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干预蛛网膜下出血并发血栓方法探讨

2013-01-23李明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3期
关键词:蛛网膜脑血管血栓

李明宇

蛛网膜下出血作为脑卒中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常常并发血栓[1],以及引发患者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室内出血等[2]。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蛛网膜下出血并发血栓就成为临床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随机抽取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临床防御蛛网膜下出血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蛛网膜下出血患者,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男16例,女12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善,经CT检查,均表现为网膜下出血症状。

1.2 研究方法 针对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例,观察组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对照组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则要综合干预,针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

1.3 干预方法

1.3.1 病史询问 医护人员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如突发性头痛、呕吐、以及头昏、眩晕以及下肢疼痛等症状。

1.3.2 临床检查 蛛网膜下出血患者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可在局部见血管杂音,同时,要例行辅助检查,通常蛛网膜下出血静脉注射增强剂部分会显示畸形血管,经过脑血管造影,表现为脑动、静脉畸形。

1.3.3 治疗干预 所有患者均要例行CT检查,确保患者无临床恶化、脑出血症状减轻或者维持原状,所有患者均例行脑室引流术,待患者症状缓解、血压稳定、呼吸正常后,进行CTA和脑血管造影,同时,口服尼莫地平片,60 mg/次,连续服用14 d。

1.3.4 影像学评估 术后,所有患者均例行头颅CT检查,检查患者症状是否缓解,确定其临床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3.8%,其临床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蛛网膜下出血是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4%~26%以上蛛网膜下出血并发血栓患者多数在就医途中就会病死。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临床防御蛛网膜下出血并发血栓就成为临床探讨的热点问题。

3.1 病理机制 蛛网膜下出血是由于脑表部位以及脑底等血管破裂引起的,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是脑卒中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常常并发血栓,以及引发患者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室内出血等。通常其主要病因如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

3.2 临床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积血部位、出血量、脑脊液循环受损程度等。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症状,有短暂性意识障碍,有时还会出现眩晕、项背痛或下肢疼痛等症状。

3.3 临床干预措施 蛛网膜下出血采用综合治疗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预后效果,并可以有效控制血栓并发,具有良好的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3.8%,其临床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临床综合治疗干预的重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①仔细询问病史及症状,例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患者疾病特征;②加以辅助检查,明确患者病情;③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并且加强术后并发症控制,避免患者再出血和血栓的形成;④降低颅内压,加强护理,预防褥疮、肺不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保持生命体征稳定。

[1] 毛希宏,宋黎,李斌,等.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处理.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4):383-386.

[2] 王毅,黑砚,杨新吉,等.60例眶颅沟通肿瘤的诊断分析.眼科研究,2005(12):653-655.

猜你喜欢

蛛网膜脑血管血栓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