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4例
2013-12-25朱晶萍
朱晶萍
(定西市妇幼保健院,甘肃 定西 743000)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严重者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工作、生活和学习。该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其发生受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属于心身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心理治疗联合对症治疗,如镇静、止痛、解痉等方法,但疗效欠佳。2009年5月—2012年10月,笔者采用平衡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4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原发性痛经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年龄14~36岁,平均(20.32±3.86)岁;病程0.5~10 a,平均(5.52±3.48) a;病情程度为轻度10例,中度17例,重度7例。对照组33例,年龄15~35岁,平均(20.54±4.02)岁;病程1.2~10.5 a,平均(5.32±3.68) a;病情程度为轻度9例,中度16例,重度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1]中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①病史在月经初潮后1~2 a,周期较规律后即可发生,尔后随月经周期而发作;②症状见下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多数发生在月经来潮第1天,历时数小时或1~3 d,疼痛位于下腹部,或牵引腰骶,或放射至大腿内侧,甚可致昏厥;③妇科检查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痛经症状评分标准及痛经轻重程度分组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评分与分度标准[2]。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②年龄14~40岁;③经妇科检查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3.2 剔除病例标准
①观察资料不完整者;②中途不能坚持治疗或退出者;③研究中采用其他治疗措施者;④治疗依从性差者;⑤妇科检查有其他器质性病变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病例均采用平衡针灸针刺联合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①平衡针灸治疗。选穴:主穴选痛经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第4肋间静脉前皮支的内侧支出现针感为宜;配穴选腹痛穴。定位:痛经穴在胸骨柄正中线1/2处,相当于第4肋间隙;腹痛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0 mm×7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痛经穴,一步到位针刺法,待针体进入一定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腹痛穴,交叉取穴,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疗程:患者于经前1周开始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每日1次,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②中药治疗。采用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炮姜、当归、茯苓、白芍、川芎各10 g,薄荷5 g、甘草6 g,川楝子、延胡索各20 g。于经前1周开始口服,每日1剂,浓煎200 mL,分早晚2次口服。连服10 d,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对照组病例采用上述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订。治愈:治疗后痛经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未复发。好转:治疗后痛经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但是停药后不能维持3个月。无效:经治疗后痛经或其他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6,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症状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
8 讨 论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痛经发生时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因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变化急骤,气血运行不畅,则“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或冲任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气血不荣,不荣则痛”。其病因有寒湿、湿热、气滞、血瘀、虚损或禀赋不足,以寒、瘀多见。目前现代医学对痛经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认识仍无确切定论,认为主要与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异常,及子宫收缩异常等有关。疼痛与个体痛阈、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且痛经的发生还受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中医治疗主要采用辨证论治,常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气导滞等治法,选用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清热调血汤等加减治疗,但疗效并不肯定。
平衡针灸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其治疗痛经的原理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是一致的,即通过刺激机体的特定靶穴,通过机体传入神经到达脊髓神经,传导到大脑中枢神经,释放递质如脑啡肽、吗啡肽等,以达到镇痛及调节机体自身不平衡的状态。平衡针灸方法独特,信息传导快,针感明显,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炎、调节内脏机能、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5]。胡萍等[4]报道:采用温针灸等方法治疗痛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与笔者使用平衡针灸配合中药加减治疗疗效接近。但平衡针灸具有操作简便、经济、费用低廉、不留针、省时省力、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与传统针灸相比优势更加明显。袁红等[6]通过对大鼠的实验研究表明:平衡针灸相关穴位,可引起下丘脑β-EP和受体的结合,促进血清中5-HT、Ach含量升高,通过改变以上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抑制伤害性感受器兴奋、加强5-HT的下行抑制系统、改善疼痛局部血液供应,进而实现镇痛效应。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散结等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除湿;甘草配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温化寒湿。金铃子散是缓急止痛的代表方剂。两方合用,可治疗各类原因引起的痛经,临证可灵活加减。
本研究再次证明,平衡针灸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平衡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其近期、远期疗效远远高于单纯中药治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1]罗颂平.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3-26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
[4]胡萍,陈尚杰.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6(5):21-22.
[5]王文远,刘延国,李步峰,等.平衡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70例[J].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2008,8(3):42.
[6]袁红,陈榕,黄大鹏,等.平衡针对大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平衡针灸平衡医学杂志,2012,12(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