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儿童急性中毒临床分析
2013-01-22夏建红
夏建红
112例儿童急性中毒临床分析
夏建红
儿童急性中毒在儿科急诊中较常见,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各有特点[1]。笔者总结分析了近4年来本院诊治的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了相关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01—2011-12本院儿科因急性中毒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12例,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4.30±3.13)岁。入院后均按急救常规进行毒物清除、对症支持等治疗,包括:(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彻底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毛发、指甲缝中的毒物。(2)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催吐时严格掌握禁忌证与适应证。应尽早进行洗胃,一般在服毒后4~6h内洗胃有效,但超过6h仍有洗胃必要[2],惊厥者在惊厥控制后进行。洗胃后,灌入泻药进行导泻以清除肠道内的毒物。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对于口服中毒>6h,导泻无效及抑制肠蠕动的毒物中毒的患儿可考虑灌肠。(3)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如利尿、吸氧等。(4)特殊解毒药的应用: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判断毒物的种类与性质,尽可能明确毒物名称与剂量,尽早使用相应的特殊解毒剂,如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药一般用阿托品、碘解磷定;重金属中毒时多用依地酸钠钙解救。(5)对症治疗:对症处理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惊厥及急性脑水肿等。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患儿中毒的年龄分布、中毒种类、原因、就诊时机、临床表现和转归等。
2 结果
2.1 中毒患儿的年龄、性别特征 急性中毒患儿共112例,其中男69例(61.6%),女43例(38.4%),男女比例1.6∶1。其中<2岁9例(8.0%),2~5岁75例(67.0%),5~12岁18例(16.1%),>12岁10例(占8.9%)。农村儿童68例(60.7%),城郊37例(33.0%),市区7例(6.3%)。
2.2 中毒物种类及吸收途径 患儿药物中毒45例(40.2%),包括地西泮8例、右美沙芬7例、异丙嗪6例、氟哌啶醇6例、复方苯乙哌啶5例、枸橼酸喷托维林4例、阿托品4例、开瑞坦3例、氨茶碱2例;食物中毒28例(25.0%),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植物性食物中毒,其中含亚硝酸盐的肉类中毒8例、未煮熟的豆角中毒6例、发芽土豆中毒4例、毒菌中毒4例、鱼胆中毒3例、河豚中毒3例;农药及鼠药中毒21例(18.8%),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9例、百草枯3例、毒鼠强3例、溴鼠灵2例、磷化锌4例;一氧化碳中毒8例(7.1%);次氯酸钠中毒6例(5.4%);高锰酸钾中毒4例(3.6%)。毒物吸收途径中经消化道途径97例(86.6%),呼吸道途径8例(7.1%),注射途径4例(3.6%),皮肤途径3例(2.7%)。
2.3 患儿中毒原因 <2岁患儿中以误服各种药物、食物较多,2~5岁患儿中除误服药物中毒外,食物中毒逐渐增多,占21例(18.8%)。服药自杀患儿5例,其中9~14岁4例(3.6%)。自杀患儿中农村3例,均为农药,其中2例为百草枯,1例为有机磷农药;城市2例,均服用安眠药物。
2.4 就诊时间 本组患儿中就诊最早为中毒后15min即送到医院抢救,最晚的为3d。城市患儿就诊时间在15min~1d内,农村患儿在1.5h~3d,17例患儿先在基层医院经过初步处理后转入本院。
2.5 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药物中毒多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婴幼儿则以惊厥为主要表现。其中右美沙芬中毒可表现为嗜睡、昏睡、过度兴奋、共济失调、异常肢体活动甚至昏迷;镇静剂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共济失调、昏迷等。有机磷农药中毒以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口吐白沫、小便失禁为主。百草枯中毒表现为肺、肝、肾、心、脑等多脏器功能受损,并发症可见脑水肿、肾功能不全、肺水肿、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食物中毒以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头晕、耳鸣、口唇樱红,呼吸有特殊气味,严重者出现昏迷、惊厥、呼吸困难等。
2.6 预后 本组患儿治愈93例(83.0%);好转14例(12.5%);院内死亡4例(3.6%);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0.9%)。4例院内死亡病例中2例为百草枯中毒,2例为毒鼠强中毒。放弃治疗的1例患儿也为百草枯中毒,该例患儿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讨论
目前,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3],而急性中毒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从本院112例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点分析,男女比例1.6∶1,男孩比例高于女孩,发病年龄以2~5岁为主,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4],这与该年龄段儿童好奇心强、对危险事物缺乏判断能力、喜欢模仿大人行为等因素有关,而男孩普遍较女孩好动、喜欢探索、冒险性更强。农村及城郊患儿构成比高,与患儿家中无专人监管、家长防犯意识欠缺、药品或有毒物品随处存放等习惯有关。
因毒物、药物种类和吸收的途径不同,患儿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快速的诊断和及时到位的处理是治疗的关键。本组绝大部分患儿就诊及时,经治疗后痊愈,但仍有4例患儿死亡。死亡患儿均来自农村,与毒物摄入量大且未及时处理有关。另有1例患儿因病情危重,家长得知不易解救及经济原因选择放弃治疗。市区儿童就诊明显较农村、城郊儿童及时,这与不同地区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及家长的防犯意识差异有关。
本组儿童急性中毒绝大多数经消化道途径吸收,且以药物和毒物误服为主,发病人群集中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误服的药物往往是家长常用的药物或家中常备的应急用药,其中以安眠药地西泮最常见,其次是右美沙芬、异丙嗪、氟哌啶醇和复方苯乙哌啶等,这些药物的剂型或为散装片剂,或为糖浆,多无特殊的防范装置,儿童获取容易,家长若未妥善保管药物,容易导致误服或模仿大人服药。细菌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防治主要是正确选用卫生健康的食品,不吃有毒及过期、霉变食品及野生食物,如有些菌类(俗称蘑菇)不易辨认有无毒性,故不可随意食用。一氧化碳中毒病例中,大多数为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畅或室内使用燃煤取暖所致。农药中毒则多发生于农村或城郊结合部患儿,多因家长用饮料瓶盛装各种农用药物导致患儿误服。灭鼠药误服则发生于社区集中灭鼠期间,多因患儿捡食地上灭鼠食饵引起。百草枯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中等毒性除草剂,随着其在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中毒事件日渐增多。百草枯进入体内被肺部细胞所摄取并蓄积,可使肺、肾、肝、脑等重器官出现损伤,而其中毒特征性改变是出现肺泡和肺间质不可逆的纤维化,并进行性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超大剂量中毒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鼠药毒鼠强中毒主要通过对中枢或运动神经系统,尤其是对脑干产生兴奋作用而危及呼吸循环功能。目前,百草枯、毒鼠强等毒物中毒后仍无特效解救药物,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较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尽快促进毒物从体内排出仍是中毒抢救的主要措施,血液净化疗法在许多情况下成为抢救危重急性中毒患儿的首选方法。
对于儿童急性中毒,分秒必争的紧急处理是治疗的关键,而预防则意义更大。笔者通过对以上儿童中毒的原因分析,提出以下预防建议:(1)家庭常备药物应集中妥善保管;(2)切勿用饮料瓶盛装任何不宜食用的液体,农药、鼠药等危险物品应妥善保管;(3)教育孩子不能捡食地上的食物和饮料等;(4)厂商生产的农药等应有专门的危险标志并避免与饮料瓶包装相似;生产药瓶时应采用安全瓶盖;(5)社区灭鼠、杀虫应事先公告;(6)加强宣教,提高公众预防意识,并了解简单的应急处理措施。
[1]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93.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6.
[3]向伟,丁宗一.儿童意外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 (11):702.
[4] 李瑞娜.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分析[J].中外医疗,2013,4: 45-46.
2012-09-21)
(本文编辑:胥昀)
312300 上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