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学研究
——2012年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综述
2013-01-22张秀梅
张秀梅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7)
2012年11月10日至11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学术专场“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年会由浙江省社科联和浙江省社科院联合主办,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公共政策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收录111 篇论文,包括已立项课题成果30 余篇。会议专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题发言,如:宋林飞教授的“我国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景天魁教授的“浙江路径对现代化研究的启示”;曹锦清教授的“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思考”,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一、基本现代化的内涵、标准和路径研究
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世界性潮流,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性变迁。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迈入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浙江省在第十次党代会上就提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口号,力争比全国提前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仍然是会议的主要议程;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赵洪祝书记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
要实现基本现代化就要对其内涵、标准和路径进行研究。宋林飞教授认为,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并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给出了界定,即“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①宋林飞:《我国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评估》,主题发言。中共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区委分校斯国新则从“文明幸福”的角度,论述了基本现代化的最高愿景。②斯国新:《文明幸福:基本现代化的最高愿景——基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情况分析》,《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82-92 页。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陈占江通过比较马克斯·韦伯和黄仁宇两人之间诸多的思想交汇与分歧,来讨论“现代性的他者”问题。①陈占江:《现代性的他者:传统与中国——以马克斯·韦伯和黄仁宇为讨论对象》,《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15 页。
现代化本身也需要反思。浙江财经学院韩宗生以贝克的“工业现代化”与“反思现代化”为检视框架来反思中国现代化的路径与特征,并提出了浙江可能内蕴的发展风险,如科技风险、身份认同危机和生态风险。②韩宗生:《反思性现代化与浙江经验:基于贝克框架之上的批判与反思》,《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6-22 页。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黄建安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全面推进,不仅加剧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而且增加了浙江在实现基本现代化过程中遭遇“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③黄建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趋势下的浙江基本现代化:挑战与出路》,《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3-35 页。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杨建华则从理论的高度,对现代化提出了批判性反思,认为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各家现代化学派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教益,同时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对现代化理论作了新的讨论与认识,如“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现代化理论范式,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现代化模式,后发型国家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方式,家庭与企业相分离的工业化、现代化路径等。④杨建华:《现代化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11-126 页。
对现代化实现路径的探讨也是此次学术会议的热点,既有从国家层面进行思考,也有立足浙江省情进行分析。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党校杨富平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四大战略任务:一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二是构建合理的区域、城乡、阶层社会结构;三是实现均衡、协调、有序的稳定社会状态;四是建立完善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与援助体系。⑤杨富平:《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四大战略任务》,《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05-110 页。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张雅静认为,中国处于“第三代”现代化阶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五位一体”的现代化。⑥张雅静:《绿色发展:中国第三代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35-139 页。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夏梁省认为,浙江处于“二次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⑦夏梁省:《浙江加快推进“二次现代化”的动力来源及演化路径》,《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93-104 页。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张秀梅建立了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份“路线图”和“时间表”,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产业结构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和协调发展问题等进行了分析。⑧张秀梅:《从全面建设小康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27-134 页。另有一些学者从城市化的角度来探讨现代化问题,如中共温岭市委党校朱圣明对小城市建设的研究、中共台州市委党校李传喜对近郊村落城市化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李棉管对村改居的研究等。
二、基本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研究
社会转型是指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其社会转型的表现方式、具体路径及其强度会各不相同。而我国的社会转型更有其独具的复杂特点,即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同步进行且相互交织,社会转型与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过程是相伴随的,因此通过社会转型来研究基本现代化也是一个较好的视角。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董明从解析义乌入手,认为不同国家完成其现代性转型的具体路径不会划一,但仍有基本的规律性特质需要遵循,即经由国家与社会力量之间的持续互动博弈,行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体上则逐渐趋向一种人道、理性、均衡的现代性制度安排。⑨董明:《理想与现实之间:地方社会现代性演进的一种逻辑》,《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53-165 页。
社会分层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重头戏。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莫艳清认为,只有协调、有序、配套地深化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消除“渐进式”改革的“负效应”,才能从根本上将社会“阶层固化”消除在萌芽状态。①莫艳清:《“阶层固化”、“渐进式”改革与现代化发展》,《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76-184 页。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袁松则从村庄内部视角分析社会分层,他认为村庄场域内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象征资本发生了彼此转化的微观运动与同向反馈,这使得层级间的界限不断扩大和清晰,先富阶层的微观权力在社会生活中得以确认。②袁松:《微观权力的形成:村庄内部视角下的社会分层》,《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09-226 页。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风险问题也十分突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王井认为,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并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正是社会转型环境的作用。转型期农民市民化问题和外来人口社会融入问题也亟待关注。③王井:《社会转型政治风险与网络舆情相关性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91-196 页。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映红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民向市民化转型的特殊群体及其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着城市适应力较弱、制度政策环境较差、人格尊严易被漠视和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困难等问题。④任映红:《城郊农民市民化转型的几点思考》,《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85-190 页。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许涛研究了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问题,他认为以“本地—外地”为划分的地域身份正在接替户籍的作用,同时中国人特殊的信任结构并没有在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冲击下改变,依然存在着对自己人的特殊信任和对外人的普遍信任两种情况。⑤许涛:《二元社会结构变迁中我国公民与外来人口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97-208 页。
网络问题与信仰变迁问题也是社会转型期的热点。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姜方炳以“李刚门”事件为分析个案,认为“李刚”的污名化是“网络暴力”的一种风险效应,同时这种污名化的行为主体具有明显的草根性、非理性和抗争性等特征,实质是中国断裂社会民粹化的一种潜在病兆。⑥姜方炳:《污名化:“网络暴力”的风险效应及其现实隐喻》,《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92-303 页。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王建借用“技术想象”与“历史想象”在现代化中此消彼长的关系来解释信仰变迁的原因。⑦王建:《从“历史想象”到“技术想象”》,《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37-350 页。
景天魁教授进一步总结了转型期研究思路和途径的五个转向:从重视时间优先性转向空间优先性;从重视经济利益引领转化为重视精神文化引领;从重视结果性指标转向重视能力性指标;从比照西方转变为立足于中国崛起研究现代化;由研究从弱到强的上升型发展,转变为研究防止由盛转衰的持续性发展。最后景天魁教授从历史发展、实践探索等方面,提出理论研究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要局限在以往的现代化理论里面。⑧景天魁:《浙江路径对现代化研究的启示》,主题发言。
三、基本现代化与提升执政科学化水平研究
执政科学化水平决定了一个政党发展的基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外面临“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党执政能力的考验”。中国计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谢冠富指出,西方国家企图通过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价值观念方面的“攻心”;⑨谢冠富:《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59-368 页。我们还面临“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政党软权力的消解与建构”,中共绍兴市委党校佘湘指出,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政治”的不断扩展与延伸,中国共产党软权力的发展与维系遭到了巨大的困境。⑩佘湘:《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政党软实力的消解与建构》,《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04-311 页。对内面临“法的运行的不足”。余杭临平地区人民检察院陈曙光指出,立法、守法、执法、司法及法律监督等环节都存在不足之处;⑪陈曙光:《基本现代化背景下法的运行的不足和优化》,《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78-283 页。针对“政府治理的‘内卷化’问题”,中共杭州市委党校黄丽萍指出,政府在实施治理行为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离公共服务的价值目标,过度关注于指标化考核,呈现出工具理性特征,从而陷入“内卷化”的困境。①黄丽萍:《社会转型中政府治理的“内卷化”及策略应对》,《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84-291 页。
基于此,还要进行“现代社会秩序的政治建构”,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张孝廷指出,基于信任的民主不仅需要加强关于政府官员的能力和素质的制度化建设,还需要培育社会资本和加强公民共同体建设,更需要强化政府和民间互动的策略性和有效性,确保和培育更多信任,满足信任中附加的条件和化解信任中隐含的风险,以维护社会秩序。②张孝廷:《现代社会秩序的政治建构:基于信任的民主》,《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69-277 页。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武安构建了“共同富裕”的路径,认为执政党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共同富裕作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中心课题”加以重视和解决。③孙武安:《解读共同富裕》,《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12-318 页。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袁海平提出了“群众路线”,他认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强化宗旨观念教育,改善民生状况,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党政机关作风建设和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发展党的群众路线。④袁海平:《经济社会转型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85-392 页。杭州师范大学赵宬斐则从理论的高度,总结了“浙江基层民主”的现代性转化,他认为浙江基层民主发展结合了地方性的特色,在实践中创新与突破,创造了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治理文本,并借助美国学者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概念,以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审视浙江基层民主的本土资源的累积与创造性转化,对浙江基层民主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解释与探索。⑤赵宬斐:《本土化民主资源的聚合及其现代性转化——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的维度检视浙江基层民主》,《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59-268 页。
四、基本现代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明确了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和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有利于避免社会管理中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这也正是思考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管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人民群众新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蒯正明指出,当前社会管理体制面临诸多的困境,表现为社会管理主体单一、社会管理方式不够灵活、社会管理载体即社区建设亟待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⑥蒯正明:《新形势下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困境与创新路径探析》,《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456-463 页。
就社会管理主体单一问题而言,公众参与是根本。要强化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主体的理念,真心实意地相信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提高公民社会参与和自我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管理从“善政”向“善治”的转变。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杨艳东指出,目前官方许可的公众正式参与机制因其形式化而难以真正实现民主诉求,提出建构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必须取决于立法、授权和参与途径等多个层面的改革和创新。⑦杨艳东:《中国公众参与式治理的机制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531-536 页。
就社会管理方式而言,中共义乌市委党校周松强提出从“运动式”管控到“常态化”治理。周松强研究发现从政府部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治理模式看,传统运动式“专项整治”依旧是首选措施。但这种“运动式”治理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效果,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并探讨了如何实现常态化转型的问题。⑧周松强:《现代社会治理变迁:从“运动式”管控到“常态化”治理——以义乌总工会“社会化”维权为例》,《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556-566 页。
就社会管理载体即社区建设而言,浙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枫桥经验”,舟山的“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嘉兴、上虞等地的新居民事务局,杭州市的社会复合主体以及杭州市推行“五链式”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温岭民主协商与工资集体谈判制度,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设立“人和调解中心”,湖州的基层公共安全监管模式等,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共杭州市委党校郎晓波将杭州的“分类治理”与“复合主体”相结合,尝试从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良性互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①郎晓波:《政府行政管理与城市社区自治良性互动的路径研究——基于杭州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37-244 页。杭州青年学院钱永祥对杭州市闸弄口街道社区分类分层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创新了对“原生社区、迁入社区、转化社区”三种类型社区的分类分层管理。②钱永祥:《城市社区创新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以杭州市闸弄口街道社区分类分层管理为例》,《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501-511 页。
农村建设也是社会管理的基本载体,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张永梅、顾蔼慈探讨了乡镇政府社会管理的困境,指出乡镇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正面临定位困境、权责困境、功能困境和考核困境。③张永梅、顾蔼慈:《乡镇政府社会管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湖州市的调查》,《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543-248 页。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仲仲、任映红指出,硬性的制度安排可能会给乡村社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害,而刚柔相济的发展路径,即地方性知识是农村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资源;④胡仲仲、任映红:《运用地方性知识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质量》,《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451-455 页。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徐晓霞通过对杭州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萧山、余杭地区的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促进杭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健康发展的对策;⑤徐晓霞:《杭州发达农村地区社区服务研究——以萧山、余杭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例》,《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36-142 页。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卢福营指出,创新的扩散主要受创新者的态度与权力、创新的内容与性质、创新扩散的方式与手段以及创新扩散的环境与条件等因素影响。⑥卢福营:《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扩散》,《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483-492 页。
就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问题而言,我国社会管理在立法方面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由于社会管理范围太大、层次过多、头绪琐碎等现实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需求非常巨大,所以社会管理的法律还相对滞后,甚至还会有空白。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蒯正明指出,要从四个方面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的立法工作;改革完善居委会法律法规。⑦蒯正明:《新形势下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困境与创新路径探析》,《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456-463 页。
社会管理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赵琼指出,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逻辑基础在于自身所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网络化和专业化四大基本属性。⑧赵琼:《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内涵、逻辑和功能——基本现代化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549-555 页。那么,社会组织应该如何发展?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晓玲、沈费伟以杭州市鲍大妈聊天室为例,借助资源依赖理论,具体分析了鲍大妈聊天室如何与各级政府、媒体、公众和其他组织的资源依赖实现发展,并指出其发展的限度和问题。⑨陈晓玲、沈费伟:《资源依赖与草根组织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鲍大妈聊天室为例》,《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27-236 页。浙江财经学院社会工作系陈建胜对农民工组织权进行思考,对比了农民工组织权的两条演进路径:政府所主导的将农民工纳入工会,成立农民工自组织。⑩陈建胜:《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农民工组织权的思考》,《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404-413 页。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旦提出了“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应在制度保障、信息公开、资金独立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的发展和社会组织治理水平的提高。①潘旦:《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493-500 页。
五、基本现代化与公共政策
福利服务创新研究公共政策、福利服务是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其目的是改善保障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和完善社会服务功能。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和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居家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是当前主要的养老模式。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张晖利用访谈资料及政策解读的方法,分析了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财政支持及工作方式等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②张晖:《“居家养老服务”的杭州经验审视》,《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51-158 页。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董海宁、陈宇鹏等通过对义乌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的调研,认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变革和创新、服务质量提升和服务资源的整合。③董海宁、陈宇鹏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及创新空间——以浙江省义乌市养老服务政策设计为例》,《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41-61 页。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但目前社区养老的建设经验还不足,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洪韬、沈嘉贤借鉴美国养老社区建设针对不同需求的人员进行产品定位的理念,提出在养老社区的运作中要引入市场化的运行模式,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引入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提高养老社区的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④洪韬、沈嘉贤:《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养老社区建设的研究——基于对美国养老社区的借鉴》,《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92-100 页。
学者们除了关注养老模式,也同时关注养老保险的统筹问题。浙江外国语学院崔庆、洪韬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通过对“省级统筹”中各级政府利益的博弈以及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分析,认为在统筹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各级政府的责任,兼顾市县政府的利益;同时分析浙江省在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中各级政府间的激励约束,并提出改进路径。⑤崔庆、洪韬:《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中的相容激励约束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3-40 页。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君认为,要推进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并指出当前的困境是大量农民存在养老保障关系转续难和新农保推广障碍,提出加快小城镇化建设、减少农村人口总量和比例、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创新养老保障关系转续机制和完善新农保政策的建议。⑥高君:《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84-91 页。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郅玉玲基于混合福利视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养老服务从设施规模、形式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培训与使用、资金筹措运行等层面予以研究。⑦郅玉玲:《基于混合福利视角的浙江省养老服务创新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79-184 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政策、福利服务也越来越关注流动人口问题。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好生存和发展问题,让其共享城市化的发展成果是各级政府努力破解的难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阮可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在居住方式、居住地域、居住条件和居住满意度等方面呈现一定特点;同时对各地政府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方面所做的保障性措施和经验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其机制,进而提出相应对策。⑧阮可:《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状况及保障对策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08-114 页。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石向实、段志慧、崔晨星对222 名杭州外资企业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有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对生活质量不满意,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普通人群。⑨石向实、段志慧、崔晨星:《杭州外资企业农民工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15-125 页。
那么,如何解决农民工的身心健康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满意度,除了提高流动人口的工资待遇,帮助其市民化,加强社会融合度也是很重要的途径。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王萍认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既需要地方政府的区域性政策调整,更需要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对农民工的整合和增权机制。①王萍:《农民工城市认同研究的三个维度——基于杭州市的经验分析》,《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上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519-530 页。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陈旭峰则从社会资本视角比较了“上楼农民”与“居村农民”在户籍类型、地位差异、劳动与休假、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等层面,认为“上楼农民”的市民化水平高于“居村农民”;提出要结合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型积累和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培育两种方式,有效发挥政府和民众的积极性来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民工子女即二代农民工也是城市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群体。②陈旭峰:《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民市民化水平实证研究——“上楼农民”与“居村农民”的比较》,《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8 页。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方巍从农民工子女教育、越轨和贫困问题给当地社会长远发展提出的挑战出发,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指引,着重从人口迁徙、学校教育、医疗救助等方面考察当地社会政策包含的发展性要素,试图确立完整的、具有投资或发展取向的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政策体系。③方巍:《农民工子女的城市社会融合——发展型社会政策视野下的杭州市个案分析》,《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62-73 页。
浙江作为一个流动人口流入大省,不仅在实践中以开放的胸怀对待流动人口,在理论的探讨上也走在了前列。学者们除了关注流动人口普遍性的一些问题,还以超前的眼光关注流动人口权利问题、境外人员社区融入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周君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李爱春对浙江省内农民工的体育权益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前农民工参加体育锻炼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农民三个维度探讨了政府与企业共同组织和出资发展单位体育服务模式。④周君来、李爱春:《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的农民工体育权益实现模式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185-199 页。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程路、贾少华等以义乌市为例,研究境外人员社区融入的社会机制和政策创新问题,并提出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境外人员社区管理。⑤程路、贾少华等:《境外人员社区融入的社会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以浙江义乌市为例》,《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9-32 页。
六、基本现代化与文化教育发展研究
文化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育的基本现代化问题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浙江警察学院社会科学部陈卓从“文化革新”视角探讨了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需要经历三个基本步骤:回归教育本质、构建公正秩序、升华教育理想。当前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要重点抓两端,一端是“高等教育”,即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这是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另一端是未成年儿童的德育教育,因为儿童阶段是建构新思想、新观念、自我信念以及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情感世界和价值体系发展迅速,极易受外界的影响,也正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⑥陈卓:《“文化革新”视野下的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43-252 页。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信息中心方阳春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发展存在问题与人才依赖型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机理,并提出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⑦方阳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机理分析》,《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53-261 页。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燕,基于国外德育方法的比较,提出德育教育需要将反映社会生活基本知识的学习、道德技能技巧的学习、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等四方面内容有机地结合。⑧高燕:《转型社会文化背景下未成年人德育创新研究——基于国外德育方法的比较与启示》,《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62-269 页。
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文化在浙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应思思运用产业结构理论,从文化产业结构演化与文化产业发展层次之间的关系入手,试图定位浙江省文化产业所处的发展层次,进而探索当前提升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的可行路径。①应思思:《现代化进程中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57-365 页。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周乾松提出,要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建设,坚持“高水平、跨越式、全方位”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建成“文化名城强市”奠定基础,以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②周乾松:《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建设文化强市的路径研究》,《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79-388 页。
当前社会文化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势,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大众传播方式的变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李文明、吕福玉基于乐活理念,探析网络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并藉以开拓乐活主义的精神空间。③李文明、吕福玉:《基于乐活理念的网络文化消费探析》,《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288-299 页。绍兴行政学院王昊探讨了“新媒体视阈下的文化生态危机”,指出新媒体文化具有媒介与文化的双重属性,要构建绿色媒介文化生态,需要从文化的需求出发,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最终达成文化与生态的共建。在这些新情势下,我们除了建构适应时代需要的价值观,也需要弘扬优良的传统精神和信仰。④王昊:《新媒体视阈下的文化生态危机探析》,《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29-336 页。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曾骊把雷锋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与“两富”浙江建设相结合。⑤曾骊:《雷锋精神五十年价值追寻及变迁——兼论用雷锋精神助推“两富”浙江建设》,《基本现代化:科学发展与浙江路径》会议论文集(下册),浙江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院,2012年11月,第366-378 页。
除了上述主题外,参会论文中还有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海洋战略”、“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持续成长”、“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等问题的深入探讨。此次会议围绕“基本现代化”的主题,对如何更好地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如何解决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浙江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基本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