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52例
2013-01-22崔伯岩侯松涛
崔伯岩,侯松涛
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52例
崔伯岩,侯松涛
肛周脓肿;皮桥;开窗引流术
马蹄型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病情较重、感染范围较大的一种类型,传统手术采用单纯性切开旷置术,对肛门功能损伤较大,术后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且易发生肛门畸形、肛门移位等后遗症。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1]治疗5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28~61岁,平均44.5岁。均为急性发病,病史3~7 d。主要表现为肛周红肿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3℃,19例伴大小便困难。肛门后侧及两侧均可触及炎症性包块,局部红肿压痛,45例内口位于肛管后正中,6例有2处内口分别位于截石位5点和9点,1例内口不明确。血常规WBC最高20.56× 109/L。
1.2 治疗方法 腰麻,截石位。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放射状切开,切口约2~3 cm,内窄外宽。弯钳自切口探入脓腔,钝性分离,放出脓液,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食指探入脓腔,打开后侧及两侧脓腔内的纤维间隔,充分排脓,勿留死腔。探针由切口探入,手指伸入肛内引导,内口均位于肛隐窝附近,或凹陷或隆起。明确内口,探针由内口探出,沿探针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内口及内口附近感染的肛隐窝。若内口不明确,可使用亚甲蓝着色的方法查清内口位置。或根据所罗门定律,用钩形探针对可疑的内口进行探查。病变的内口常容易探入,探入后有少量的脓液溢出。若内口越过肛管直肠环,需要进行挂线,20 d后行二次手术。手指探查两侧脓腔的顶端,在距肛缘约2 cm处做弧形切口,向下扩创延伸,与主切口间保留0.5~1 cm宽的皮桥。两侧切口与主切口下方贯通成隧道样,刮匙彻底清除搔刮腐烂组织,修剪创缘,充分止血,皮桥下放置凡士林油纱条,松紧适度。
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术后第1 d给予自拟中药方剂坐浴熏洗[2],康复新液冲洗,皮桥下放置凡士林油纱条换药及微波治疗。创面肉芽组织从内向外生长最佳,若肉芽高出皮肤,给予高渗盐水纱条湿敷或及时修剪。
2 结果
52例均一次性治愈,创面愈合时间30~40 d,平均35 d。手术瘢痕小,无皮瓣外翻,无肛门畸形、肛门移位及肛门狭窄等后遗症。随访最短4个月,最长1年,无1例复发。
3 讨论
肛门直肠周围分布有若干组织间隙,感染时各个间隙间可互相扩散。马蹄型双侧肛周脓肿多为肛管后间隙脓肿向两侧坐骨直肠窝扩散形成,由于脓肿位置较深,范围较大,积脓较多,脓腔内又分多个纤维小隔,以往手术为保证引流通畅,完全切开排脓,损伤较大,复发率高,术后疼痛明显,愈合时间较长。后期常出现皮瓣外翻,因瘢痕形成不规则,可导致肛门畸形或移位。我们采用的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在充分打开脓腔、不留死腔、保证引流通畅的基础上,又保留了皮桥,组织损伤少,保留了肛周皮肤的完整性,使长切口变成了数个有皮桥连接的小切口,缩小了瘢痕,缩短了愈合时间,也防止了肛门畸形、肛门移位及肛门狭窄等后遗症的发生。
[1]马辉,陈战斌,张管平.清除内口分段开窗对口引流治疗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3):75.
[2]张彦峰.肛周脓肿的术式选择与术后中药熏洗[J].现代中医药,2012,32(2):32.
(收稿:2013-03-18 修回:2013-04-26)
(责任编辑 司呈泉)
R657.1+5
A
1007-6948(2013)06-0704-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3.06.038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院肛肠科(天津 3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