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胃一号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体会

2013-01-23秦俊岭

中医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郁金膏方运化

李 勇,秦俊岭

(德州市中医院内科,山东德州25301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每于冬季要求服用膏方者日益增多。膏方在唐宋时期称为“煎”,至明清则改谓“膏”或“膏滋”,是将中药加水煎煮3次后去渣过滤,再加各种胶饴等辅料浓缩而成的一种内服剂型[1]。膏方的作用如秦伯未[2]所言:“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故俗亦称膏滋药。”其作用一者在于补益机体之虚,以求机体强健;二者正气强实,而病邪得以衰退。所以有学者[3]认为:“膏方不同于其他补药、补方,它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在膏方的遣方用药方面应该严格遵照中医学理论,以辨证论治体系为基础,合理搭配药物,使机体阴阳平衡,气机调畅,正气得扶,而病邪得去。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健胃一号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良好疗效,现就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1 健胃一号膏方方解

健胃一号膏方组成:党参300 g,白术300 g,茯苓 300 g,半夏 120 g,黄芪 300 g,山药 300 g,陈皮150 g,柴胡120 g,郁金120 g,黄连30 g,吴茱萸30 g,枳壳300 g,青皮 150 g,藿香梗 300 g,苏梗 150 g,桔梗120 g,香附 150 g,木香 150 g,杏仁 60 g,白豆蔻300 g,砂仁90 g,生薏苡仁300 g,女贞子150 g,旱莲草150 g,山茱萸 300 g,熟地黄 300 g,杜仲 150 g,川续断150 g,甘草60 g,用饴糖500 g收膏。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山药健脾养胃为君;以吴茱萸汤合柴胡、郁金暖肝温胃,疏肝理气;香苏散合藿香梗、桔梗、杏仁理气化湿;白豆蔻、砂仁、生薏苡仁健脾化湿为臣;佐以二至丸合山茱萸、熟地黄、杜仲、川续断平补肝肾。

2 健胃一号膏方处方理论基础及原则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泛酸”“嘈杂”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情志失和,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成。其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而标实。实则以肝胃不和,肝郁气滞为主;虚则以脾胃虚弱为主,日久又于肝肾密切相关。发病之时多表现为肝胃不和证。胃之受纳,脾之运化,均有赖于肝的疏泄。若肝失疏泄,影响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引起肝胃不和的病理表现,可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嗳气腹胀等。而缓解期则主要以脾胃虚弱表现为主,如神疲乏力、纳差食少、肢体倦怠等。日久,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先天失养,而有肾之精气不足,甚则累及肾阴、肾阳,以致气血不足;也可累及于肝,导致肝之气血不足。故而在该病的缓解期治疗,应以本虚为病理要点。若以膏方为治疗之法,则应以健脾养胃、调畅气机为第一法则。脾胃得健,则气血生化有源,神疲乏力等症状方可消除;脾胃为气机升降中枢,脾胃气机升降调畅,则清气升、浊气降,全身气机方可得以通畅,而胃脘饱胀、嗳气吞酸等症状得以消失无存。肝脾相升,疏肝即可扶脾,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功能正常的基础,故而疏肝扶脾又是膏方治疗该病的又一法则。脾胃功能失常,脾虚则痰湿内生,一则蕴于中焦,阻遏中焦气机;二则痰湿伤阳,脾阳不足;或湿热伤阴,胃阴亏乏,均可加重脾胃功能失常,由此可知,健脾化湿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脾阳根于肾阳,胃阴根于肾阴,平补肾阴肾阳,以使脾胃功能得健,为重要方法。

3 运用心得

3.1 药味平和,平补平泻

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多见患病日久,病情反复,脾胃素虚。在缓解期若进补太过,往往出现胃脘饱胀、恶心、纳呆,盖因甘温补剂碍胃所致。更有年老体弱之人,病久而成虚不受补之势。而健胃一号膏方无大补大泻之味,属平补平泻之法,药物多性味平和,在临床运用中,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多能长期服药。

3.2 重视调畅气机药物的使用

脾胃为气机升降中枢,脾胃既病,其重要的病理表现即为气机升降失常,因此,在膏方的遣方用药上应格外重视调畅气机药物的使用。调畅气机不同于单纯的顺气理气,理气药物的选择应以能兼以祛湿化浊,疏肝散郁为原则。如杏仁可宣肺气,以利于水湿之上源;苏梗、藿香梗、桔梗可疏风,而化湿;白蔻仁、生薏苡仁、砂仁可健脾化湿,湿去则气机得以调畅;柴胡、郁金更能调畅肝气,肝脾相升,则脾气得复。

3.3 暖肝益肾,以复脾胃生化之源

肝、肾二脏对脾胃的作用,在既往的文献中论述甚多。朱生樑[4]老中医用膏方就特别重视脾肾共举,盖因肾之阳气不足,则脾阳不振,而运化无力;反之,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后天失养,肾之精气亦不足。肝之疏泄太过以乘脾,在临床上甚为常见,而肝之疏泄不及往往被忽视。肝之疏泄不及,此为肝气虚,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倏时头晕眼花无所见、舌体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5],治疗当以山茱萸、黄芪、党参等药物。健胃一号膏方对此理论特别重视,处方中除以上述药物补肝气之外,另以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助脾胃运化复常。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62岁,2011年11月2日初诊。主诉:神疲乏力、纳差腹胀2年余。现症:神情疲惫,少气懒言,纳差食少,餐后胃脘满闷,夜间睡眠不安而易醒,两胁部时有胀满不适,腰膝酸软,无口苦咽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断:痞满,证属脾胃虚弱,肝气不疏,肾精亏虚。治宜疏肝健胃,温肾健脾,理气消胀。给予健胃一号方加减,处方:党参300 g,白术300 g,茯苓300 g,半夏 120 g,黄芪300 g,山药 300 g,陈皮 150 g,柴胡120 g,川楝子 60 g,郁金 120 g,川芎 120 g,黄连30 g,吴茱萸 30 g,枳壳 300 g,青皮 150 g,藿香梗300 g,苏梗150 g,桔梗120 g,香附150 g,木香150 g,白豆蔻300 g,砂仁90 g,生薏苡仁300 g,女贞子150 g,旱莲草 150 g,山茱萸 300 g,熟地黄 300 g,杜仲150 g,川续断150 g,甘草60 g,用饴糖500 g收膏。早晚空腹各1匙开水冲服或含化。如遇感冒等急性病时暂停服用,忌辛辣、腥物。5个月后,二诊:患者自诉前方所制药膏共服用3个月,无不适症状出现,且既往症状均消失,如其自己所言“似又回到年轻时的体质”,而大悦。

[1]华浩明.膏方的历史源流初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4):248.

[2]胡冬裴.试论中医膏方之源流[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7(4):9.

[3]柯莹玲,单兆伟.试论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的原理和时机[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8.

[4]黄天生,马淑颖,程艳梅,等.朱生樑应用膏方治疗脾胃病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00.

[5]王菲菲,马健.肝气虚及其证治探析[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5):294.

猜你喜欢

郁金膏方运化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服用膏方不适怎处理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冬令进补有膏方
川郁金入药道地史考证*
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醋炙前后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及水煎出物含量比较Δ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冬来到,膏方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