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新时期官兵的实践与进展
2013-01-21徐莉任正华陈玮玉
徐莉 任正华 陈玮玉
(1.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710600;2.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710032)
心理干预对新时期官兵的实践与进展
徐莉1任正华2陈玮玉1
(1.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710600;2.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710032)
目的 研究探索新时期条件下心理干预对官兵的应用与进展。方法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其对部队官兵解决诸多心理问题的作用。结果 综合心理干预可提高部队官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改善部队官兵各种心理问题。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能针对性地满足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需求,是有效地改善部队官兵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对提高部队战斗力,适应新形势条件下各种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干预;官兵;实践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心理问题将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心理精神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第一号敌人[1]。目前,在军事斗争准备日趋紧迫、社会竞争加剧、经济利益调整、生活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部队官兵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常见的心理疾病有焦虑症、抑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症等[2]。部队官兵心理问题主要特点有普遍性、隐蔽性、危害性、复杂性[3]。
1 新时期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
新时期官兵由于家庭背景特点,工作岗位处于挑战性较强的环境,大都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意识发展成熟和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遇到的困扰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由于此时期心理尚未成熟,受文化水平、人生阅历经验以及社会交往的限制,对自我、他人、事物的认识常产生种种偏差,从而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4]。一般来说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适应问题 从百姓到官兵、战士到班长、义务兵到士官、学员到军官、训练场到战场及抢险救灾现场等,官兵经常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包括新兵入伍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面对各种压力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官兵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转业退伍时的心理适应等等。
1.2 自我意识问题 官兵自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相互矛盾的倾向,如过度的自我接受或自我拒绝,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的独立意识或逆反心理。这四种矛盾倾向易产生自卑、自负、自私、虚荣、冲动、优柔寡断、逆反、自我中心等问题。
1.3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问题多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官兵人际交往问题表现为:缺少知心朋友,与他人交往平淡,社交恐惧,不想与人交流,有的则看不惯战友,喜欢在战友面前吹嘘,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总想动拳头等。羞怯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2 心理干预应用现状
驻扎不同环境、地域的官兵,比如环境恶劣的高原、海岛、边防哨所等,以及执行不同军事行动的官兵,尤其是要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完成大量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官兵较长时间处于不良的环境、心理因素的作用之下,心理压力容易超过承受极限。针对官兵以上存在的问题,各基层部队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在解决部队官兵心理问题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也受到了广大基层官兵的欢迎[5]。
2.1 外军心理干预的做法 外军十分重视对军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干预研究。美军在20世纪90年代就注重平战时官兵心理应激的干预性研究,并逐步完善个体到集体的一套从预警-调控-干预治疗等多层次内容和目标。如美、以、英等国已基本形成系统的规范化心理干预方案,并付诸实施[6]。
2.2 我军心理干预现状 部分官兵对心理卫生工作的基本认识不足。部队心理卫生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心理应激能力训练和效果评价体系。心理卫生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心理卫生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7]。
2.3 采取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及心理学技术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新时期随着部队官兵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也很突出,采取综合心理干预在解决部队官兵心理问题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从军委首长到广大基层官兵的重视[8]。
3 常用心理干预的方法
经常深入高原、海岛以及边防一线连队,结合心理测验结果,针对官兵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使官兵对不良心理的发生有一个清醒认识,并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在不能自我调适心态时,能够通过有效途径寻求心理干预。具体干预的方法介绍如下。
3.1 及早过细地组织心理检测 新兵入伍之前,需经过严格细致的心理检测,保证官兵源头心理健康。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官兵的心理问题,及早过细地组织官兵进行全面的心理检测,运用多种方法实施心理普查。要区分层次、多措并举、全面细致地对所有人员进行一次心理普查,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心里疏导站、问卷调查、咨询热线等较强的个人隐私性,多数人不愿轻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可依托局域网或本单位政工网开设心理服务网站,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上心理求助、互助、自助等活动。对于检测反映出的各类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根据诱发原因、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等,早介入、早疏导、早治疗,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9]。
3.2 开展广泛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10]。心理咨询包括指导官兵减少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预防和矫治各种心理障碍,提高官兵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一方面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另一方面要解决因环境和任务改变,官兵心理焦虑不安问题,让官兵增强自信心和完成任务的决心,确保完成当前形势的需要。
3.3 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
3.3.1 基础干预 对待干预对象要认真、热情、关心体贴,了解官兵疾苦,耐心解答官兵所有疑问,消除官兵的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引导官兵合理宣泄,缓解抑郁、孤独感、紧迫感等,使其获得放松和愉悦的良好情绪[11]。
3.3.2 认知干预 心理学认为,面对应激源,个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与其认知模式有密切关系。认知干预措施包括团体性支持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尤其是团体辅导对集中的大数量部队最为有效。向广大官兵解释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出现的原因,宣讲心身防护的知识,提高官兵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及对心理健康的认识[11]。帮助官兵调整不合理认知,引导团体成员一起讨论自己的经历感受,让大家共同倾诉、交流分享,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
3.3.3 情绪干预 向官兵进行心理健康常识的教育,加强对个别及重点人员的帮助和心理辅导,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身体不适和情绪困扰,帮助官兵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放松。具体方法:①教给官兵自我心理调节的手段和方法,如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并引导宣泄不良情绪。②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如要求官兵经常给家人、亲朋好友通话、写信,发挥部队和地方的双向支持和调节作用,让官兵感受到爱与责任,激励官兵信心,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执勤工作中[11]。
3.3.4 生活干预 ①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和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平均为8 h。②注重官兵的全面营养和热能的补充,确保官兵有充沛的体力。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如发放杂志和报刊,组织收看电视节目,改变官兵枯燥单调的文化生活模式,让官兵心理愉悦、精神振奋。④搞好适应性训练,具体情况视海拔高度而定,作训时间由短到长,强度从弱到强,防止和减少官兵的意外伤害。
4 心理干预对官兵的调节作用
新时期我军队面临着除传统战争任务外更多的军事任务,维和、维稳、救险救灾、护航等等,军事任务的多样化致使我部队官兵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官兵心理干预的调节作用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
4.1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为探讨军人心理干预对其心身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2000-06—2003-06有学者对某部官兵开展了心理干预的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2 300名官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对干预前后官兵采用标准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和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进行评定。心理干预后,官兵CMMHS及CPSHS各因子分值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1)。研究表明,对官兵开展心理干预可提高其心理及心身健康水平,提高官兵应对挫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充分调动起官兵的内在潜能,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8]。
4.2 改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边防、海岛、高原等地区官兵是军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要经常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和各种艰巨的军事任务的考验,因此他们需要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这种环境[12]。有学者实验抽取边防、海岛、高原不同部队官兵作为实验组,抽取地方常模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边防、海岛、高原官兵进行心理测试,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指标,与军队常模比较;并以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并分别做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组内比较。干预前边防、高原、海岛官兵SCL-90除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干预后,实验组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项目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13]。心理干预在提高边防、海岛及高原等恶劣环境官兵心理健康的同时能很大程度从认知上改善官兵对驻守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官兵献身国防,保卫边疆的意识。
4.3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激能力 个体在遭遇突发性异常事件刺激时的反应受许多因素影响,有先天的素质影响,有个人经历影响,也有受其自身对事件认识的影响等,因此官兵的反应极具多样性。有些官兵易丧失对自己和环境的真实感,表现为在救援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产生无奈和无助感,有时还会不能自我控制情绪,而事后回想起这些反应,又感到十分恐惧,怕自己患上精神病,怕别人说自己是胆小鬼等,这都是个体面对突发异常事件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在汶川地震时,对第一时间参加救援的1 475名官兵实施60场次团体互动示范式心理干预,干预过程中实施以下原则:所有不正常反应均给予合理正常化解释;所有互动均在示范基础之上实施;所有心理评估均与心理支持干预统一操作,以及运用所干预的目标均与当前的任务结合,团体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预防策略。结果救援官兵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认知、情绪和行为调整后自我感觉改善明显,对干预活动的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满意度较高。早期合理的心理干预能降低官兵对异常突发事件的不良反应,能提高官兵的认知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能力[14]。
4.4 提高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抽取不同部队官兵发现:水面舰艇部队日益频繁地执行护航、出访、演习等航程跨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长航任务,随之而来的是舰艇官兵沉重的心理压力[15]。装甲部队官兵,由于装甲车狭小的工作环境,恶劣的训练环境和紧张而艰苦的训练任务会对参训官兵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产生不良影响[16]。维和部队所到任务区大多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环境恶劣,对维和官兵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维和官兵在心理和生理上承受的压力较大。同时,驻地环境的隔离,远离祖国和亲人,长期忍受对亲人的思念和心灵上的寂寞。如果这些压力或应激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容易引发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疾病[17]。针对不同任务部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官兵的心理问题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以及提高官兵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5 治疗心理问题及心理创伤 调查发现基层作战部队官兵焦虑阳性率19.79%,抑郁阳性率60.66%,且不同地域团旅官兵之间有差异,其中偏远艰苦地区阳性率高;不同兵种阳性率有差异,兵种以装甲兵阳性率最明显,其次是炮兵,再次是步兵,与年龄、文化程度差异不明显[18]。近年来,我军执行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维稳处突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增多,由于事发突然、任务繁重、时间紧迫,任务部队官兵出现的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反应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问,许多隐藏的心理问题在行动结束后才逐渐显露出来,如果得不到及时彻底的疏导排解,就可能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不仅影响部队正常工作,还会造成许多安全隐患[9]。通过心理干预有效地治疗基层部队一些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在部队执行任务回撤后尽早合理地给予心理干预可消除官兵的心理隐患以及出现的心理创伤,在帮助官兵更好地回归日常生活和确保官兵心理健康和部队安全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4.6 辅助治疗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 随着我们对疾病认识的更加深入,我们发现很多的疾病和心理因素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一些功能性的疾病[19]。同时随着我们对心理学更广泛的研究,我们发现心理干预在辅助治疗器质性的疾病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0]。有人抽取200例功能性胃肠病的官兵,依据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DS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5 提高心理干预方法的思考
心理干预工作在部队开展的时间还不长,还是一件新事物,还需要各级部门重视,采用不同新办法,通过不断完善来促进和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5.1 心理干预指挥体系 建立健全总部、军区、军、师及团心理危机干预指挥机构,归属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具体负责心理干预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由各级卫勤单位领导具体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织心理干预演习,制定心理干预大纲等。
5.2 心理干预人员组成 心理干预人员可由连、营、团、师经过心理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组成,可按照连队设1名、营2名、团3名、师4名,从事一线心理干预工作。专业心理干预队伍可由野战医院、军区总医院从事精神心理的医师组成,统一指导一线心理干预人员的工作。心理干预队伍应相对稳定,至少骨干成员应相对稳定,遇有情况发生时,做到快速、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工作。
5.3 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培训 目前,从事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技能掌握熟练程度不一,应加强心理干预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培训心理咨询师,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实用技能的培训,根据培养目标编写辅导教材。定期对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心理干预人员进行督导、培训和考核等。我们应在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理念与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我军心理干预体系,制定我军心理干预方案,培养心理干预队伍,提高新形势军事条件下我部队官兵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当前,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西方腐朽思想对基层官兵的渗透力度进一步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格局的调整,官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随着网络、手机等现代传媒走入军营,官兵面对海量信息作出正确判断的难度不断增大,随着基层官兵参与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频率增加、难度加大,官兵心理、生理都受到更大的考验;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士兵进入军营,进一步改变了基层人员构成。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基层官兵思想和行为出现新变化的基本根源,给思想工作和心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趋势,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牢牢掌握军队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1] 陈晶,于征淼,赵晓山,等.中国亚健康研究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7):9566-9569.
[2] 曹文献.部队官兵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2005,7(6):471-473.
[3] 吴乐山,孙建中.现代军事医学战略研究[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8.
[4] 张晓霞.青年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6):3502-3503.
[5] 李晋红.在职军人疗养员景观心理治疗需求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2):1112.
[6] 李权超.军人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6,49(6):311-312.
[7] 丁永涛,付华斌,陈锋,等.新形势下部队官兵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2):28-29.
[8] 张理义,王云征,苏宗荣,等.心理干预对官兵心身及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人民军医,2007,50(5):249-250.
[9] 白文化,段磊.任务部队回撤后的心理干预不容忽视[J].政工导刊,2010(11):22-23.
[10] 李坤梅,李津强.论疗养院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827-828.
[11] 黄团新,宋仕玲,徐良荣,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执行高原特勤任务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6):467-470.
[12] 赵永光,尼京云,张艺军,等.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系统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6):911-913.
[13] 汪瑞,陶雨.心理干预对高原官兵心理及人格特征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1-3.
[14] 张康莉.对突发事件中救援官兵心理干预的具体原则和策略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813-815.
[15] 鲍骏.长航任务中舰艇官兵心理干预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0,7(3):49-53.
[16] 李玉玮,芮伟.综合心理干预对装甲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5):52-53.
[17] 靳霄,邵永聪,杨征.采取阶段性心理干预措施为维和官兵构筑心理驿站[J].军事医学,2011,35(9):720.
[18] 叶兰仙,郭坚,刘建斌,等.作战部队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J].兰州大学学报,2008,34(4):54-58.
[19] 胡德华.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官兵功能性胃肠病100例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6):50-53.
[20] Bisson JI.Single-session ea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llowing traumatic events[J].Clin Psychology Review,2003,23(3):481-499.
1005-619X(2013)12-1084-04
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