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治疗萨病(脑卒中)临床体会

2013-01-23齐凤山董文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主方赫依外治

齐凤山 董文泉

(辽宁省阜新县蒙医药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100)

蒙医“萨病”属脑卒中范畴。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血供不足使相应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称为脑梗塞。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以下类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塞和脑腔隙梗塞。文献中又常统称为缺血性中风或闭塞性脑缺血病[1]。颅内大的静脉或静脉窦血栓的形成,也可导致脑梗塞,脑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塞称为脑血栓形成或脑梗塞,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缺血性中风、约占全部中风病人的70% ~80%[2]。蒙医认为长期饮食失调,恶血增盛,气虚血滞。上扰脑髓,损伤“白脉”,而发生此病[3]。由于发病的性质和症候的不同,临床上分型论治,是脑血栓后遗症恢复治疗的关键。先将论治体会分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发病年龄40~76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发病诱因:气虚血瘀,久病体弱,“巴达干”偏盛,或饮食肥甘,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恶血偏盛,梗塞脉窍,均为本病的病因。

2 治疗方法

治疗“萨病”实行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治疗,采用内服蒙药为主,外治结合,治疗初期以解毒、醒脑为主,后期以舒筋活脉、行气通血为主。用药上采取主方药加辅药对不同分型萨病进行辨证施治,主方药有三盆敖力布(珍宝丸),扎冲朱松(扎冲-13)。

2.1 “赫依”型:病情不稳,反复发作,偏瘫肢体常见痉挛,抽搐,伴头晕,耳鸣,多梦心悸血压不稳等,脉象虚缓,舌苔薄白。主方基础上加辅药沉香八味散,沉香-15,沉香-35等,外治可酌情用“尼如哈”疗(灌肠)。

2.2 “希日”型:起病突然,病情较重,发展较快,偏瘫肢体疼痛,发热,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头痛,血压较高,脉象洪大,舌苔黄厚。主方基础上加辅药八贵散,希日汤,地格达-5等。外治可酌情进行放血疗法。

2.3 “巴达”干型:发病迟缓,转归较慢,身体肥胖,肤色苍白,病侧发凉,表情迟钝,头晕嗜睡,脉象迟缓,舌苔肥大,苔少色白。主方基础上加辅药那仁满都拉,查干汤等。外治可用艾灸和火针。

2.4 “其素”型: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较差,面色赤紫,恶心,吐血,发热,头痛,血压升高,失语昏迷,脉象大,舌苔红。主方基础上加辅药马日沁-13,红花-13等。外治可用放血疗法。

2.5 “希拉乌苏”型:发病平缓,症状较轻,瘫痪肢体肿胀,疼痛,周身瘙痒,肌肉酸痛,患肢发凉,脉象弱而滑,舌苔白而薄。主方基础上加辅药森登-25等[4]。

2 疗效分析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专科检查正常和基本正常,生活自理。

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

明显进步: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或进行性加重。

3 治疗结果

以3个月为1疗程。基本治愈25例;缓解12例;明显进步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

4 体会

蒙医”萨病”病机复杂,常涉及五脏六腑、经络、血脉。主因”琪素”与”巴达干”增多后,与”赫依”相博,”赫依”与“琪素”运行受阻,表现脑功能障碍[5]。临床上恢复程度与梗塞面积、大小、位置、个人体质、患病时间息息相关。笔者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蒙医理论辨证施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采用内服蒙药为主,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益五脏,利六腑;结合外治疗法,如放血、艾灸、针刺、“尼如哈”疗法(灌肠)等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预后好,无毒副作用,并呈反复性小的特点。

[1]王立忠,赵国华,等.脑血管病中西医诊疗与康复[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2]蒋国卿,麻继红,景利娟.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手册[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

[3]齐凤山,敖光,等.蒙医药治疗脑血栓30例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8);17

[4]特木其乐,敖其尔,等,蒙医药治疗120例萨病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2):8

[5]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

猜你喜欢

主方赫依外治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陕北秧歌闹起来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赫依证的证期标准化研究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中医外治杂志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赫依型心刺痛患者蒙医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