄樟醚的含量[11]。贾天柱等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肉豆蔻不同炮制品中肉豆蔻醚、黄樟醚的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后肉豆蔻醚明显降低,黄樟醚亦有所降低[12]。关于肉豆蔻脂肪酸研究较少。贾天柱等对肉豆蔻和肉豆蔻衣及其炮制品中脂肪酸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肉豆蔻衣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种仁,但两者在脂肪酸组成上不尽相同,种仁以肉豆蔻酸为主,假种仁以软脂肪酸和油酸为主。两者炮制后油量均有降低[13]。另有几篇报道,比较了不同炮制品挥发油、脂肪油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前后挥发油及脂肪油的化学成分变化不大,但含量因炮制方法不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也有报道说明,炮制前后肉豆蔻挥发油、脂肪油的含量基本相同,其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14]。

沈阳大学药学院的李秀芳等人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未经炮制的肉豆蔻干燥成熟种仁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异香草醛 (isovanillin)为首次从肉豆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5]。黄鑫等人对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分别检出58~104个色谱峰,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32% ~99.99%。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15% ~97.24%,芳香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06% ~25.51%。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和细辛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另外他们的研究又表明,肉豆蔻炮制技术中,麸煨有可取之处[16]。徐字金等人从非洲产肉豆蔻树干部分的乙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Hydroxyo tobain、二甲氧基二氢查尔酮和 didehydro-otobain等3个主要的化学成分[17]。张蕾等人采用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柱、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从分70%乙醇渗漉物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首次从肉豆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8]。赵启苗等[19]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肉豆蔻及其炮制品进行消解处理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其中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肉豆蔻中富含 Mg、Ca、Fe、Na、K 等无机常量必需元素和Mn、Cu、Zn、Se、Cr、Co、Ni等微量必需元素,其中 Mn 元素居首位,其次为Cu、Zn。经炮制后Ca、Fe、Na等元素的含量有所升高,Mg、K有所降低。另外,肉豆蔻中Al、Be等潜在有毒元素含量较低,炮制后基本没有变化。总之,肉豆蔻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无机元素,有害元素含量低;炮制后部分无机元素含量升高,而有害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卢金清等[20]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 色谱一质谱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 面积归一化 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出39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38个化合物。

3 炮制方面的研究

3.1 炮制理论方面的研究:药理实验证实,肉豆蔻的毒性成分为肉豆蔻醚[21],故临床以煨制品入药 ,认为炮制后降低了油质,免于滑肠,减少刺激性,从而增强了固涩之功。但近年来,对肉豆蔻的生用或炮制与否,成为大家关注和有争议的问题,对其炮制理论亦各有其说。有报道认为肉豆蔻炮制前后挥发油、脂肪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未能除去“滑肠性成分”,建议取消肉豆蔻的炮制,改为生用[22]。另外有的通过对炮制前后的肉豆蔻醚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炮制条件可使肉豆蔻醚的含量明显降低,若炮制程度不够,挥发油不但不降低反而会升高,毒性成分肉豆蔻醚含量偏高[23,24]。

3.2 炮制工艺方面的研究:肉豆蔻炮制常用的方法有面裹煨、麦麸或滑石粉炒煨。近年来,对肉豆蔻炮制工艺研究工作做的较多,深浅不一。贾天柱等通过比较面煨、麦麸煨、滑石粉煨的肉豆蔻醚的含量 ,认为麸煨法最佳,另外还考查了不同炮制温度、炮制时间、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确定各种炮制方法的最佳温度和时间[12]。王阁乾等通过对肉豆蔻生品及各种煨制品挥发油、脂肪油含量测定,对比挥发油的物理常数、薄层层析,认为可用烤箱煨制肉豆蔻[25],崔学义等根据古代文献提示及对现代工艺剖析,摸索出一种新的工艺方法[26]。张平在肉豆蔻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对其炮制方法进行了改进,将等量面粉用适量的水混合后拌成稠膏状,然后将净豆蔻投入其中,搅拌,待面粉全部粘附在药物表面后置锅内,先用中火拌炒,待部分水分蒸发后,改用文火,使药物凭借锅内的热气和温度,促进药物中的油性物质渗入辅料之中,或随蒸汽挥发,继续拌炒到面粉全部脱落,药物呈棕黄色并且果皮破裂时出锅,筛去面粉,放凉即可。结果表明,此法具有省工、省时、省料、易于操作的特点,肉豆蔻油性物质渗出较好,临床用药安全可靠[27]。

4 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

肉豆蔻具有抗菌、镇静、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1]。肉豆蔻种核、皮及它们的挥发油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与挥发油含量无关。肉豆蔻皮具有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28]。谢小梅等关于肉豆蔻对5种霉茵的抑制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肉豆蔻挥发油成分有明显的抗霉菌作用,其挥发油成分对5种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相等。可以把肉豆蔻作为高效、安全、价廉的天然的抗霉菌药物[29、30]。肉豆蔻种核还具有解痉活性和精神活性,可引起幻觉、幻想、精神愉快和妄想。虽然其精神活性归因于肉豆蔻醚,但是合成的肉豆蔻醚自身不会引起幻觉。一些实验认为,其他挥发油成分如丁香酚和 gerinol可能会提高其致幻作用。此外,另有理论认为肉豆蔻醚和榄香素可以被代谢为具有类似于麦角二乙胺(致幻剂,LSD)活性的安非他明相关化合物。肉豆蔻种核及油具有杀幼虫作用。初步研究显示,肉豆蔻种核己烷提取物能抑制大肠杆菌毒素的分泌。郭惠玲对肉豆蔻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小肠推进及药物性腹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肉豆蔻经煨制后可对抗番泻叶及抗蓖麻油的致泻作用,且肉豆蔻的炮制品与生品比较,能明显抑制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并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肠推进功能亢进[31]。种核已用于降低腹泻和慢性血钙过多而继发为甲状腺髓性肿瘤病人。种核提取物(丁香酚和异丁香酚)具有抗前列腺素炎活性。一些研究显示,肉豆蔻醚具有抗炎活性,降低肾前列腺素产生抑制血小板凝集。Gerinol的催吐作用比吐根更有效。种核油中的黄樟脑能促进小鼠肝癌的发展。动物研究显示,肉豆蔻醚可作为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诱导剂,抑制肿瘤形成[32]。

王阳等人探讨了肉豆蔻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肉豆蔻挥发油大、中、小剂量组可明显减慢心率,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降低心肌细胞损伤所释放的 GOT、CK、LD的含量,降低MD和升高SOD的活性,肉豆蔻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3-34]。伊乐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肉豆蔻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具有的保护作用[34]。张子英等[35-36]的实验研究证明,肉豆蔻挥发油抗大鼠心律失常机制可能通过负性心率、负性传导作用及增加冠脉流量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5 小结

维吾尔医药肉豆蔻可入蜜膏剂、消食膏、小丸、散剂、油剂、敷剂等。大部分制剂为粉碎入药,因此避免了温度对药材质量的影响。肉豆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所以,肉豆蔻炮制存在的争议。目前,肉豆蔻对炮制目的、意义,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的改变等,还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揭示肉豆蔻的炮制原理,从而对完善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炮制品质量的标准化以及推动维吾尔药炮制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另外,肉豆蔻的挥发油从药理作用来看,具有广阔的药用前景及应用价值;从从传统医学:温中下气,理脾开胃之功效看,可用肉豆蔻油治疗心胀痛、虚泻冷痢、宿食不消等症,还可用于抗炎、抗真菌、镇痛、防癌、抗肿瘤等。因此,对于合理的肉豆蔻炮制工艺研究,使其减毒增效,即降低肉豆蔻醚和黄樟醚等挥发油毒性成分,同时增加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甲基异丁香酚等有效成分,从而为肉豆蔻开发成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新型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1]吐尔洪·吾买尔,等.维吾尔医生药学下册[M].新疆: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4.

[2]穆罕木德·艾克拜尔·艾尔扎尼.卡地尔方剂集[M].波斯文石刻本.公元1752.

[3]穆罕木德· 胡赛音.药物宝库.[M]波斯文石刻本.公元18世纪.

[4]全国中草药汇编[M].人民卫生出版社(下册).1978;247.

[5]郭希圣,等.肉豆蔻的质量研究-肉豆蔻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J].药物分析.1985,(5);258-262.

[6]李铁林,周杰.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及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21-23.

[7]李铁林,等.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及肉豆蔻醚含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7):23 -25

[8]贾天柱.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比较[J].中药材,1992,15(1):27 -29

[9]杨秀伟.肉豆蔻化学成分研究[J].中成药 1994,16(5):38-40.

[10]陈迪华,等.海南岛引种的与马来西亚进口肉豆蔻(种子和叶)挥发油的比较研究[J].中药通报,1987,12(10);11-14.

[11]郭希圣.肉豆蔻的质量研究-II.肉豆蔻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药物分析,1987,7(6);331 -334.

[12]贾天柱.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的薄层扫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5):275-277.

[13]贾天柱.肉豆蔻和肉豆蔻衣及其炮制品中脂肪酸成分分析[J].中药材,1995,18(11):564 -565

[14]吴勇波,翁雪萍.肉豆蔻的现代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1997,(4);6 -7.

[15]李秀芳,吴立军.肉豆蔻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11);698.

[16]黄鑫,杨秀伟.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 G C- MS分析[J].中 国 中 药 杂 志,2007,32(1 6);1669-1673.

[17]徐字金,高树绪.非洲产肉豆蔻树干乙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J].有机化学,2007,27(10);1254 -1257.

[18]张蕾,徐云峰.肉豆蔻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6);16 -18.

[19]赵启苗,贾天柱等.ICP -MS法测定肉豆蔻及其炮制品中无机元素含量[J].甘肃中 医学院学报,2012,29(3);32-34.

[20]卢金清,李雨玲,等.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 -MS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3);202-204

[2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94

[22]天津市药品检验所中药组.关于中药肉豆蔻炮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草药通讯,1979,(1);16 -19

[23]李铁林,周庆.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及肉豆蔻醚含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23 -25

[24]贾天柱.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比较[J].中药材,1992,15(1):27 -29.

[25]王阁乾,等.肉豆蔻炮制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1993,13(9):26-27

[26]吴勇波,翁雪萍.肉豆蔻的现代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97,(3):6-7

[27]张平.常用中药的炮制工艺改进[J].安徽医药,2009,3(12):1770

[28]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M].2007,22(5);227-228

[29]谢小梅,陈资,等.花椒、肉豆蔻防霉作用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2);100 -101

[30]郑水,庆秦,等.几种植物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9,14(4):159.

[31]郭惠玲,曹永翔,等.肉豆蔻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肠推进及药物性腹泻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46-48

[32]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M],2007,22(5):227-228

[33]王阳,马瑞莲,等.蒙药肉豆蔻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2):124 -126

[34]张蕾,徐云峰,等.肉豆蔻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6):16 -18

[35]伊乐,马月宏,等.蒙药肉豆蔻对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民族 医药杂志,2010,11:48-50.

[36]张子英,伊乐,爱民,等.蒙药肉豆蔻挥发油对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41-43.

猜你喜欢

肉豆蔻挥发油炮制
肉豆蔻油超临界CO2提取工艺优化方法研究
肉豆蔻炮制研究进展
我的梦想
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
肉豆蔻油提取工艺及其功能作用研究进展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