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震教授分型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经验

2013-01-21郝建梅陈香妮李幸仓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鸡内金鳖甲舌质

郝建梅 陈香妮 袁 超 李幸仓

西安市中医医院杨震名老中医工作室 (陕西西安,710001)

杨震教授,为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内科疾病及肝病诊治近50载,曾师从于著名中医王新午、麻瑞亭两位先生。临床博采众方,古方新用,学验颇丰。在肝病的辨治中,倡导元代医家朱丹溪《相火论》的观点,提出“五火十法”诊治经验。笔者随师临诊多年,现将老师临床辨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病名认识

肝纤维化是国际疾病认识分类中一种组织病理学病名,是多种病因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此病的不同阶段,可见于胁痛、黄疸、积聚、臌胀等不同中医病证之中,但杨老师认为,其总的中医病名似应属“肝痹”范畴。《黄帝内经》中有二十多篇论述痹病,不同部位的痹症,病名多达十余种,如:五脏痹、六腑痹、皮肉筋骨痹、周痹等。秦伯未指出“总的看包括两种:一种指肌肉筋骨疼痛、麻木;另一种指脏腑机能障碍。近来大多注意到前面一种,而忽视了后面一种。”[1]实际上前一种多因“风寒湿”引起,后一种多属于“血凝不流”。如《素问·痹论》曰:“病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所以脏腑的“痹病”其病位在血脉,主要病机应为“血凝而不流”。张仲景发展了《内经》痹病学说,他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明确指出:黄疸病的“痹”证是“痹非中风”的“痹”,其之所以发黄实因“瘀热以行”而导致。

由于纤维化和痹证都可以引起全身性改变,均可波及脏腑,其病理发展过程也类似,故“肝纤维化”似应属于中医“肝痹”范畴。

2 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导师认为本病病因多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与正气不足,即《内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机为湿、热、毒、瘀、虚的病理进展过程;病位在肝,涉及脾肾。本病基本病机特点为肝络瘀阻,病性虚实夹杂。治疗原则以通络为大法,根据病情的发展及病邪的不断深入,通络之法有行气通络、活血通络、补虚通络、利水通络等,临床当灵活变通。治疗时注意补虚不碍邪,攻邪不伤正。

3 分型辨治

导师临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治疗,临床辨证分为五型,辨病则在经验方基础上,选用具有导向性中药以提高疗效,具体如下。

3.1 肝郁脾虚型 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纳食减少,脘腹痞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大便不实或溏泻。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或细弦。治以疏肝健脾,理气通络。方用和肝通络汤:柴胡、白芍、枳实、鸡内金、茯苓、白蔻仁各10g,砂仁 (后下)各6g,炒薏苡仁15g,茜草、炙鳖甲 (先煎)、桃仁各12g,大枣3枚。此方由仲景四逆散为主疏肝解郁,配以自拟“金砂散”健脾醒胃,加上化瘀通络之品而成。提前用化瘀通络之品,是因为“气郁必有血瘀”,防患于未然。

医案举例:患者郭某,女,57岁,2010年1月6日初诊。述半年前查体发现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自感乏力,腹胀,情志不畅,善太息,时有肝区疼痛,间断治疗。近症状反复,检查乙肝标志物:HBsAb(+),HBcAb(+);肝功能:ALT 45U/L,AST 45U/L;B超:肝光点粗,脾厚 (4.0×10.0cm),肝囊肿;FibroScan分期:F4期。查肝区叩痛(+),脾肋下可触及,舌淡紫,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瘀滞肝络。治拟疏肝健脾,理气化瘀通络。处方“和肝通络汤”合“青金丹香饮”加减:柴胡、白芍、枳实、鸡内金、茯苓、白蔻仁、郁金、青皮各10g,甘草、砂仁 (后下)各6g,炒薏仁、丹参、香橼各15g,炙鳖甲12g(先煎)。服上方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半年,肝功能正常,脾大及肝囊肿消失,舌质紫改善。效不更方,继续治疗。1年后患者诸症消失,复查乙肝:HBsAb(+);HBV DNA<103IU/ml;肝功正常;B超:肝胆胰脾声像图未见异常;FibroScan分期:F2期。

3.2 肝胆湿热型 口干苦或口臭,胁胀或痛,纳呆,胃脘胀闷,倦怠乏力,身目尿黄,大便粘滞秽臭或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治以清热化湿,活血通络。方用桃红化浊汤:桃仁、香薷、藿香各10g,红花5g,佩兰叶、茵陈、白茅根、板蓝根、炒薏苡仁、茯苓、金钱草各15g,青皮、郁金、鸡内金、炙鳖甲 (先煎)各12g。

此方为杨老师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病的经验方。主要是借用温病学家治湿热的理论,用以指导治疗湿热伤肝的病证。其病因为“太阴内伤,湿饮内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其病机为“热得湿而愈炽,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湿热缠绵,如油入面,胶结难分,治疗较难。丹溪曰:“湿热相火,为病甚多,人罕有知其秘者。”亦即此意。杨老师认为,肝炎肝纤维化中的湿热相火,不宜采用苦寒泄火法,而采用利湿不伤阴,清热不助湿之芳香化浊,辛开苦降之法。

医案举例:患者李某,女,44岁,2009年4月17日初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尿少,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肝功能异常,口服中药3月余,症状改善停药。近感乏困,胃胀,口干苦,尿黄,尿量可,大便粘滞不爽,日2~3次。舌淡暗苔黄腻,脉细滑。查HBV DNA 1.38×106IU/ml;转氨酶升高,A/G=42.6/40.5;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少量);血清肝纤维化:HA >800 ng/ml。既往有胆囊炎病史。证属肝胆湿热挟瘀。治拟清热化湿,活血通络。处方“桃红化浊汤”加减:桃仁、香薷、藿香、青皮各10g,佩兰、茵陈、白茅根、板蓝根、炒薏仁、茯苓各15g,郁金、鸡内金、白蔻仁、炙鳖甲 (先煎)各12g,砂仁8g(后下)。服用15剂后,症状好转,湿热渐清。上方继服,据病情变化随症加减治疗1年余。患者腹水消失,肝功能:A/G=48/33.5;HBV DNA<103IU/ml;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 295.43ng/ml。

3.3 气滞血瘀型 胁下疼痛明显,时作时止,胁下或可触及癥积,面色黯滞,情绪烦躁,手掌殷红,面部或胸颈部有红缕赤痕。舌质淡或紫滞,舌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用疏肝化瘀汤:柴胡、白芍、枳实、青皮、香橼各10g,甘草6g,郁金、丹参、炙鳖甲 (先煎)、鸡内金、海螵蛸各12g,茜草15g,大枣3枚。

此方系杨老师针对肝炎肝纤维化自拟的经验方,仿《医林改错》法,用四逆散加青金丹香饮理气活血,并合《内经》中“四乌鲗骨一芦茹丸”等化瘀通络之品而成。用于胁痛肝脾肿大患者。

医案举例:患者赵某,女,45岁,2010年12月28日初诊。诉8年前查体发现丙肝病毒感染,HCV RNA阳性,曾3次试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均因不良反应停药。现感乏力明显,心烦易哭,口干,肝区时有胀痛,纳差,便溏,小便调,痛经 (腹痛)。查肝区叩痛,脾肋下可触及,肝掌 (+),舌质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检查血清肝纤维化:HA 223.35 ng/ml;B超提示脾大。证属气滞血瘀。治拟疏肝理气,化瘀通络。处方“疏肝化瘀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实、鸡内金、青皮、郁金、地龙、海螵蛸各10g,甘草6g,丹参、香橼、茜草各15g,炙鳖甲12g(先煎)、茯苓20g。服用10剂后症状缓解停服中药。3月后症状再次反复,伴手足心热,眠差多梦 (服安定),舌质红苔薄白,上方加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凉血安神。15剂后,睡眠改善、手足心热消失。效佳继用,临证加减治疗半年。复查血清肝纤维化正常,脾大消失,诸症悉除。

3.4 气阴两虚型 右胁隐痛,精神疲惫,手足心热,或潮热,形体羸瘦,面部红缕如丝,手掌红。舌质淡红,或舌体瘦红,舌苔少,脉沉细。治以益气养阴,扶正通络。方用三才化纤汤:天冬、生地、党参、地龙、炙鳖甲 (先煎)、海螵蛸各12g,桃仁10g,茜草、鸡内金、桑椹、黄芪各15g,大枣3枚。

“三才汤”是《温病条辨》治疗暑邪入里,阴液元气两伤者,用该方益气养阴。而本证是毒邪入里,耗伤正气,既有气阴两伤,亦有肝血瘀滞,故杨老师以“三才汤”加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品组成,用以益气养阴、扶正通络。本证为气滞血瘀证的进一步发展,病久体弱,肝伤较重。少数病人也可见早期硬化表现。

医案举例:患者温某,男,16岁,2002年7月2日初诊。6年前因母亲发现乙肝肝硬化,遂体检发现乙肝三系:HB-sAg、HBeAb、HBcAb均阳性,肝功能正常。因平素体瘦疲乏易外感,间断服用中药调治。近感右胁下不适,困乏,纳呆,手足心热,时有鼻衄,二便调。查脾肋下约2cm,肝掌(+)。舌体瘦小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涩。B超提示脾厚3.8cm,肋下2cm。证属气阴两虚,瘀阻脉络。治拟益气养阴,扶正通络。处方“三才化纤汤”加减:生黄芪、茜草、鸡内金、党参、生地、虎杖各15g,炙鳖甲12g(先煎),桃仁、地龙、海螵蛸、天冬各10g。服用14剂后,症状有所改善。继用上方,临证加减,患者体质日渐好转。治疗9个月,脾大消失,肝功能稳定,巩固治疗至1年停药。随访3年未见病情反复。

3.5 肝肾阴虚型 胁肋隐痛,遇劳加重,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两目干涩。或鼻衄、齿衄。或腹大青筋,少尿。舌质暗红,或青紫斑,舌苔少津,脉弦细数,或尺弱、涩、革。治以柔肝滋肾,软坚利水通络。方用甲苓饮:生地、茯苓、猪苓、泽泻、生牡蛎 (先煎)、茜草各15g,白芍、麦冬、阿胶 (烊化)、火麻仁、龟板 (先煎)、炙鳖甲 (先煎)、海螵蛸各12g,甘草6g。

肝病日久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气不利;且肝病日久可自伤肝阴,亦可下伤肾阴,肝肾阴亏加之瘀血阻络极易虚风内动。杨老师治疗采用《温病条辨》中“三甲复脉汤”滋阴软坚、凉血熄风,又用仲景治疗阴虚有热、水气不利的“猪苓汤”组成“甲苓饮”治疗早期肝硬化或少量腹水形成的患者。

医案举例:患者乌某,男,40岁,2011年3月8日初诊。患者30年前发现乙型肝炎,间断治疗。8年前诊断为肝硬化,曾3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后行脾切除术。1周前出现腹胀、尿少,注射白蛋白3支,腹水减少,尿量增加。现感肝区隐痛不适,双膝酸痛,头晕耳鸣,纳食差,饭后腹胀,口干、口苦,大便无干结,尿黄量少。查腹水征阳性,舌质淡紫,苔白,脉弦细。检查胃镜: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糜烂性胃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 361.1ng/ml;肝功能指标:Alb 30.2g/L;空腹血糖8.05 mmol/L;血常规:WBC 2.05×109/L。证属肝肾阴虚,津不能布。治拟柔肝养阴,软坚利水通络。处方“甲苓饮”加减:炙鳖甲 (先煎)、龟板 (先煎)、生牡蛎 (先煎)、麦冬、阿胶 (烊化)各10g,生地、白芍、玉竹、泽兰叶、泽泻、猪苓各15g,甘草6g,车前子(包煎)、白茅根各30g,生黄芪、茯苓、天花粉各20g。服用1月后诸症减轻,精神好转。守方治疗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查B超:腹水消失;血常规:WBC 2.84×109/L;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 184 ng/ml;肝功能:Alb 36g/L;空腹血糖5.65 mmol/L。

4 临床体会

①治疗本病要掌握肝的“体阴用阳”生理特点,注意养血生津以滋其体 (阴),调畅气机以助其用 (阳)。②要注意气和血的“帅、母”关系。要想保证气的生血、行血、摄血功能,就必须首先保证气的载体-血的充沛,否则气失去依附,必浮散无根而无以固。③要掌握肝病中血瘀证治疗大法和尺度。化瘀要防止出血,止血要防止血瘀,由于瘀血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寒凝、热结、气虚、气滞、液虚、脉损等均可引起,所以治疗时应详审病因、病位,辨识病机,随证治之。

[1]秦伯未原著.余瀛鳌重订《内经类证 二十九痹病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4:92.

猜你喜欢

鸡内金鳖甲舌质
消化不良试试鸡内金粥
软坚散结说鳖甲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鸡内金化“石”验方四则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鳖甲煎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鸡内金