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13例术前诊断体会

2013-01-22戴江峰王文强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绍兴312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胸骨囊性腺体

戴江峰 王文强 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 绍兴312000

甲状旁腺囊肿(parathyroid cysts,PTC)临床少见,据统计占所有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的0.06%[1]。1880年由Ivor sandstrom 首次在尸检时发现。1905年Goris 报道第一例临床病例并手术治疗成功。分为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functional parathyroid cyst,FPTC)和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nonfunctional parathyroid cyst,NFPTC)。笔者回顾分析我院发现的13例NFPTC 患者的症状体征,术前检查及手术方式,以期得到规范的诊断治疗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7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发现NFPTC 病例13例,病理诊断甲状旁腺囊肿明确,其中12例经手术切除。男4例(30.77%),女9例(69.23%),年龄22~70岁,平均54.5岁。

1.2 临床表现以及相关体征 13例患者中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6个月。肿块缓慢增大,无1例有不适症状出现,未发现声音沙哑,吞咽异常和颈部不适感。7例自行发现,6例体检发现颈部肿块。除1例伴发甲状腺结节外,12例为一侧单发,其中右侧5例,左侧7例。13例均位于甲状腺下极,其中2例部分肿块进入胸骨后方。11例呈椭圆形,2例长条形态。肿块能随吞咽上下活动10例,较固定3例,边界清楚,质地较韧,未发现波动及搏动感,无触痛感。

1.3 术前检查及检验 13例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血钙、磷、AKP、T3、T4、FT3、FT4 和TSH,甲状旁腺素均在正常范围。B 超检查:肿块最小1.2cm×2.0cm,最大者6.4cm×6.7cm,均为一侧甲状腺部位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椭圆形或长条形态,囊腔内液体较透亮。其中9例常规双侧肾脏检查未发现结石,另4例未行双肾B 超检查。7例行CT 平扫+增强发现肿块位于甲状腺外侧或后侧,囊肿外侧没有甲状腺腺体存在,囊肿边缘清楚,包膜完整,增强后病灶无强化,CT 值10~30HU。

1.4 术前诊断 13例中术前诊断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6例,甲状腺囊肿3例,甲状腺腺瘤出血囊性变4例。其中确诊6例,于术前行囊肿穿刺,抽得稀薄无色液体,肿块明显缩小,囊液内检测到甲状旁腺素,细胞学检测有2例发现甲状旁腺细胞,故而确诊。

2 治疗及结果

13例中,行手术切除12例,1例确诊患者放弃手术。除术前确诊6例外,其余病例在术中行冰冻切片证实,而行囊肿切除,保留全部甲状腺腺体。笔者总结发现,术中打开甲状腺外科包膜即可暴露肿瘤,呈囊性,半透明,包膜完整,位于甲状腺背侧并向外侧或下方延伸,肿瘤与甲状腺固有包膜有明确分界,予完整切除囊肿。

标本病理大体观:肿瘤呈囊性,10例呈椭圆形,壁薄内外光滑透明,囊液稀薄,无色,清亮。石蜡切片+H.E 染色;光镜检查:囊壁为单层透亮细胞,其下为纤维组织,并可见散在甲状旁腺细胞巢。9例免疫组化发现,CgA、NSE、CK、CK20 呈阳性表现,TG 阴性表现。病理确诊。

本组病例随访26个月~5年,平均49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

3 讨论

3.1 病 因 该病病因尚未明确。主要学说有:①第3、4 鳃裂在胚胎发育下降至纵膈过程中残留而成;②出生后持续存在的Kursteiner 管衍变形成;③由微小囊肿汇集或囊液潴留所致;④甲状旁腺腺瘤,增生退行性改变或出血所致;⑤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物潴留所致;⑥不排除与胸腺的相关性。也有报道[2]用药物诱发大鼠甲状旁腺囊肿的动物模型,对以上理论发出挑战。

3.2 症状和体征 甲状旁腺疾病少见,而甲状旁腺囊肿更为罕见,仅占甲状旁腺肿瘤的1.5%~3.2%。其中NFPTC 占囊肿大多数。NFPTC 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表现包括:①男女比约1∶1.5~3.0,中老年多发,部位在颈前部或上纵膈。②偶然或常规体检发现的颈部单发结节。③自觉症状少见,据外院报道偶有吞咽困难,颈部不适,疼痛,咳嗽,声音沙哑罕见[3]。④肿块缓慢增大,病程较长。10年以上的病例并不少见。体征包括一侧下颈部单发结节,其中左侧占七成,罕见多发结节。肿块边界清楚,多能随吞咽上下活动,无触痛,肿块较韧,无波动及搏动感。颈部淋巴结无肿大。根据以上依据与甲状腺结节或甲状旁腺肿瘤很难鉴别。

3.3 术前检查 NFPTC 患者术前常规检验包括甲状腺功能,血生化检查,血常规,甲状旁腺素,全部提示正常范围。B 超检查和CT 检查有其特异性表现,值得探讨。

3.4 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B 超检查是NFPTC 患者所有检查中最普及、最简便、最有意义的项目[4]。有经验的B 超医生可能首先诊断甲状旁腺囊肿,本组13例中有5例系B 超首诊。笔者对NFPTC的囊肿形成及B 超表现总结如下:①本组行手术治疗的12例NFPTC 全部来源于下旁腺。肿块位于一侧下颈部,左侧多于右侧,仅1例有伴发结节。囊肿上端不超过甲状腺中极水平,可进入胸骨后方,但相邻甲状腺组织解剖结构和位置正常,腺体未见肿大。对比总结胸骨后甲状腺病例文献报道,笔者发现胸骨后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均为甲状腺腺体或实质性结节进入胸锁关节及胸骨后方,未见甲状腺囊肿和出血囊性变结节进入胸骨后方的报道。所以认为,胸骨后囊性结节在排除胸腺囊肿和纵膈肿瘤后,需要考虑甲状旁腺囊肿可能,尤其是与甲状腺部分粘连的囊肿,位于下颈部或进入胸骨后方,要高度警惕NFPTC。②13例甲状旁腺囊肿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形态规则,囊壁菲薄,腔内不能探及隆起的组织结构。囊肿均位于甲状腺组织的背侧或外侧,但囊肿未见被甲状腺腺体包围,即有一侧或多侧囊壁游离于腺体外。这和多数甲状腺囊肿和结节出血囊性变的病例有本质区别,并鉴别于囊性淋巴管瘤、鳃裂囊肿。③囊肿弹性好,腔内为清晰透声暗区,无血流信号,肿块为单一囊性。未见混合性团块,腔内未见云雾状,絮状回声,未见强光斑及彗尾征,未见分割光带,未见绕边血流。可进一步区别于出血囊性变结节。

CT 检查:笔者发现甲状旁腺囊肿的CT 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率。CT 联合B 超,临床诊断1例。总结特征CT 表现:囊肿位于甲状腺背侧或外侧,与气管相邻,后外方见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囊肿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囊肿外侧没有甲状腺腺体组织包裹。增强后见部分囊肿突出或下垂,离开腺体组织,囊液稀薄,病灶无强化,CT 值10~30HU。

B 超和CT 检查确定相关表现后,可完成临床诊断。但确诊需要病理依据。所以囊肿细针穿刺必不可少。穿刺发现囊液为稀薄液体,无色或淡黄色。囊液内甲状旁腺素含量,经过免疫化学荧光法测定>30pmol/L。部分囊液经过离心,分离后,病理细胞学镜检甲状腺旁腺细胞。在排除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后,可确诊NFPTC。

术前行囊肿穿刺,仍漏诊1例。因为囊液细胞学及甲状旁腺素检测均没有阳性发现。笔者总结认为穿刺针宜细,减少出血干扰。

通过对13例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症状、体征、术前诊断分析,笔者认为,NFPTC 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但B 超联合CT 增强扫描将可以发现特征性表现。细针穿刺囊肿,检测囊液甲状旁腺素和甲状旁腺细胞即可确诊。

[1]Pinney SP,Daly PA.Parathyroid cyst:An uncommon cause of a palpable neek mass and hypercalcemia[J].West J Med,1999,170:118-120.

[2]吴文溪.甲状旁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1):673-674.

[3]刘艳丽,王颖,聂增尧,等.非功能性甲状腺旁腺囊肿五例的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6):356-357.

[4]张坤,吕昕亮,朱锦德,等.非功能性甲状腺旁腺囊肿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897-899.

猜你喜欢

胸骨囊性腺体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春蚕吐丝
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