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13-01-21许菁
许 菁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郑州450000)
普通高校传统的日语教学依据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同长期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学校对日语本专业的学生注重全面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学安排从基础知识开始稳扎稳打,除主教材外,配合多种不同侧重点的系列教材指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对学生要求严格。而日语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重视程度高,学习努力,掌握知识也较为深入。另一方面,其他专业学生对日语进行选修,学校通常采取较为自由的教学方式,采用基础性教材,考核要求不高,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应用日语则是近年来地方高校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设立的专业,主要针对文秘、企业翻译、旅游、酒店管理、商贸等职业需求,面向将在日企、对日工贸等相关企业就业的学生开展外语教学,其教学要求与上述两种传统型日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区别。
一、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教学发展现状
相对于普通高校日语专业的生源,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甚至毫无日语基础。但是以就业为目的的专业学习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这些学生的教学,既不能像对待传统日语专业学生那样,以通过某种水平或等级考试为目标,也不能像对待二外学习的学生那样放松要求。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的教学应该以实用为主,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语言原本的沟通交流作用。
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普遍较为薄弱。很多学校虽然开展了日语教学,但本校师资不足,长期采用聘任普通高校兼职教师的方式维持教学;还有的学校虽然有自己的教师,但教师自身学历有限,知识深度及广度不够,缺乏日语应用实践经历。这些教师自身的弱项必然直接反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上:教学方法机械照搬普通高校本科日语教学套路;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忽略了职业特色,重语法、轻实践;教学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感觉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需求。
二、应用日语专业建设主要着力点
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建设不能盲目与普通高校攀比,因为地方高校自身并不具有普通高校的发展条件。地方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的发展环境,找出一条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发展道路。针对地方高校应用日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其专业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灵活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促进师资力量的提高
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急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既要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扎实的日语专业知识,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将来的职场环境,了解在这些环境中发挥相应职场作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师资力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两种途径加以来解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合作或交流的方式,将日语教师送到日本的学校、公司、工厂进行培训和研修;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国内日资企业众多的优势,把教师送到日资企业进行再“实习”,这也是不错的快速提高师资水平的途径。此外,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差距逐年缩小,直接引进外教也比以前容易得多。特别是一些退休的日本教师,本身资历高,教学经验丰富,没有经济压力,责任心强,是引进外教的较好选择。同时,日本国内有很多师范类学校,每年培养大量日本语教师并充实到各类语言学校,主要针对在日外国人进行语言教学。这些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日语老师在日本被称为“先生のたまご”,虽然他们不具有独立教学的资格,但这些师范生非常愿意到国外实习,非常适合在中国国内学校担任“助教”的角色,地方高校只要付出适当的薪水,就能为学生创造纯正的日语语言环境。
(二)根据学生特点和地方高校教育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因材因需施教是提高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打好语言学习的基础,而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打好基础的前提。当前,国内外的日语学习教材种类繁多,很多初学者盲目认为日本的教材更为科学,更有帮助。但实际上,在基础学习阶段,对于没有语言基础的学生来讲,骤然使用全日语教材并不一定合适,反而会使学生自学困难,不容易理解重要基础知识的细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准日本语》于1988年出版发行以来,颇受国内日语学习者好评并于2005年出版了新版。该教材较符合中国人的学习习惯,对于初学者更为合适。利用《新版标准日本语》完成日语初级阶段学习,再选择合适的国外版教材进入中级和高级阶段学习,是较为可取的学习方式。在中级阶段,可选用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AOTS)编著的《新日语基础教程》作为教材。AOTS是国际著名的培训机构,在日本各大城市都设有研修中心。《新日语基础教程》是研修中心日语教师在几十年针对外国人的日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专门为在日本学习、工作的外国人编著的优秀教材。
(三)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地方高校对日语教学的硬件投入有限,但当前社会信息传播手段空前发达,先进的教学手段未必完全需要学校独立投入。学生每日身处信息的海洋之中,需要教师引导正确的获取知识的方向。
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大量听说练习。学生可将日语教学的相关光盘通过软件工具转换为MP3文件,在手机上进行播放。教师也可以把听力材料在教室通过蓝牙直接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随时锻炼听力;学生也可以用手机录制教师及自己的发音,反复进行发音练习。可以说,学生的手机就相当于传统的语音教室。
互联网也是日语学习的有效渠道,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营造实用的语言环境。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IME日语输入法,只需在设置中添加即可,这为日语网上冲浪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掌握基于罗马字的日语输入法,本身就是对日语学习的巨大促进。在学习的高级阶段,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日语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也可以直接要求学生去相关的日语网站,获取有用的信息。此外,教师也应该经常挑选一些较为生动、时尚的日语语言类节目视频,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自由观看,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日本社会的了解。
三、因材因需施教,围绕应用需求推进应用日语专业教学改革
应用日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在职场中发挥语言沟通的作用,在特定的场合用日语进行交流,要能听懂,会表达,重在理解,而不是埋头搞日语研究。地方高校应用日语教学应该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展开。
(一)打好学习基础,重点掌握日语语音
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语言,日语发音较少,节奏感强,一个节拍就是一个假名,包括清音、浊音、半浊音、促音、拨音、长音等,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发音并无太大的难度。对于没有任何日语基础的学生而言,学习日语的关键在于不断模仿和练习,认真比对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的区别,逐步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发音习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日语的声调。声调是日语发音各节拍之间高低、轻重的相互关系,不同的声调蕴含的语义通常有较大区别。细分的话,日语的声调可达八种之多,与语境密切相关。不正确的声调轻则让人觉得怪腔怪调、滑稽可笑,重则有可能造成语义误解或曲解。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日语的声调,而应该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感变换声调的能力。
(二)重视日语罗马字(ローマ字)学习
日语罗马字是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假名发音的一种表示方法,类似于中文的拼音。熟练掌握每个词的罗马字读音,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外来语也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中的外来语主要来自拉丁语系,特别是英语。近代日语的发展过程与日本现代化的过程密切相关,大量西方词汇被直接按照读音以片假名的形式引入日语,融入日本的民族文化。而这些外来语的读音通常不是这些单词原本的读音,而是按照日本罗马字的习惯拼出的读音,例如:エリア(area)、サイクル(cycle)、トータル(total)等。因此,只有学好罗马字才能更好地理解工作中的日语专业词汇。
此外,日本人习惯用罗马字的组合读音来念一切由拉丁字母组成的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本人英语发音的习惯性障碍。除非经过严格训练和刻苦努力的学习,通常日本人的英语发音都带有罗马字组合发音的特点。在很多场合,当日本人试图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熟练掌握罗马字显然可以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语意。
(三)结合日本民族特点,学习日语语言习惯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说话的方式方法也与日常生活习惯关系密切。与日本人共同工作和交流,要理解和遵从对方的民族习惯和语言习惯。
日本社会遵从一种默认的法则,就是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给别人带来困扰。日本人通常会尽量避免与众不同,为避免争论而含蓄地隐藏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在对话中常会习惯性地附合对方。特别是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为了集体的和谐和团结而掩盖自己真实想法的情况。这种时候,听者需要非常细心地观察说话者的反应,才能了解其真实想法。
在会话中恰当地赞赏对方能够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获得对方的好感。日本人擅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并予以赞赏,这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环境和高度一致的集体意识。“日本人在职场上的对人意识,不是说极端的迎合,而是通过注意语言等,使人际关系更加润滑”。应用日语的学习目的是为了直接在职场中使用,不是要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或评判。因此,学生没有必要对这些现象进行赞扬或诟病,而是必须学会日本民族的语言习惯。
语言是人类文明最直接的体现,在社会和职场会话中,只要坚持“与人为善”的态度,就不会严重违反语言习惯。例如,日语的初学者都会被老师告知,日本人有四忌:即年龄、工薪、苦和死。认真想一想,这些禁忌在全世界的语言中都是相通的,在中国这些也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在会话中只要坚持以“与人为善”为出发点,除了某些极特殊的情况,都能营造出较为和谐的交谈氛围。
四、结束语
相对于普通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地方高校应用日语专业更具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不具备初级语言基础,知识需求重实用而轻研究。应用日语专业教学应紧密配合专业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渠道灵活配置师资力量,为学生多提供实践机会,使毕业的学生能够实现学业和工作的平滑衔接。
[1]王聂飞.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日语教学模式探析[J].知识经济,2011(17).
[2]陈献婉.附和和赞赏:日本人对人意识的表现[J].知识经济,2009(10).
[3]孙永恩.关于信息时代的科技日语情报人员[J].现代情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